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的“半壁江山”:理想ONE

4月10日,車和家的理想ONE正式開啟預定。

我從來沒寫過關於理想ONE的文章,但這並不代表我沒有關注理想ONE,相反我對理想ONE從發佈之後就有密切的關注。相較於蔚來/小鵬/威馬等新車企,李想太低調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理想ONE是遺忘的。

在這個浮躁的市場上,踏實反而讓人舒服很多!

正式開啟預定後,很多人也是第一次體驗到了這個主打“沒有里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

自正式預定之後,幾乎所有汽車媒體都發布了理想ONE的數據以及製造工藝,算是形成了兩個方向,一種是說理想ONE“脫褲子放屁論”,一種是各種吹,特斯拉追捧者被人們叫做“特吹”,我就是。但還有一類不僅是“特吹”,是各種吹,國內造車新勢力們被吹的優秀的不行了,讓我感覺到了一些虛假的繁榮。

其實有些話,掉粉也要說的!

說回理想ONE,我是投信任票的!

我們不過多解讀這輛車的細節,下面我會從人們爭議點最多的幾個方面聊聊理想ONE。

造車新勢力的“半壁江山”:理想ONE


沒有里程焦慮這個點夠打動人嗎?

做產品是有一套方法論的,每個行業每種產品都需要。

在開始做產品之前,要根據產品屬性進行市場調研,分析用戶畫像,確定產品核心賣點,並制定產品開發計劃,生命週期,推動產品實現,這是互聯網思維下簡單的產品戰略。

“互聯網造車”這個詞一直被人詬病,說起“互聯網造車”大家第一印象是“PPT造車”,我們不可否認,這裡面有很多騙投資騙補貼的存在。但我覺得大家“互聯網造車”過度貶低了,真正的互聯網造車應該是用互聯網思維去推動產品落地。

從這個角度講,“互聯網造車”是值得被稱讚的,目的明確,思路清晰!

我們不要把簡單的問題用各種花樣複雜化,我們可以站在用戶角度思考一下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底層因素:一是續航里程,我們要開著車去追求詩和遠方,但人們怕只有遠方回不到起點;二是質量,傳統車企還有各種質量問題,新車企憑什麼能超過傳統車企,安全無小事!

李想是有產品思維的,從行業底層出發,沒有里程焦慮,是對用戶最大的誠意!

就衝這續航里程,我有些心動了。


造車新勢力的“半壁江山”:理想ONE


增程式解決方案是不是“脫褲子放屁”?

理想ONE動力系統飽受媒體抨擊,技術過時,油耗過高,“脫褲子放屁”等聲音不絕於耳。

理想ONE這臺車,雖然有一個1.2T的汽油發動機,但不參與動力驅動,它充當的是發電機的作用。這臺車的驅動模式完全是純電動車的方式,簡單點說就算把這臺小排量汽油發電機拆了,這臺車也可以用純電動的方式行駛一段距離。

看了很多關於其他媒體對這點的評論,電動生活給出的解釋算是簡單明瞭:

傳統汽油車是發動機提供動力,通過變速器進行扭力適配,然後將驅動力傳遞給車輪。那麼既然發動機可以直接輸出動力,那為什麼不直接傳遞給車輪,中間還要裝個變速器呢?這個變速器算不算是“脫褲子放屁”呢?

在某種意義上講,增程式的那個1.2T小排量發動機,所承載的意義與變速器類似。如果僅靠那個1.2T小排量發動機按照傳統的方式輸出動力,幾乎很難帶

動車身尺寸為 5020*1960*1750mm,軸距為 2935mm,類似寶馬X5這種尺寸的車型。

就算勉強能夠推動也斷然沒有什麼駕駛樂趣可言,典型的小馬拉大車。

但是如果那個1.2T小發動機僅僅用來發電,那麼對於一個40.5度的三元鋰電池組來講,就算不是綽綽有餘,但也絕對得心應手。

而這款車的驅動可是雙電機,也就是全時四驅車型,最大輸出功率 240kW,約合326馬力(前100kW,後140kW),綜合最大輸出扭矩為 530牛.米,百公里加速預計為6.5秒,這是一個3.0T大功率汽油發動機才能有的動力輸出表現。

可是如果直接用那個1.2T的汽油發動機去推動一臺尺寸比肩寶馬X5的車,別說百公里加速6.5秒,那全時四驅功能連想都不要想,就更別提什麼理想了。

所以,這套增程式利用1.2T發動機作為發電機,給一個本質上是大功率純電動汽車做行駛中的充電機,類似充電寶的效果。而實現了幾倍於前的動力輸出,這還是“脫褲子放屁”麼?

造車新勢力的“半壁江山”:理想ONE


對於增程式解決方案其他車企使用較少而被當作詬病或者怎麼樣的問題,我覺得不用刻意討論。

做為消費者來講,我們在意的是車好不好用,續航里程夠不夠用,體驗以及安全性能表現。過於專業的技術問題交給專業的人,普通消費者關注我說的這些點就行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事對我們來說沒必要!

理想ONE的用戶友好體驗

互聯網企業注重用戶體驗,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友好的用戶體驗越來越重要,我們不難發現,從互聯網從業轉型到造車行業的造車新勢力們對用戶體驗/服務異常重視,用戶體驗體現在智能化/人性化設計。

我們來說說用戶體驗:

因為有增程器的介入,大家會對NVH的表現存在懷疑。車和家總裁沈亞楠的介紹說,雖然不及純電動安靜,但理想ONE的NVH表現同級別最優秀的混動車型。實際體驗之後發現,車艙內完全感受不到傳統發動機的高速轉動的噪聲和震動感。

我最喜歡的是“四屏設定”,整體UI風格和流暢性以及智能化不用多說。理想ONE在設計中不僅考慮到了駕駛人的操作性,而且考慮到了基於副駕駛的娛樂系統。

副駕駛可以單獨鏈接耳機和藍牙,可以在不影響駕駛人駕駛的同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音樂或者視頻,當駕駛人掛上P檔時,副駕駛可以將屏幕分享到主駕駛屏幕上,人性化的人機交互讓用戶體驗直線提升,感覺多了一位能照顧你情緒的“女朋友”。


還有一個沒被大家注意的點:六座佈局。理想ONE給用戶提供了六座和七座兩個選項,說實話,六座車型對於二胎家庭已經足夠使用了,還有目前國內的驗車是按照7座以下新車6年免審,而7座及以上必須每2年去驗一次車。經歷過驗車各種麻煩事的用戶自然明白這點。


寫在最後

毫無疑問,李想是個“懂車”的人。

前文中說到人們關注電動車的兩大重要因素,還有一點是質量。質量我在這裡不展開說明,推薦大家看「建約車評」的文章“理想ONE的質量可靠嗎”一文。

李想說“我們只有一次機會”,確實首戰即決戰,等待理想ONE的還有銷量問題。

從李想的微博看,理想ONE的預定量應該不小,祝願車和家能在造車大勢中殺出重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