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繃“防疫弦” 蓄力“謀發展” ———張家口張北縣臺路溝鄉疫情防控和精準扶貧“兩手硬”

張家口張北縣臺路溝鄉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 安全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精準扶貧攻堅戰兩場戰役“保駕護航”。

“網格”防控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臺路溝鄉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要求,實施“網格化”防控,全力遏制疫情蔓延。

該鄉採取“機關+村委+村小組”模式,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鄉界實施“外圍鎖邊”。 全鄉由鄉政府幹部42人、衛生院36人、派出所2人、村幹部99人共179名幹部組成網格化防控小組,分佈在各村限制外來人員進入, 對過往人員登記進行體溫檢測,對車輛進行嚴格消毒,切實降低傳染概率。同時,在村衛生室設立留置觀察室21處,在加油站、鄉政府門口設立體溫檢測點2處,發現發燒人員及時採取措施。

村界設置“內部控點”。臺路溝鄉共有22個行政村,疫情期間,在22個村主要路口設立檢測點28處,由村幹部負責,發動89名黨員、群眾志願者參與其中,不計酬勞全天候對過往人員及車輛進行體溫檢測和消毒登記。

組界做到“防控到戶”。在全鄉選派45名村民任“前哨”,充分發揮他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實行“熟人防控”,動態掌握每個自然村人員家庭信息和去向動態, 確保不漏管、不失控,做到一旦發現疫情高發地人員迴流,“前哨”立即通過微信、電話向村黨支部和鄉黨委報告。

“網格化” 防控有效實現了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為該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雲端”辦公

疫情防控不放鬆,政務辦公“不打烊”。

臺路溝鄉充分利用新技術推進工作,組織全鄉22個村提前著手開展2020年扶貧項目謀劃工作,為全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記者通過臺路溝鄉扶貧項目主管領導王丙春瞭解到, 為避免現場提交資料造成人員聚集, 該鄉第一時間將項目申報方案通過電子郵件下發到村“兩委”,並通過“雲視訊”視頻會議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 全鄉以發展特色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主要內容, 項目安排向深度貧困村、2019年脫貧出列村、基礎設施落後村傾斜。 22個村謀劃申報項目49個,計劃投資4331.9萬元。

該鄉還把打造旅遊項目當作新亮點,引進偉業旅遊公司租賃中心村10套樓房進行民宿旅遊開發,預計投資100萬元;引進山水林鄉公司在後大營灘小學操場打造酒店式公寓,進行休閒旅遊開發,2期工程預計投資6500萬元,佔地15000平方米,現正等待土地掛牌。

有序復產

為確保轄區內企業在復工復產的疫情防控工作“不鬆勁兒”,臺路溝鄉提前部署擬復工企業員工培訓及安全教育、 建立健康出行檔案等工作, 要求企業復工人員一律佩戴口罩上崗,每天進行體溫檢測,有專人對廠房、車間、 宿辦等場所全方位清潔消毒及安全檢查,減少人員聚集,實行封閉式管理。

截至目前,該鄉已協調嘉茂菌業、藍雲牧業、萬鑫養殖、美旺雞場等4家企業在全面落實疫情管控措施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啟動生產。

在嘉茂菌業廠區記者看到, 生產部經理蘇秀龍正在指揮保潔人員對菌菇生產和包裝車間環境衛生進行清掃保潔, 徹底清理衛生死角,消除病媒生物滋生地,對重點部位進行消毒。據悉,這樣的環境清掃每天至少開展1次,重點部位每天消毒2次,廠區衛生間配備了洗手液、酒精等消毒防護用品,員工宿舍每天開窗通風,確保環境整潔,員工食堂實行錯峰就餐制,每桌就餐人員不超過4人。

備戰春耕

臺路溝鄉積極動員群眾搶抓時機做好春耕備播,做到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齊頭並進,力促全年農業穩產增收。

在後大營灘村扶貧蔬菜大棚中, 農戶兩人一組,戴著口罩、手套施肥、澆水、鬆土、播種育苗,一片繁忙的景象。正在大棚中忙碌的後大營灘村支書王強告訴記者:“為保障農業生產,結合目前的疫情形勢,我們每天都進行生產工具消毒,按照‘不戴口罩不上崗’原則,在確保村民防護措施有保障的前提下, 培育的油菜、香菜、生菜、水蘿蔔等10多個品種正在陸續育苗。 ”

為打好農業復產攻堅戰, 全鄉還根據春播期間對農用物資的需求, 切實開展春耕物資調運儲備工作,保障春耕化肥、農藥、農膜、種子、種苗,以及農用物資的落實到位。 截至目前全鄉已經選留籽種40萬公斤,儲備各類化肥200噸、有機肥400噸、配方肥20噸。(來源:張家口市人民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