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80後的我們大致都有過背文言文背得死去活來的經歷,小時候不明白為啥語文課本里有這麼多“之乎者也”“嗚呼哀哉”,模模糊糊的記憶裡總有這麼一個時代你打我我打他天天亂哄哄的,三寸不爛之舌頂一個軍隊都牛逼哄哄的;那個時代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權相,也有“奇貨可居,志在謀國”的商人;那個時代可以容忍“朝秦暮楚”的追求“勢為富貴”,也許你一曲“士為知己者死”的慷慨悲歌。傳奇繽紛的戰國時代,連橫合縱是政治,周遊列國是情懷,娶六國公主是本事,額,想多了。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戰國,在西周春秋以降,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大致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這兩百多年。語文課本的編寫者,巧妙的用故事串起了齊楚燕韓趙魏秦,讓我們按時間順序從後往前說說。第一篇《荊軻刺秦王》出現在高一語文課本中,內容是燕國太子丹聘請義士荊軻刺殺秦王,這個秦王就是後來的秦始皇,雖說歷代刺殺是常有的事,但實是不智之舉,有點疾病亂投醫的意思,故事大家都知道不細說,“圖窮匕見”的荊軻最後失敗了。那麼太子丹為啥要急於刺秦呢?我們先來看看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公元前230年滅韓,前228年滅趙,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前221年滅齊。楚國完蛋後只剩下燕國跟齊國了,齊國跟趙國好過跟楚國好過跟秦以前也有蜜月期,唯獨老欺負燕國,上幾輩子搞得燕几乎滅國,現在齊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裡還管弱燕?所以太子丹只能自己想辦法,精心策劃的刺殺行動最終失敗,不過總算他努力過沒有坐以待斃。值得一提的是太子丹曾在秦國當過人質,其中的屈辱可以想見。秦始皇結仇太多,很多人都想殺他,同樣來自燕國的高漸離以及後來的韓人張良、楚人項羽,新仇舊恨疊加所以秦始皇一直處於被刺殺然後反殺的狀態,而且一直沒有死於非命。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燕太子丹是誰的兒子呢?燕王喜,也是燕最後的王,他最終狠心殺掉太子丹向秦求和遭拒,燕國滅亡。燕王喜的老婆燕後是誰呢?據史料記載,她是趙國公主,是趙惠文王和趙威後的女兒,不知道誰是誰?請繼續翻開高一語文課本《觸龍睡趙太后》啊呸!呸!嘿嘿是《觸龍說(shui)趙太后》,就是趙太后“持其踵為之泣”的那位燕後。父母為兒女計長遠,趙太后禱告女兒後代世代為燕王這個願望被一個叫嬴政的傢伙給無情的打碎了,只能說時運不濟江河日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唉!言歸正傳,公元前265年,趙惠文王死,孝成王新立,秦國乘機攻趙,連拔三城,趙國形勢告急。又是秦,大秦帝國厲害真沒辦法!此時只有連齊抗秦,才是上策。為啥要聯合齊國呢?同理,趙威後是齊國公主,她是齊閔王的女兒,當時在位齊襄王的姐妹,很無情吧,在國家利益面前親人已不再是親人,齊王舅舅要求親外甥,就是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到齊國當人質才肯發兵救援!說趙國有個老臣叫觸龍的,在太后盛怒、堅決不肯的情況下,先避開矛盾,然後委婉地指出太后對幼子的愛,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愛,“王孫”“公子”們“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必將導致“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終趙太后權衡利弊改變了原來的固執態度。說起來這位趙威後也是個女中丈夫、政治家,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戰國策•趙太后問齊使》,可惜是隔代遺傳,趙威後的親爹是個糊塗蛋,齊閔王就是那個上了秦國宣太后(羋月)和秦昭王贏稷的當,又被蘇秦忽悠滅宋,最後被燕國夾攻,被楚將吊死的那個,慘!自此後唯一一個可以跟秦抗衡的大國齊一蹶不振,雖然它是秦始皇最後一個滅掉的。如此看來,秦統一是世世代代君主努力的結果,電視劇《大秦帝國崛起、裂變、縱橫天下》大家都可以看一下,拍得相當好,長知識。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接著說,此前在趙惠文王晚年秦軍曾越過韓國進攻過趙國,被趙將趙奢(紙上談兵那位趙括的爹)擊敗,時間大致是公元前270年。再往前推9年和13年,請翻開初三語文課本,《澠池之會》《完璧歸趙》的故事就是這時候發生的。說公元前279年,秦王為集中力量攻打楚國,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王會於澠池。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趙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後來,秦向趙要十五座城,他寸步不讓,說用秦國國都作為交換,使秦王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史稱“澠池之會。說公元前283年,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璧。趙王派藺相如帶著璧去換城。相如到秦國獻了璧,見秦王沒有誠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設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趙國。課文大家都學過,摘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此處省略無數字。其實不好意思的說,俺也是看了電視劇《羋月傳》才突然發現,故事裡那個貪婪的不講信用的秦王居然是贏稷,羋月的兒子!稷兒乖,你可不可以不那麼頑皮,快把和氏璧還給藺相如叔叔。這倆故事的主角不是秦王也不是趙王而是戰國名臣藺相如,後來還有“負荊請罪”“將相和”的故事令人稱道,由此可見戰國是個人才輩出,知識分子縱橫天下的時代,“王”都是附屬品。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八卦一句,公元前281年,就是澠池之會和完璧歸趙的這兩年,秦昭王贏稷的孫子異人出生了,他就是秦始皇的老爹,後來被送到趙國當人質,推算一下,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他多大?21歲,天,異人是親生的嗎?趙國被秦國滅了45萬人,趙國國君沒把他殺了祭旗就不錯了。戰國時代王子王孫做人質是普遍現象,秦昭王贏稷本人12歲就在燕國當人質了。

趙國其實挺慘的,歷史上最有名的“長平之戰”就發生在趙惠文王和趙威後的兒子趙孝成王統治時期。大家還記得上文提到的《觸龍說趙太后》是公元前265年吧,長平之戰就發生在5年後的公元前260年,那時趙太后也死了,他兒子不用“尚能飯”的老將廉頗改任用趙奢的兒子趙括為主帥,輕敵冒進、紙上談兵又中了白起的計,秦軍殲滅趙國45萬人,其中20萬降兵被將白起坑殺,相當慘烈。秦出兵62萬,陣亡20萬,冷兵器時代打仗打得就是人,可惜了的這麼多壯丁,打得趙國幾近滅國。戰國時代趙國的國力兵力還是挺強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國力更是倍增,唉,強不過三代,倒黴孫子你爺爺的棺材板壓不住了!其實這場戰役要得益於大臣範睢給秦昭王出的“遠交近攻”的策略,就是先麻痺離得遠的楚國齊國,主要對付眼前的韓趙魏三國,這招高,幾年就見效不復發,也為後來秦滅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秦始皇嬴政身上可以說流著秦趙楚三國的血,那也不能阻止他掃六合統天下。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說長平之戰的第二年,就是公元前259年,出現了“毛遂自薦”“圍魏救趙”的故事,不詳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救趙,這裡面一下子蹦出著名的“戰國四公子”裡的三位,值得說說。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一看黃公子有人樂了,實話告訴你,人家黃公子和羋月的兒子贏稷是一輩的,根本和羋月沒有一腿好不。起因是趙國長平之戰後再次被秦霍霍,平原君門客毛遂自薦去說服春申君黃歇讓楚國出兵助趙國解困,平原君的姐姐嫁給了魏國信陵君,想讓魏國出兵援助解圍,最後兩邊一起助趙國成功渡劫。四公子裡還有一位是齊國的孟嘗君,就是“雞鳴狗盜”的那位。說起來這四位公子都是真正的“王公之子”就是跟他們國家的大王都是至親,孟嘗君是齊威王的親孫子,齊宣王侄子,齊閔王的堂弟,趙威後得叫他一聲叔叔。平原君是趙武靈王親兒子,趙惠文王親弟弟,趙孝成王叔叔,趙威後得叫他弟弟。信陵君也是魏國第五代國君魏昭王的小兒子,跟趙國有姻親關係。春申君也是楚國貴族,但不是皇族,傳說黃歇跟楚考烈王熊完他愛妃有一腿,所以熊玩意被綠了,繼位的楚幽王是黃歇的親兒子。這個傳說跟秦始皇他親爹是呂不韋有一拼。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說高三語文課文有篇《屈原投江》,屈原就是當時楚國的大臣,他也是楚國貴族,與楚王同姓。電視劇《羋月傳》裡有個情節,楚懷王被秦昭王贏稷騙到秦國後遭到扣留,回不了秦國,屈原和黃歇助太子繼位是為楚頃襄王,這是個大大的歷史錯誤,屈原沒錯,黃歇錯了,黃歇輔佐的是楚懷王的孫子楚考烈王,差著一輩人呢!有人問黃歇跟羋月,更不可能,秦昭王贏稷出生於公元前325年,黃歇出生於公元前314年。也就是說羋月的兒子都比黃歇大11歲,怎麼在一起?也就是說史實是羋月和贏稷在燕國遭受飢餓和寒冷的時候,黃公子剛剛出生。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那麼屈原為啥要投江呢?說秦從秦昭王贏稷之後,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已經到了無法扭轉的地步。秦昭王在位時間非常長,40多年,六國遭到他無數次打擊,這也是為啥贏稷遭人討厭的原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到嬴政為王的時候發動滅六國之戰,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搞定了。看過《楚漢傳奇》或者其他電視劇的同學都知道項羽出身楚國貴族,秦王滅楚時楚反抗最激烈也最慘烈,項羽的祖父父親都死於這場戰役(他爹不是項少龍),他終身將殺秦始皇取而代之作為終身目標,還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毒誓也一直陰魂不散。秦昭王時期也有一次伐楚之戰,使楚國失去了經營八百年之久的國都。上文提到楚懷王不是被贏稷扣留了麼?後來就死在秦國,太子就是楚頃襄王繼位了,屈原其實跟後來的岳飛差不多,就是一直想給楚懷王報仇,覺得不報仇就是不孝,耿直如三閭大夫,但奸臣當道,楚國大夫靳尚和鄭袖的兒子子蘭在新王跟前說屈原壞話,說他目無王上圖謀不軌,結果被楚頃襄王革職發配,其實屈原一直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但奈何兩代君王都不重視,屈原變法改革也觸動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為小人所不容,參看商鞅的下場。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傳說就在這年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說亡國滅種是世世代代的仇,秦滅六國,恨秦的不只楚國貴族,狠人還要算張良一個。沒錯就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的留侯張良,他家五世相韓,就是他,他爹,他爺爺,太爺爺,高祖父都是原來韓國的宰相,地地道道的韓國親貴思密達,此韓國非彼韓國。張良不僅是個謀士還是個殺手,文武雙全他和死士在博浪沙伏擊秦始皇差點就的手了。最後是真看到韓國復國無望才輔佐劉邦的,最後也算功德圓滿。老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張良拾鞋》的故事,就是講張良幼時黃石公在橋上扔鞋三次,張良都畢恭畢敬捧鞋奉上,黃石公感張良才華人品俱優,傳他天書兵法,最後助劉邦奪得天下。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初中語文課本中還有兩篇沒說,就是《西門豹治鄴》和《田忌賽馬》的故事。提起西門豹,大家自然就會想到河伯娶媳婦,西門豹破除封建迷信救百姓於水火為人稱道。西門豹是戰國時代魏文候統治時期的良臣之一。大家看《大秦帝國》和《羋月傳》時可以看到魏國在秦惠文王、秦武王贏蕩時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在地理位置上也算鄰居,秦魏聯姻幾代,但是一直處於下風,實際上魏之前也曾強大過,就是在魏文侯時期。我們知道春秋時有“秦晉之好”,後來“三家分晉”晉國一分為三,是為韓趙魏三家,時。趙國處於北方,魏國在西南方,韓國在東南方,這三家中,韓國的國土面積最小,向南是強大的楚國以及東周王室地盤,想要發展壯大自己不是那麼容易,所以韓趙魏三家一直有土地上的爭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經過魏文侯的勵精圖治,迅速強大起來,一步一步的壓縮了包括秦、趙、韓等其他諸侯國的生存空間。那時的秦國,就是秦惠文王的爹、爺爺、太爺秦穆公獻公孝公時期一直被困於西方邊陲之地,與中原文明相去甚遠,無法享受到先進中原文明帶來的好處,所以秦國一直想向東發展,就跟鄰居魏搞好關係,默默發展力量,後來秦昭王贏稷和宣太后羋月執政時期採用範睢的“遠交近攻”的策略,最終有了大突破。有意思的是這個範睢是魏國人,好吧,謀士是自由的,輔佐誰不是輔佐?張儀不也是魏國人!不過魏國真是出了不少人才,孫臏、龐涓、李悝、樂羊、吳起、信陵君魏無忌……不過後期都往外跑,可見君主不行了,留不住人才!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田忌賽馬》也是一樣,發生在齊國早期齊威王時期,當時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進行一場比賽。各自的馬都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齊威王總是用自己的上馬對田忌的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一些,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後來孫臏,就是那個被他師兄龐涓陷害成殘障人士那位,他給田忌出主意,讓田忌用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結果在第一場大敗之後就連勝兩場,田忌贏了,孫臏獲得了齊威王的賞識。後來,後來就是孫臏幫齊國吊打魏國,也為自己報了仇。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戰國時代大家可以讀讀劉向編纂的《戰國策》真的很有意思,一時是講不完的,這個時代對後來歷史的發展影響巨大,許多典故成語都產生在此時。最後我們用明代文士李夢陽的對聯結束: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魏無忌,長孫無忌,爾無忌吾亦無忌。哈哈!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戰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