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陳枚是清朝雍正、乾隆時期的宮廷畫家,其畫作流佈並不很廣,有關他的生平記載的材料,不是很豐富,且較為分散。畫家陳校的生平資料,見於胡敬的《國朝院畫錄》、張庚的《國朝畫徵錄》、佚名的《讀畫輯略》,馮金伯的く國朝畫識》等書的記載。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月曼清遊圖》冊之一

陳枚,字殿掄,號載東,晚年號枝窩頭陀,松江府婁縣(今上海松江)人。康熙末年,陳枚隨亦為畫家的兄長陳桐北上京師。京師的名流公卿都十分欣賞陳桐的畫藝,由此陳桐結識了在宮廷中供職的畫家陳善。陳桐見陳善“擅名於時”,就希望弟弟陳枚能夠拜陳善為師,一來能提高畫藝,二來可以藉此尋條進階之路。陳枚口頭雖唯唯答應,但是始終沒有前往陳善的住所向他請教畫藝,而是希望通過努力“欲自成一家”。陳枚於是在寓所“掩關不出,焚膏繼晷,凡宋元人名畫極意臨摹”,“經歷寒暑,始取其畫付裝潢家”。陳善有一次偶然見到陳枚的作品,大為驚訝,“謂相好中無此筆墨”,經打聽方知是友人陳桐之弟陳枚的手筆,於是急忙趕到陳枚寓所相訪,“遂成莫逆”。由於與陳善的關係,陳枚於雍正初年,進入宮廷供職,成為了一名宮廷畫家。入宮後陳枚頗得皇帝重視,雍正四年(1726年)官內務府員外郎,還有“給假歸娶,藝林榮之”的一段經歷。一直到乾隆時,陳枚仍在宮中供職,繪製了大量作品,但終因所作大都為精巧細緻的畫幅,用眼過度,遂“兩目大傷”,視力減退而離開宮廷南歸,“居郡之清河橋,晚年復構廬於杭之西溪。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月曼清遊圖》冊之二

以上的綜述大致勾畫出了畫家陳枚生平的輪廓,但是關於陳枚的生卒年,於何時離開宮廷南歸等問題,尚無確切的記述,査閱清官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發現有若干資料,正好可以使以上問題獲得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月曼清遊圖》冊之三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皇帝通過太監詢問:陳枚在宮中時摹繪的《清明上河圖》卷,發現底本不知下落,遂於十ニ月初四日行文曰:“郎中白世秀來說,太監如意傳旨:此《清明上河圖》系陳枚所畫,恐伊回南時,將此稿子帶去,著(著)薩載査明有無之處回奏。欽此。”薩載經過調査後回奏,:“奴オ於乾隆二十七年正月ニ十日接到養心殿造辦處來文,內開乾隆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奉旨:此《清明上河圖》系陳枚所畫,恐伊回南時將此稿子帯去,著薩載查明有無之處回奏。飲此。'奴オ遵査,陳枚系松江府婁縣人。奴オ奉文後,即專差妥人前往査問,茲據査得,陳枚於乾隆十年間在籍病故,並無妻子,止(只)有胞弟陳桓,年已六十八歲,現在微業營生。向伊查問,據稱伊兄陳枚久經物故,當年回籍時曾否將《清明上河圖》稿子帶回,實未曾見過,亦未聞說及,是以不知影響。今細査家中廢畫舊紙內並無此稿,是實等因。奴才伏思,陳枚亡故十有八年,既無妻室,又無後人,雖有伊弟陳桓,家中並無此稿,理合將奴才査過緣由恭摺奏明,伏乞聖主睿鑑。奴才謹奏。乾隆二十八年二月十六日。”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月曼清遊圖》冊之四

以上所引檔案中有一處提到“陳枚於乾隆二十八年間在籍病故”,又一處提到“陳枚亡故十有八年”,該奏摺寫於乾隆二十八年,二者所說其卒年正合。故可確知陳枚卒於乾隆十年(1745年)。另據同一奏摺雲,該年陳枚的胞弟陳桓六十八歲,以此推之陳桓當生於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陳枚北上京師時與其兄陳桐同行,他上有兄下有弟,排行第二。按照陳桓的年齡再推算陳枚的生年,大致可以估計他生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前後。那麼,陳枚於雍正初進入官延供職時年約三十歲左右,終年約五十ニ三歲。畫史上記載陳枚“給假歸娶”,但是從檔案中看,陳枚的妻子去世亦甚早,日無子女後代。至於陳枚離開宮廷的時間,自乾隆五年(1740年)以後的內務府造辦處檔案中不再見到有關他活動的記載,可以確定於該年南歸。陳枚自雍正初年入宮,在宮中供職約十七年。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月曼清遊圖》

根據記載,陳枚擅長畫山水、樓閣、人物,畫風細膩,作品富有裝飾性,所作樓閣屋宇“參以西法”*”,見其所畫小冊頁尤為瑣密,十分耗費眼力,故後來陳枚“兩目人傷”,不得不離開了宮廷。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山水樓閣圖》冊之一

畫家陳枚存世的大部分作品收藏在宮內,也有少量在宮中所畫流散於社會,近年於拍賣市場中偶見。另外陳枚出宮之後的作品則多見於民間收藏。陳枚在宮中的作品幾乎都是十分細緻、色澤濃厚、裝飾性極強。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山水樓閣圖》冊之二

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中的陳枚作品,有不少並沒有被《石渠寶笈》收錄,如《山水樓閣圖》冊,為絹本設色畫,共十ニ頁,每頁縱31釐米、橫25·3釐米。畫風極其精密細緻,色彩則華麗鮮豔,屬於畫家的精心之作,在不大的幅面上如此作畫,確實耗費眼力。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山水樓閣圖》冊之三

故宮博物院所藏《萬福來朝圖》軸,為絹本設色畫,也未收入《石渠寶笈》,該畫縱139·2釐米、橫64釐米,款作:“萬福來朝,雍正四年十月三十口,臣陳枚恭畫”,畫中一群蝙蝠由遠及近飛來,細看密密麻麻飛翔的蝙蝠,有黑色的、有紅色的、有藍色的、有橙色的,似乎成為了一片五色的祥雲。一旁為高高的山崖,下面是洶湧的大海。“雍正四年”為1726年,“十月”又是雍正皇帝生日的月份,很顯然這幅作品是為恭賀皇帝生日而畫的壽意畫。畫中所有的一切都帶有明確的目的,高山、大海、松樹、蝙蝠,組成了一幅歌功頌德的畫面。畫面工整富麗,很典型地體現了宮廷藝術的風貌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山水樓閣圖》冊之四

《晚鴉歸林圖》軸,紙本水墨淡設色畫,縱134釐米、橫62釐米,款作:“乾隆壬戌,枝窩頭陀畫”,鈐印“枚印”(白文方印)、“載東氏”(朱文方印)。現為某私人收藏。圖中畫一群烏鴉黃昏歸林,黑壓壓的在天空中盤旋。畫幅以墨色為主,淺淡地賦以其他色澤,籠罩著一派荒涼悽苦的氣氛,情調相當的低沉。粗放的筆墨,又體現出了文人繪畫的某種格調和情緒。“乾隆壬戌”為乾隆七年(1742年),此時陳枚己然從京師宮中返回家鄉兩年了。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山水樓閣圖》冊之五

從《萬福來朝圖》軸和《晚鴉歸林圖》軸兩幅畫來看,前者畫於雍正四年(1726年),陳枚時年三十二歲,正當年富力強之際,在宮廷中顱受皇帝重視,春風得意;後者畫於乾隆七年(1742年),陳枚時年四十八歲,已經從宮廷中回到家鄉兩年了,年齡雖然算不上很大,但“兩目大傷”,體弱多病,心情自然就不會太好。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萬福來朝圖》軸

顯然兩幅畫作畫時的心態大不相同,反映到畫面上給人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兩幅作品的構圖有相彷彿之處,都是在天空中密密麻麻畫了一群飛翔的動物,但是二者的情調卻大相徑庭,形成極強烈的反差。前者給人以富貴華麗的感受,而後者卻正好相反。在畫法上,前者細密、工緻,色澤漂亮,講究造型,後者則運筆粗放、急促,以水墨為主,用筆稍嫌潦草。同一位畫家在不同情緒的支配下,畫出了情調截然有別的作品,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載東一枚——清宮廷畫家陳枚

清 陳枚《晚鴉歸林圖》軸

順便還可以說一下,以上這兩幅作品中畫家自題的款識。《萬福來朝圖》軸上是規規矩矩工工整整的楷書,而《晚鴉歸林圖》軸上則是比較隨意的行書,二者風格完全不一樣,一看就不是同一個人的筆跡。這說明,宮廷中畫家(有極個別例外,如徐揚)在畫完畫幅之後,其絕大多數作品上並不是由自己署寫名款的,而是造辦處內專門有人為所有的作品統一書寫名款。而後面那幅畫(《晚雅歸林圖》)上的署款應當是畫家陳枚自己親筆所書。於此也可以明白,清朝宮廷繪畫上畫家的署款,為什麼是無法作為鑑定其作品真偽的標準和依據的。 至於將陳枚推薦給皇帝的畫家陳善,自己卻於乾隆二年(1737年)被革退,此事見於清內務府造辦處記事錄記載: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九日,…隨查得成安宮原住官房畫畫人陳善、陳敏革退,將伊二人所住官房給與程志道、吳桂二人居住。…回明內大臣海望,準給。記此。”比畫家陳枚還早三年離開了宮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