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勝心太強,經不起“輸”,父母要學會如何疏導?

郭-小-妖


孩子有好勝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證明孩子積極進取,向上,有好的願望,想追求完好。但是如果經不起“輸”,真的要引起注意,一定要要從發現苗頭開始就進行引導。

1、適度的好勝心,有利於孩子發展與進取,但一定要經得起“輸”這個概念。

給孩子講道理,任何競爭,參加活動,都會有贏有輸,有第一名也有第二名,這樣才會讓活動與競爭富有意義。但是在日常教育中要給孩子講道理:輸了也是很光榮的,因為重在參與,參與了本身就是積極地表現。

2、適度讚美,在獲勝的時候不要太誇大獎勵與讚美。

有的孩子在參加競賽獲得名詞後,家長很浮誇的給孩子讚美,併到處曬,想想看,孩子覺得自己勝了,父母是那樣的在乎,他當然也會受影響,所以低調對待取勝,適度的表揚獎勵會對“輸”更容易接受。

3、家長要經得起“輸”,不要埋怨。

有的孩子,父母給他報各種特長班,舞蹈、繪畫等等,然後付出時間全程陪伴,參賽後沒有拿到家長期望的成績,家長就會埋怨:不爭氣,我花的時間,花的錢真的是白費了,真的有這樣的父母,想想看,家長覺得付出沒有回報,所以孩子才學會“輸不起”。家長一定要無所謂正向引導。

教給孩子,引導孩子,一定要有進取心,一定要有好勝心,但好勝心一定要適度,既要贏得起,又要輸得起,才是最棒的。


敏西園長


孩子好勝心強,經不起“輸“,家長該如何引導?

孩子“好勝心強”“經不起輸”,是現在很多父母遇到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我們在孩子教養方式上出了問題。



在網絡信息時代,信息的高度透明和傳輸,每個人似乎都接收了各種各樣的教育理念,特別是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現代的父母很注重培養孩子,特別自尊心的培養,過度地表揚孩子,造成了很多孩子自尊心強,害怕輸,爭強好勝。

所以,正確的表揚孩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會經常誇孩子“聰明”“你真棒”,“你真好看”,這些表揚會讓孩子覺得努力的過程不重要要,覺得自己天生就是很厲害,不是通過努力就能做到,對自己沒有掌控感,總覺得所有的讚美和表揚都是別人給予的,而不是自己能通過努力換來的。



為了保存這個優越感,更是害怕去嘗試,稍微有點難度的東西,都不願意去嘗試,害怕自己會輸,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

正確的誇孩子,誇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讓更孩子明白,努力過程的重要及意義,讓孩子對自己有掌控感。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責任感,不是做任何事情,就得誇獎,表揚他,本來就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輕易地去表揚他,讓孩子能夠體會到“我能夠決定自己的行為,併為之負責。”讓孩子自己體驗期望與非期望的行為結果。


時光小兜


古人說:人生哪能全如意,凡事只求半稱心。綜觀歷史,看看身邊,沒有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過得“一帆風順”,都要經歷挫折、都會面臨困境。而很多家長忽視了或者沒有意識到孩子經受挫折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經不起“輸”,說明他缺乏“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就像人身體的免疫力。能讓人坦然面對失敗,從人生低谷中奮起,從失敗走向成功。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輸得起,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又從何而來呢?

第一、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從“閱讀”中來。

比如:讀故事。

讀古代的傳說。《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鐵杵磨針》,這一個個故事輪番轟炸下來,我就不信,孩子不會從中悟出點什麼來。

讀科學家的故事。居里夫人和鐳的故事,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等等。讀得多了,孩子就會發現,只要是有成就的大科學家,沒有不經歷挫折的。

讀繪本故事。市面上見到的一些挫折教育的繪本非常不錯,內容全面,故事感人,可以給孩子讀讀。

做到這些,僅是第一步。只是通過閱讀讓孩子對挫折有了一個心理預期。這還不夠,還要讓孩子“感知、體驗”。

第二、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從“生活點滴”中來。

哪些方面?

體育運動。

週末,找出跳棋,對弈一局,讓他失敗一兩次。這比空口白話地說“你要堅強、要堅強”要有效得多。

如果是個臭小子,可以在床上,和孩子試試摔跤。讓他試試那種在絕對力量下的無力感和挫敗感。女孩子可以試試“摟抱逃脫”遊戲。

叫到樓下,來場羽毛球比賽,打他個11比0,讓他感受一下。

拿著籃球到體育場,讓他試著投下籃,體會一下自己的弱小。

生活方面。

好吃好喝的,不要全給孩子,大家平均分配。

孩子過生日。不要那麼重視,甚至可以不過。記得我家臭小子幼兒園時,回來跟我說:“我們班同學過生日時,家長都會帶蛋糕來,我們一起過。我過生日時,你能給我送蛋糕嗎?”我就告訴他:如果爸爸有時間,會給你送過來。如果不送,那也正常,生日不一定非要這樣過。每個人過生日那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感謝媽媽帶給自己生命。所以,三年幼兒園下來,我只給他送過一次。其它兩次,他也能坦然接受。

衣食住行不要給操持得十全十美。現在生活好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生活是360度、全天候、無死角地照顧。這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享受是理所當然”的心態。我出外交流、做講座,經常給朋友們分享這樣一個原理:兩個小孩,一個富家子弟,一個窮人家的小孩。有一天,他們吃了同樣的一頓麵條,窮小孩會想:真好吃,比我平時吃的黑麵饃好吃多了。他會心生感激。富小孩會想:真難吃,比我平時吃的大餐差遠了。他會心生怨憤。同樣的一頓面,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因為他們心裡的參照點不同。

可能有人會問我:你說得對,我也想如你所說,給孩子過過“窮娃娃”的生活,可我有錢、有車、有房的,這實力不允許呀。

沒關係,這麼辦:

孩子上下學,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要再車接車送,讓他自己也擠擠公交車或者步行。

飲食方面,可以偶而做做他不愛吃的,甚至餓上一兩頓。

穿戴方法,讓他試試“兩塊二毛五”的地攤貨。

下雨、下雪,不要去接他,讓他受受冷。

伸手要錢,不要全額滿足他。只滿足他的合理需求。

生活態度方面。

孩子哪方面做得不好,不要一味的鼓勵。該批評的時候就批評。“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句話,是有一定侷限性的。老師可以一直誇你,家長可以一直誇你,但生活不會一直誇你。做為一個正常的人,就是要能受得了表揚,也能受得了批評,還能受得了委屈,甚至要能捱得了揍。

第三、孩子的挫折承受力來自於“遠大志向”。

俗話說:“有錢難買願意。”能讓一個人心甘情願、甚至放棄生命去做一件事的原由有很多種,其中有這麼三樣:興趣、志向、信仰。

你不看那一群小屁孩坐在小區的長椅上,興致勃勃地交換著“奧特卡”,置身邊的冷風、沙塵於不顧,因為人家願意。

我有一個朋友,有一天,擔憂地對我說:“我家老二現在讓我很害怕,每天晚上,不學到十一、二點不睡覺,大人不催不睡覺。”我問:“為什麼?”“這傢伙立志要考復旦大學。”看看,這就是人家願意。

還有一個現象,古代的讀書人,很少有因為個人原因自殺的。因為在他們心中有更高的追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個人的艱難困苦、血淚屈辱根本就不算什麼。

童蒙養正,少年養志。只要孩子有了“遠山”的目標,就算腳下的泥濘、坑窪再難走,鞋子裡的砂粒再硌腳,他也能忍受、會去想辦法。

所以,找個機會,和孩子談談他對未來的規劃:

“你小子將來想弄啥?”

“那你該從哪些方面去實施?”

“當下應該怎樣做?”

第四、孩子遇到挫折後的“心理輔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小屁孩也一樣。他們每天也有擔心、憂慮的事。諸如,老師沒給我小紅花;我喜歡的小女孩不和我玩了;橡皮丟了,媽媽會不會打我;一個高年級的大哥哥欺負我,該怎麼辦?等等,等等。

一些特殊的小孩,疑慮更多。唉,我太胖了,人家都叫我豬豬俠;我太矮了,被同學看不起;我家很窮,根本融不到班裡的“富人圈”。等等,等等。

一些特殊時期,孩子也會有心理難題。最愛我的奶奶去世了,沒人愛我了;我身體流血了,我會不會死;要期末考試了,如果考不好該怎麼辦?等等,等等。

這些在我們成人看來很無聊、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會困擾住孩子,甚至給他們帶來“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家長要始終和孩子保持溝通,必要時,要站在“積極向上”的角度開導孩子,為他出謀劃策解決困難。

最後,用一句話概括:

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從生活中來,要通過走心(感知、體驗)的方式,把這種力量深植到孩子的“心底”去。


家庭教育方法派


個人觀點有兩點:

一是疏導,在學習的象牙塔尖,告訴孩子前進的路上不是一馬平川的坦途。好勝心強是好事,追求上進,冠軍永遠只有一個,是目標,也是努力方向。世界裡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豈能事事如意,樣樣都是第一名。

二是榜樣,在漫漫人生路上,讓孩子多看看各種冠軍是怎麼做的,其他行業的第一名是怎麼處理的,他們的成績和榮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要經歷過起起伏伏波波折折,另外看看名人大片,也要帶孩子看看那些風景遊覽盛景,開闊孩子的心胸和眼界。


體育郵箱


有人說過:“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未來一個人的成就,在於抗擊打能力的強弱。具備很強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舊能夠快樂前行的孩子。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不妨試試以下幾招:

  1.根據孩子個別差異順勢引導

  如果您的孩子,屬於“不能贏就不玩”的不妥協型,父母千萬別再煽風點火、順勢要求“好,還要更好”。

更不能讓孩子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他們更需要有一些輸的慘痛經驗,才能體會“贏”是怎麼回事。

2. 給予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既會有讓人快慰的成功,也會有各種令人煩惱和痛苦的挫折。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坎兒。

當挫折來臨時,我們沒有選擇,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並作出自我調整。

  當孩子遭受挫折時不要太多擔心為其尋找理由,父母不妨積極肯定,相對同齡人孩子已經很努力以給與信心,還要給予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明白失敗是另一種學習途徑,因其讓我們印象更深刻以警醒。

讓孩子以後面對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並引導其樂觀地面對困難,積極地尋找各種方法去解決困難。

3.傳授成功與失敗的真正涵義

  孩子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也許出自於成人對失敗、成功所賦予的定義。

成功不等於一定要贏過別人才算贏!父母要將成功的含義,以淺顯的語言告訴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

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獎賞,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失敗可能僅僅是未能達成預設的目標,但是,失敗有時會讓我們獲得更多。


洋蔥叔叔有故事


為什麼孩子接受不了輸的結果?

一、自尊心作祟

與其說是不能接受輸的結果,不如說是不服氣,覺得輸得冤枉。

二、逞強在作怪

當有同伴用挑釁的口吻,激起孩子加入到他不擅長的一項活動時,被激起的孩子有時會失去自己會不會、行不行的判斷力,從而倉促加入到比賽中,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他面對的就是眼前輸的結果,當然會難過的通過哭鬧來緩解了。

三、一直都在“贏”

呵護在孩子身邊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恨不得為孩子掃平一切生活中可能出現的障礙。這使得孩子習慣於成長在家長營造的一帆風順的環境中,而這也恰恰剝奪了他們體會從不會做,到克服困難會做的過程,從而養成不能輸的心理。

如何教會孩子理智面對輸贏?

一、給孩子發洩情緒的時間

不妨給他們一些獨處的時間去發洩,哭一會兒後,可以輕輕拍拍他們的小肩膀,摸摸他們的小腦袋,或者帶他們出去散散步,幫助他們平復自己的心情,然後再提出具體的建議。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無論輸贏,父母都是愛我的。

二、教會孩子直面失敗的態度

父母面對失敗的態度也是在告訴孩子,怨天尤人沒有用,只有平靜下來,分析具體原因,找到方法,繼續努力,才有可能會成為下一次的贏家。

三、該放手時就放手

日常生活中的小困難對於孩子來說還真不少,當他提出自己來試一試時,請不要拒絕。

慢慢地,他會積累面對困難相對理智的經驗,即使有一兩次輸了,孩子也不會再崩潰大哭。讓孩子受點挫折,經歷失敗,塑造堅毅的品質和強大的內心,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四、做不過分追求完美的父母,讓孩子正確認識輸贏

輸贏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很多孩子卻將它看得至關重要,贏了是大英雄,輸了就是笨蛋。其實,這與父母平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密不可分,我們總是有意無意中過度關注孩子做事的結果,而不是過程。

孩子的成長始於家庭的信任、接納、陪伴與支持,父母的正確引導,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束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1、一定要告訴孩子,人的一生是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我們只是在不斷變好,但是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人,所以不要自責。你現在已經很棒了,但是你還可以變得更棒。

2、還可以對孩子講述父母小時候的經歷,讓孩子明白原來他遇到的挫折是很正常的,因為爸爸媽媽小時候也遇到過。讓孩子心理很坦然地接收這一切。

孩子好勝心太強是什麼原因

1、首先孩子自信心太強,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太過自信,喜歡錶現自己,這時作為父母不要給予孩子任何干涉和引導,鼓勵孩子將自己更多的優勢和優點表現出來,而且要給孩子表現自己的足夠舞臺,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2、再次就是孩子好勝心太強的原因也是因為虛榮心太強所致,這時作為父母一定要正確的引導孩子不要因為表面的一些東西而迷失了自己,要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不要以那些華而不實物質東西來作為追求的目標。

家長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出現不正確的價值觀的時候,父母們應該正確指引。孩子想要變得更加強大沒有錯,但是過強的好勝心可能會在當他失敗的時候出現難以接受的情況,所以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