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北漂”的傾訴

一天,和一位老家是河北的老鄉聊天,他毫不掩飾地講起了自己來北京看孫子的一些往事。

一晃五年過去了。五年來的生活可謂一波三折,孫子的奶奶不能來北京和我一起看孫子,她還要在石家莊的女兒家看幾個月的外孫女,這樣我們老兩口一個北京,一個石家莊。特別是剛來北京的頭一年,看什麼都不順眼,生活上更是不習慣,總是想自己的家,想那裡的兄弟姐妹,想退休前的同事們,還有自己的“自由”。才來北京時還沒有一個月的時間就回家兩次,不是有事需要處理,就是回去拿衣服,像候鳥一樣的生活大約持續了一年多。根本就沒有在兒子家長住的思想,總是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家,所以一些生活必需品就不想帶來。

一位“老北漂”的傾訴

儘管兒子、兒媳照顧很好,什麼也為我準備好,凡是想到的均以做到了家,一切為我所想,為我所做,儘管如此,心也總是穩定不下來,總是感覺不如自己家好。

感覺在兒子家照顧孫子的一些不習慣大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照看孩子不習慣。剛剛退休就回歸家庭做一些照看孫子的事,天天陪護在孫子左右,不是吃,就是拉尿,對這些事無鉅細的事,總是做不來,不是毛手毛腳,就是粗心大意。

二是吃的不習慣。有的時候愛喝點小酒,想買點可口的豬臉肉、豬蹄、耳絲、香腸等等,不僅僅是價格貴的問題,關鍵是吃不出味道,沒有老家的熟肉食做的精細味道美。

一位“老北漂”的傾訴

三是住的不習慣。在老家三個臥室都是在陽面,陽光充足,看著順眼,住著舒服。特別是早晨孩子們忙著上班,衛生間非常緊張,沒辦法只好下樓到外邊找公廁解決問題。

四是玩的不習慣。過去在老家每天早晨騎上賽車去鍛鍊,在北京就不如在家那麼自由自在了。北京不僅人山人海,而且各種車輛川流不息,想騎賽車出去鍛鍊安全係數太低,所以只能忍疼割愛放棄。還有就是想學習書法繪畫,在老家可以到老年大學學習,來北京就沒有那麼瀟灑自如了。一切為了孫子,為了孫子的一切。

一位“老北漂”的傾訴

五是與人交流不習慣。在小區看孩子的一般老太太居多,和這些老太太攀談不上,也不習慣跟這些女人交流。另外,哪裡的人都有,不是語言不通,就是對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樣。有的說起話來總是談論國家大事,什麼貿易戰、敘利亞戰爭等等,這是國際上的事。國內的事就是什麼北京房價如此之高,特別是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怎麼會有精力為這個國家做貢獻;還有什麼高物價、高學費、高醫藥費等等,議論起來對國家的一些政策大為不滿。對這些事一個知之甚少,更主要的是堅守自己是一名黨員,不願意隨波逐流,講一些違心甚至不負責任的話。所以很少與人交流,願意保持沉默。不過還好,自己喜歡看書、上網,學習一些過去沒有學過的東西,以惡補一下自己知識上的不足,也以此消磨時光。

一位“老北漂”的傾訴

由於這一代人有著一以貫之的責任意識,孩子也需要幫助,所以待在孩子家裡即照顧孫子,又能給看看家,豈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想要照顧好孩子,理好這個新家,憑藉過去的經驗處理一些事情是不行的,必須有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老人。所以,一有時間就學習如何用微信、支付寶付費,以便於出去購物。會玩微信後也拓寬了視野,加強了同外界的聯繫,和過去的同事、親朋好友建立了微信群,閒暇之餘上上網、聊聊天、看看新聞,生活的寂寞感隨之驅散。

現在孫子上小學了,每天接送上下學,我也輕鬆了許多,好像自己的生活一下子也走向了正常。#萌新作者進階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