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我對徐崢是抱有期待的。

不是因為《泰囧》和《藥神》,不是因為金馬影帝,而是《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奪冠》。

劇本設計之巧妙、鏡頭語言之豐富,在七部短片中頗為出彩。不客氣地說,單論好看,《奪冠》為最。

《囧媽》中,依然可以看到徐崢導演水平的閃光點。

電影中,徐伊萬(徐崢飾)和張璐(袁泉飾)兩人既是夫妻,也是創業夥伴,共同開發了暖霸技術,如今卻走到離婚邊緣。

開場就是兩人的對手戲。

張璐短暫回家,催促徐伊萬簽下離婚協議,徐伊萬卻以獨佔暖霸專利使用權為由拒絕簽署。

他真的是在乎專利使用權嗎?

不,通過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

徐伊萬在給張璐開門前做了一個動作,他將桌上兩人的合照蓋倒。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這意味著,他心裡仍然愛著妻子張璐,只是在她面前不願意表露出來。

徐伊萬不是在乎專利,而是在用離婚協議綁住張璐,不讓她離開自己。

僅僅一回合交鋒,已經暴露出兩人關係破裂的緣由:徐伊萬的控制慾。

這是多麼高效的敘事技巧。


看到這裡或許你以為我要稱讚《囧媽》,但恰恰相反。在我看來,徐崢的導演才華,僅僅用在了這種細枝末節上。

好比一個鋼筆字很好看的同學,在考場作文中寫了一天的流水賬。

由於徐崢的畏首畏尾,《囧媽》由外而內,從骨到皮都是一部極度平庸的作品。

我一層一層剝給你看。


一、軟骨頭:主題不敢冒犯觀眾


在夫妻關係中,徐伊萬的問題是控制慾過剩,使用“專制之愛”。

張璐前往美國後,徐伊萬電話指揮下屬郭貼,破壞張璐與美國公司的合作,試圖把她拉回“正確的”軌道上。

在母子關係中,徐伊萬又成了專制之愛的受害者。

媽媽盧小花要去莫斯科參加合唱演出,徐伊萬陪同前往。

火車上,媽媽會逼他吃小番茄,甚至在他發語音時直接往嘴裡塞——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媽媽會控制他在外的男女關係、吃紅燒肉的數量、甚至排尿時間,完全沒想過自己兒子已是四十歲的中年人。

面對母親,徐伊萬埋怨她管得太多——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諷刺的是,這正是套用張璐指責他的原話——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可見徐伊萬在感情中的專制思維,正是從媽媽那裡繼承而來。

在愛的專制和反抗中,徐伊萬和媽媽的矛盾衝突愈演愈烈,終於達到高潮。

徐伊萬對媽媽喊出心裡話,即便媽媽打了他耳光也還是要說——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到這一步,《囧媽》已經成功將“專制之愛”的靶子豎起來,卻不敢把箭射出去。

媽媽作為愛的專制者,並沒有對兒子道歉,而是中途獨自下車,大有“離家出走”的勢頭。

徐伊萬作為專制之愛的受害者,不得不四處找媽,找到人後,第一句話是低頭認錯——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看兒子低了頭,媽媽才開口,講的是徐伊萬小時候,他爸爸撒酒瘋,對她用過家暴。

緊接著,媽媽給徐伊萬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你而活著。”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什麼意思?

這是在為自己辯解:我管你那麼多,是因為我把人生都奉獻給了你啊!

道德和情感的雙重重擔瞬間壓到了徐伊萬的頭上。

做完這些鋪墊工作之後,媽媽才說出“對不起。算了,我們不去演出了”。

這也叫真誠道歉?

用出走示威,用往日付出情感綁架,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專制之愛”?

在指出專制之愛的錯誤後,《囧媽》不僅沒有敢讓實施者認錯,而且讓她再次使用這種手段立於“不敗之地”——

即便是解決矛盾,也要通過兒子認錯來開始。

《囧媽》不敢,是因為在中國,讓媽媽給兒子“實打實”地認錯,會冒犯一些觀眾的認知習慣。

就像電視劇《都挺好》,即便蘇大強再壞也是爸爸,最後通過老年痴呆就可以躲過所有的懲罰,蘇明玉還是沒能成為傳統孝道的反叛者。


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徐崢提到過兩位自己特別欣賞的導演。

先說其一,李安。

徐崢多次讚賞李安同樣以家庭故事為題材的《飲食男女》。

但《囧媽》和《飲食男女》的距離,比《葉問》到《一代宗師》還遠。

看起來溫潤儒雅的李安,執導電影時有一股任性的鋒芒。

《飲食男女》中,一次原本和諧的家宴上,老朱突然宣佈自己和相差幾十歲的錦榮戀愛,語驚四座。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作為男主角,行的是違背大眾觀念之事。這樣的衝擊感,在《囧媽》中絕對看不到。


二.注水肉:敘事停留在低級套路


徐伊萬和母親在林中和解後,遇到熊出沒,而且是一小一大,先後奔母子而來。

空曠的樹林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母子二人又都缺乏應對知識,眼看已經是死路一條。

關鍵時刻,戰鬥民族現身,幾槍將熊大熊二擊倒,徐伊萬和媽媽死裡逃生,命大堪比五方揭諦、六丁六甲保護的唐三藏。

逃生後,母子繼續向紅星大劇院進發,可是路上有冰河阻擋,汽車防滑鏈失靈,只能步行過冰河。

徐伊萬和媽媽在冰河上奔走半天后,眼看就要趕不上劇院演出,忽然天降熱氣球,將二人接走。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機械降神,官方認證

人品這樣爆發,讓我有一剎那感覺:你就是扔顆原子彈,這娘倆也能逃過一劫。

這還沒完,到了紅星大劇院,明明母子倆已經遲到,人家就要謝幕,結果大幕故障,就是落不到底,給了徐崢翻盤的機會,到後臺將大幕拉起,讓母親亮相。

連續三次巧合,堪稱“開掛敘事”

的教科書案例。

在編劇眼中,只要跟媽媽處好關係,你就能像網文或網遊男主一樣,不需要現實層面的努力,一切困難自有上天相助。

一旦使用此種套路,便不能期待電影在敘事上有什麼精彩表現。《囧媽》中,沒有一場衝突的解決是突破套路的。


《十三邀》中,徐崢提及的第二位導演是婁燁。

徐崢說很想跟他合作,但怕婁燁嫌棄自己太商業。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徐崢的自我認知還是很清醒的。

判斷是否“商業”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看導演敢不敢打破一般套路,追求高級感。

婁燁的《推拿》中,黃軒飾演的小馬是個好人,即便眼盲也敢跟人打架,只為保護自己心愛的姑娘。

但他也曾經當著同事老王的面,在性衝動下猥褻他老婆。

老王呢,弟弟在外欠下債,引來黑社會找上家門。老王帶上錢回家救急,當你以為他要拿錢替弟弟還債時,老王將錢藏好,從廚房拿出菜刀往自己身上割,逼走追債人。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處處反套路,但結合前後情節又在情理之中,角色也因為不同維度的表現而更加立體和真實。

《囧媽》用套路化的敘事,也就只能塑造出工具人了。

開槍打熊的俄羅斯大叔、駕駛熱氣球的“宋小寶”,無不是典型的工具人,他們自身沒有任何常人的慾望和算計,存在意義就是幫助主角。


你細品,郭京飛飾演的郭貼又何嘗不是如此?

全程沒有自己的生活,百分百執行徐伊萬的意志,為此不惜在美國違法,盜取張璐合作方的商業文件,即便已經上了回國的飛機,徐伊萬一個電話他就甘願留下來繼續得罪張璐。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邏輯是不會考慮的,因為《囧媽》只求把故事講完,而不是講好。


三.網紅皮:最淺白的表達方式


帶著媽媽完成劇院演出後,徐伊萬終於想明白該怎樣跟家人相處。

他給張璐發了條短信,這行為本身沒問題,關鍵短信直接將《囧媽》的主旨用臺詞展示出來——

“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好的電影,會給觀眾留有豐富的理解空間。

好的導演,會尊重觀眾,將觀眾的接受作為電影完成的最後一步。

這裡就不說大神導演了,只說差一點在春節檔和徐崢打擂臺的陳思誠。

同樣是追求票房的商業片,《唐人街探案2》的表達就恰到好處。

《唐探2》中,表面庸常的宋義是兇殺案的幕後boss,殺死了陸國富。但陸國富本身是一個惡貫滿盈的人販子。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片尾,秦風(劉昊然飾)解開真相後,並沒有向警察告發宋義。

為什麼?影片沒有明說,但可以細品。

也許秦風比起法律更看重情理,也許他不想讓自己決定別人的人生走向。

無論如何,《唐探2》都沒有讓秦風直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交給觀眾去品讀。


《囧媽》根本不提供這樣的解讀空間,它直接將電影主旨塞到觀眾嘴裡。

觀眾根本不需要、也沒有權利去咂摸一點影片的味道,因為徐導已經幫你嚼爛了。

如果說電影是美女,那麼《唐探2》這種是身穿晚禮服,等著你邀她一舞的千金,而《囧媽》則一絲不掛地向你走來……

徐崢給電影劃定了一個安全區:你不能對觀眾的傳統價值觀造成一點點衝擊,你不能讓觀眾費腦子去理解故事。

說到底,在徐崢心裡住著一群幻想的觀眾,他們能接受什麼深度的電影,喜歡什麼樣的套路,智商能看懂幾分,他全都設定好了。


徐崢是想把電影拍好拍深的,但他不敢。

《囧媽》到底爛在哪裡?

他說自己想讓“囧系列”脫離爆米花電影的感覺。但若始終處於安全區內,怎麼可能突破向前?

當年徐崢無畏,《泰囧》橫空出世,如今光環在身,卻生怕自己跌下票房神壇。

《囧媽》的編劇之一何可可談起徐崢對票房的在意時說:

“他非常關注,我懷疑他每天都在看貓眼專業版,盯各種電影的票房。”


如此畏首畏尾的結果呢?

從骨到皮都淪為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