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姐快40歲了,她說,我必須重回大城市為自己而活

01

一次坐車,聽阿姨聊自己的孩子,她有2個女兒,還有2個兒子。

我們先來談阿姨的2個女兒。

大女兒到深圳打工,找了個外地的女婿;阿姨不想二女兒也找個外地人,二女兒也聽話,於是阿姨就把她從深圳召喚回老家。

二女兒找了個本地人嫁了,但看到大姐在深圳過得不錯,而且在老家待久了覺得無聊,和丈夫又回去了深圳。

二女兒到了深圳,又是洗碗,又是做銷售,又是弄微商,工作沒點頭緒,丈夫找了個送外賣工作。

阿姨說,當時不讓二女兒回老家多好,要不她也會像大女兒一樣有技術,能做個好工作。

而大女兒夫婦都在大企業上班,工作穩定。

阿姨的大女兒是家裡的老大,從小就很有主見,阿姨和叔叔一般都隨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小的子女身上。

也正是大女兒的獨立,和選擇的相對自由,她才有底氣一個人去深圳打工,學技術。由於她肯吃苦,也認學,經過幾年的努力,就在深圳站穩了腳跟。

二女兒下面有2個弟弟,她屬於很乖巧懂事的,爸媽讓她回老家,她並不太情願,但還是為了讓爸媽高興,就按照爸媽的意思去做了。

即便在老家結婚生子後,二女兒還是嚮往大城市的生活,最終還是和丈夫回去了深圳。

二女兒現在還不知道自己做什麼合適,各種嘗試和折騰,但阿姨看到二女兒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知道她是快樂的。

我很能理解在北上廣深打拼的人,雖然大城市生活壓力大,但心是自由的、安穩的。

琳姐快40歲了,她說,我必須重回大城市為自己而活

02

再來說阿姨家的2個兒子。

大兒子從小到大一直很乖,二兒子則很淘氣。但考上大學的是二兒子。

大叔年輕時在外跑長途,積累了一些積蓄,送給兒子一人一套房子。

大兒子結婚後,夫妻倆覺得老大安生,也不管他們。不想,夫妻倆到處吃喝玩樂,還投了股票,把房子也輸出去了。

岳母不想女兒受苦,堅決讓女兒離婚。阿姨很嘆息,多好的兒媳婦,緣分就這樣斷了。

大兒子離婚後,也去了深圳,找了個送外賣的工作。他11點上班,到凌晨3點才下班,變得很能吃苦了。

二兒子大學畢業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創業了。爸爸送的房子租了出去,還買了一套更好的大房子,車也換了一輛又一輛。

一直乖巧的老大,脫離了父母的控制,就開始了不斷的折騰,折騰夠了,人生才走上追求發展之路。

而一直折騰的老二,畢業後就明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阿姨說,真想不到,當初最讓自己省心的大兒子變成了最費心的,也不知什麼時候才會結婚生子。

當然阿姨也想不到任性、淘氣的小兒子又是考上了大學,還開創了自己的事業,婚姻也很美滿。

阿姨的大兒子乖巧懂事,但乖巧懂事的另外一個意思是,過度壓抑自己,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不了,總是去做符合父母期待的事情。

等到父母的約束變小了,心中被壓抑的東西一直在驅動著他不斷去折騰,一發不可收拾。

想玩沒玩的東西,去玩,想吃沒吃過的東西,去吃,想做沒做的事情,去做。

結果,房子賠進去了,妻子也離開了,他也安生了,勤勤懇懇做起自己的工作。

阿姨說,大兒子現在工作真的好拼。我聽著也有些心酸。

原本出生在同樣的家庭,只因為他成了那個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就成為和弟弟有著截然不同命運的人。

琳姐快40歲了,她說,我必須重回大城市為自己而活

03

群裡有位一起學習的夥伴琳姐,她快40歲了,在老家有房有車,夫妻倆生活很穩定,但是她說,再過一個月他們就搬到大城市去生活了。

按理說,琳姐也不是小年輕了,而且在老家很有根基,還有個愛自己的老公,為什麼還要折騰去大城市呢?

原來,琳姐從小就是乖乖女,看到姐姐因為做什麼事情被爸媽打罵,她一定不會像姐姐那樣做。

爸媽很喜歡琳姐,姐姐學習不好,她就在學習上格外用功,是爸媽的驕傲。

爸媽卻不知道,有一次她成績考得不好,都覺得自己沒臉活著了,產生過輕生的想法。琳姐說,真的,那時候覺得挺壓抑的。

由於考上了大學,她去了北京,發現外面的世界有太多的精彩,感覺大城市的生活真美好。

不過父母不願意女兒在外發展,讓她回老家做一名教師,還為她介紹了對象,琳姐聽從了父母的建議。

琳姐和丈夫在工作上都很拼,經過十幾年的積澱,過上了有房有車的標配生活。

在這十幾年,琳姐一點也不喜歡這種安逸的生活,除了本職工作外,她參加各種學習、做微商、接各種業務,有失敗,也有成功。

儘管各種折騰,都無法彌補琳姐想去北京的念頭,她的內心始終有一團小火苗,驅動著自己再次到北京定居。

她給丈夫說了自己的意願,想不到的是,丈夫很支持她。

雙方父母都覺得他們都這個年紀了,放棄穩定的生活不要,非得去大城市,太匪夷所思了。

為此,琳姐還和爸爸大吵了一架,放在以前她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但這次,她給爸爸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我就是不喜歡這裡,就想逃離,我受夠了;我現在想去大城市生活,做我自己,為我自己而活”。

我對琳姐說:“遲來的青春期”,琳姐深以為然。

一個從小就很聽話的人,長大後,他會尋找各種機會折騰,在折騰中不斷找到真實的自己。



琳姐快40歲了,她說,我必須重回大城市為自己而活

04

有人說青春期的孩子很難管,可是父母不知道,孩子只是長大了,他們在青春期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做自己,而不是服從父母的想法和意願。

青春期不是意味著叛逆,而是宣告獨立的開始。如果父母總扭著孩子,那麼孩子早晚會爆發,可勁得折騰。

就像《都挺好》裡的蘇大強,從來都沒有做自己的機會,當他年老獲得自由了,不斷折騰兒女,又是賭博輸錢,又是買大房子,又是要娶了保姆。

人,窮盡一生,都會去尋找自己。只有找到自己,生命才有了靈魂,才有生機和活力。

如果活在他人的意願和安排中,他只是一個沒有實心的“空殼子”,過著壓抑、空虛、無聊的人生。

為人父母,不懂教育真的太可怕了,如果還犯執拗,非得讓孩子聽自己的,他的孩子不知要為父母的執拗付出多少年的代價。

就像曾經登上熱搜的朱雨辰媽媽,兒子都四十多歲了,還像小孩一樣管著他,而且他現在還單身。

即便朱雨辰獲得了自由,估計他都不知怎麼去生活,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一定會去各種折騰,尋找多年來迷失了的自己。

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抓大放小,重點抓安全和底線教育。

對於其他的小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試錯,他總能自己找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否則,父母什麼都抓,等到他們結婚、生子、就業等重大選擇上,即便你說的是對的,或者有再好的建議,他們都聽不進去了。

比如有的女人非得嫁給父母明眼就看出來不合適的女婿,父母越反對,女兒嫁的意願越堅定。

最終發現所託非人,女人後悔了,卻有了孩子,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父母可以給成年孩子建議,但要有理有據。說到決策權,還是要交給孩子。畢竟,父母為孩子負的責任是有限的。

即便父母幫孩子做了選擇,但選擇的結果只能由孩子承擔。父母不能幫孩子承擔選擇的結果,又何必替孩子去做決定。

如果真的為孩子好,想讓孩子成器,就給他們自由,放心讓他們去折騰,折騰來折騰去,路就出來了,畢竟,沒有人比他們自己更瞭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