《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最近看了一部比较火的电影——《大赢家》。头条可以免费看哦。


这部由大鹏和柳岩再合作的喜剧电影,就像从前书上的小寓言故事,轻松快乐,有教育意义,又没有一味的假大空、唱赞歌。搞笑的底蕴,温暖的结局,一个半小时的时长,让人看看的如沐春风,有笑点、也有思考。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故事的主角是大鹏饰演的“严谨”,人如其名,认真、且严谨的过分。


“严谨”到底有多严谨?


这位银行职员,每天穿着整齐、发型一丝不苟,严于律己的同时,还严于律人。


死板、轴、一根筋、不懂变通的他,被视为职场上的“灾难”。


电影中,银行行长为了支行业绩,迫切想把贷款放出去,但因为一个法人手续还没完成,严谨不给放款。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行长苦口婆心地开导他,甚至搬出自己和夫人先怀孕再办婚礼的案例,但在严谨这得到的回复却是:“孩子很有可能不是你的……”


公安局决定开展一次抢银行演习,严谨被选中扮演劫匪。


自此,故事开始进入主题。


没有人认真看待这件事情,大家都认为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而严谨,是认真的。不会抢银行怎么办?他认真研究起来。


一张百元新钞1.15克,10万就是两斤半,100万23斤,300万就是69斤。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严谨意识到抢银行是个体力活,他开始增强体力,练习拉着一百斤的拖杆箱跑步。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运钞车什么时候来,几点抢比较合适,备用逃跑路线有哪些,红灯、探头,事无巨细地了解透彻。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他还自建模型,研究如何绑架人质,威胁柜员,控制顾客。真正开始抢银行,严谨对领导、公安、和同事们来说,都成了灾难般的存在。


他们认为演习很快会结束,有急着去邀功的,有安排了去见丈母娘的,有约了牙医的……


而他们的计划,都被认真的严谨一一打破。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为了对付不听话的女职员,严谨对她实施“强奸”;为了送出要生产的孕妇,坚持找两个替换人质进来。


这些其他人都心不在焉、甚至嗤之以鼻的拧巴行为,在严谨看来,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这或许会让很多“聪明人”不解”,明明敷衍一下,就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为什么要大费周章,搞得自己疲惫、旁人难堪呢?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其实生活中,这种人很常见。



一次,公司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波来做演讲。


当时,编辑部全员出动,我负责图文直播。但在开播前,主编告诉我,你旁边的这家媒体,你看他们的图文发啥,你就简单发一下就好。


我很费解,为什么要照搬人家的内容?那我们媒体存在的意义在哪?


照抄别人?我做不到,作为一个新员工,我不想违背主编的安排,但是我更不想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我把吴先生演讲的所有重点内容和相应配图,全都上传到图文直播,每编辑完一条,都仔细检查有没有错字,再发送。


两个小时的活动,我累到老眼昏花、双手抽筋,拍照的编辑也不得不按照我的要求,拍更多的照片。活动结束,我发现主编对我的态度,比对任何人都冷淡。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还有一次,写老城区房地产新闻。因为大家都不了解那些老房子的具体状况,零下30度的天气,我跑去市中心老旧楼区,拍照,了解老楼房的现状,我觉得真正去了解过,才能做到对读者负责。


回到公司,冻成狗的我跑去和同事分享我拍的照片,让他们有需要拿去用,同事的回答是:“你还跑市中心去拍照,有病吧,网上有的是......”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费力不讨好,为什么要做?因为价值、因为心安。


因为,认真做完之后自己内心会很充实,我知道自己有努力去尝试过,也因为,做一件事情的核心意义,不是尽快做完,而是做完的同时,我得到了什么、我让别人得到了什么。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后来,在这家房媒公司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情,最终,我没能像《大赢家》里的严谨一样,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曾一度怀疑自己错了,我受不了直属领导对我的冷漠,我试着按照同事的做法、主编的要求去做事情,试着合群。


但努力了一年多,我发现自己还是不适合这个群体,便选择离开。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后来,我去了一家大型公司的销售部就职,但名义上是销售,却一直在做着会员管理的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财务那边听说,公司每年都处于赔钱的状态,每次发工资都靠总部补贴,而当月总部迟迟没有打款。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恰巧,听到总经理和部长们在办公室商量,要不要卖会员卡试试。


我想,作为销售部员工,我得努力帮公司赚点钱。我开始联系周边的旅行社,让他们帮忙推荐有意向的客户,期间不少东西需要部长帮忙确认,但他总是显得很不耐烦。


后来,财务部的一位姐姐偷偷告诉我,不用太认真,领导就是那么一说,总部最终会拨款给我们。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我不解。


不赚钱?为什么要养着这么多员工呢?


为什么连试都不试,就否定卖卡的计划呢?


难道我们来上班的意义,不是自己想办法提升业绩,只是等着总部发钱吗?


我的直属领导不给我任何协助,我经常主动贴钱买咖啡、买水果做成果盘,给来场的意向用户送去。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就在一单马上要成的时候,需要部长确定一个细节,他突然对我大发雷霆:“旅行社到底给你多少回扣......”(那是一个外资球场,只希望卖卡给韩国人,在他们心中对中国球客是瞧不起的。)


我委屈的泪眼婆娑:“我只是想让公司能正常发工资,没打算要回扣......”


看着同事同情的目光,默默走出办公室。


我怀疑自己又错了,好不容易谈好的40万金卡,之前的工作全都要打水漂。


我开着球车,跑到球场一个隐蔽的角落,大哭了一场。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哭完,又跑回去找到正在试打的意向客户。跟他说明情况,最终,那单没谈成。


那位客户走时说过一句话,我印象深刻。


他说,姑娘,你这种性格在大多数公司,都会经常碰壁,但是你的这股认真劲儿,对创业型公司来说很珍贵。如果有需要,可以来找我,我有适合你的职位。他递给我一张名片,走出了公司大门。


那张名片我至今珍藏着,但从未拨通电话。它在我后来创业的路上,给到我莫大的鼓励。




写在最后:


究竟是继续主动和群,还是,坚持自己的“认真”。我选择了后者。


出来创业后,我的年收入几乎是上班时的12-15倍。虽不能说单纯以收入来衡量做事原则的正确性,但这确实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认真、严谨、轴,这些词在某些方面,是一种极为优秀的品质。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如果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经常因为自己的认真工作,被迫怀疑自己。可以看看以下几个建议。


1.不刻意合群,如果合群很痛苦,那我们就体味孤独的快乐。


2.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比如自媒体中的某个分支,认真并努力地坚持下去,创业的过程中,你的“认真”会大有用武之地。


3.我不是在鼓励你逃避现在所处的环境,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现在的工作,这对你来说是一个非常安全稳定的环境,认真按照流程做事,坚定地做自己,无论在哪个行业,你都会成为期中的中流砥柱。

《大赢家》:那些认真的“傻瓜”,只是在坚持事情的意义所在

在看影片《大赢家》时,我仿佛一直在看曾经的自己,虽没有严谨那般坚定,但影片荒诞与温暖的底色,让我们这些对形式主义的嗤之以鼻的小人物,得以治愈。


影片前半部分的拧巴,在后半部分,却渐渐拧着拧着“正”了过来。


曾有知名电视人说:老老实实说假话,认认真真走过场。这是一种活法。


但认真,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坚持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