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鶴城:我成了“帶貨網紅”

“親,我家的都是散養土雞,母雞50元一公斤,公雞36元一公斤,現殺包送到家。”

“親,您要的貨已經放到你家小區門衛了,記得去取。”最近幾天的賣貨經歷,我已經能熟練的用淘寶賣家的語氣在微信上回復大家的信息。老婆笑我成“帶貨網紅”了,以後退休了,就指著我掙錢了……

回想疫情期間,我來到鶴城區黃金坳鎮江壠灣村脫貧戶張中鐵家上門走訪。一走進張中鐵的家,只見他垂頭喪氣坐在堂屋裡抽菸,一臉愁眉苦臉的樣子。

“怎麼了,張哥,大過年的你苦著個臉幹嘛?有啥事你跟我說。”我問。

“張老弟,你咋這個時候來了啊!坐,快坐。你看今年這年成,大家都不許出門,活禽不許交易,我家貸款養那200多隻雞都賣不出去,都不知道怎麼餬口了。”張中鐵說,娃娃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是全家人的希望,可上學要很多學費,學費也沒著落,這可怎麼辦啊。

一說起小兒子,張哥的眼神總是充滿了亮光。張中鐵的小兒子今年19歲,正在長沙理工大學讀大二,每年的學雜費對於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大開支。

“張哥,你先別急,要不這樣,你帶我去你的養殖場,我拍幾張照片發朋友圈,看看是否有需要的朋友。”我提議說。

“行、行,就40元一公斤,謝謝啦!”他說。

“張哥,你看這樣行不行,按市場行情,我們先按母雞50元一公斤,公雞36元一公斤來定價,其他的我們再商量。”我一邊拍著照片,一邊說。

張中鐵頓時高興起來。我把消息一發出,很快就有同事及親朋好友來諮詢。其中來自區工商聯的朋友還幫我聯繫了一個大單。原來他們聯繫的企業大部分已經復工復產,企業職工食堂恢復正常供應,大約需要60餘隻雞。

“張哥,快、快,我們快去抓雞進城,下午就得把雞送到買主手上去。”我拉著張哥挽起袖子,就往雞圈鑽,不一會兒就抓好了65只雞。

“老弟,你在家等等我,我去集市上叫一輛車子過來裝雞好嗎。”張中鐵說。

“不用不用,放我車子尾箱裡面去,花這錢幹嘛,我多跑兩趟就行,等到鎮上把雞宰殺以後,一車就能裝走。”我對他說。

“那我在家裡殺雞,晚點再送去可以嗎?”張哥喏喏的問道。我知道張哥是想著能節約一點是一點,也怕弄髒了我的車子。

“時間上來不及了,我們還是先把這一批雞賣掉,把娃娃的學費解決了再說,好嗎?”我說。張中鐵臉色微紅,不好意思的點點頭。

“張哥,你在家等我,我把雞賣掉,明天早上我就來家裡給你送錢。”走之前,我對他說。

“不急不急,你工作要緊,等你有時間再來,現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學,也不會馬上就要這筆錢……”張中鐵站在路口目送我的車子遠去,久久不肯回屋。

來到集市上宰殺清理好這些雞以後,我就按朋友提供的地址,一家一家的聯繫,一家一家的送。夜幕很快降臨,華燈初上,我也終於將這批雞送完了,雖然滿身痠痛,但望著手中這來自不易的5273塊錢,我喜不自禁。

第二天清晨,我就來到了張中鐵家。當我把這5273塊錢送給張中鐵時,這個七尺男兒激動得只掉淚水,緊緊握住我的雙手。“老弟,學費終於有著落了,謝謝你、謝謝你…….你一定要收下這500塊錢,不能讓你墊付宰殺費呀!”他說。

“張哥,這你就見外了,我兩是家門,就當是我這個當叔叔給娃娃買文具用品吧!“我說。

為了幫張哥把雞賣掉,我仍在微信群、朋友圈頻繁轉發養殖場的圖文介紹,逢人就問要不要買雞,大家都笑我幹“副業”。這次特殊的賣貨經歷,雖然辛苦,但卻解決了貧困戶的燃眉之急,增加了他脫貧致富的勇氣,彷彿看到了一位莘莘學子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想起這些,我就覺得自己這“副業”還得繼續幹下去!(鶴城區紀委監委 張華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