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愛奇藝在今天新鮮推出了一檔人文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節目跨越五大洲、三大洋,尋找十家位於全球較為極致的中國餐館,聚焦海外華人的飲食生活。

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看過第一期,彷彿這才是“中餐廳”該有的樣子,沒有節目組安排好的食客,也沒有所謂的戲劇衝突,有的只是煙火氣和平凡生活,但卻並不普通。

演員吳剛作為講述人的形式出現,有種久違的親近感,似乎讓這檔美食紀錄片可以用聽覺來感受。

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第一集來到了美麗的島國——斐濟。

斐濟是世界上迎接第一縷陽光的地方,也是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對於來自渤海海鮮酒家老闆的嶽修建來說,這裡也是迎接希望的地方。他來自山東,渤海海鮮酒家這個名字想必也非常能夠引起到訪中國人的共鳴。

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整期節目對於描繪美食的畫面並不是特別多,所以說可以用聽的,因為閉上眼睛,似乎能體會到更多有關這家中餐館背後的故事。

“來斐濟,如果不來渤海海鮮酒家吃一頓飯,就不算到過斐濟。在當地人眼裡,渤海就是中國菜的代名詞。能在渤海舉辦酒宴,已經變成了當地人地位的象徵。”

屹立15年的餐館,早已融入進當地人的生活,除了被中國美味吸引外,更多斐濟人因這家餐廳結緣!它不僅是“斐濟的中國飲食符號”,它更是跨越國度、跨越種族、跨越語言的情感紐帶與文化符號!

主人公嶽修建是這家渤海海鮮酒家的老闆兼主廚,14歲開始學廚,曾在國內五星級酒店做廚師,並多次在全國廚師烹飪大賽上獲獎,20多歲時就已經在廚師界小有成就!

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正是因為有了曾經的經歷,在異國他鄉經營餐館才能真正靠味道來留住每一位食客,也能收穫認真靠譜的徒弟,一米九的印度大漢安納爾就是嶽修建收的第一個徒弟,現在已經自立門戶並做得一手不錯的中國菜了。師徒二人在一起溝通語言也並不是難關,因為安納爾能夠讀懂師父嶽修建的想法,這或許就是美食構築起的一種奇妙的橋樑吧。

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在第一集裡主人公出海和忙碌的畫面還佔據蠻多篇幅的,但對於嶽修建來說,每一道菜都是自己的獨家作品,親力親為才是對美食、對食客的尊重!為了找到最新鮮最頂級的食材,每週嶽修建都會親自出海三次,儘管南太平洋天氣多變,捕魚時常要面臨出海的風險,這或許就是美食工匠精神的一種體現吧,這也是大廚的任性之處。

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渤海海鮮酒家除了深受當地人喜歡以外,還溫暖著中國遠洋的漁民, 每年的8月,中國遠洋航行的遊子們都會來到嶽修建的餐館以解鄉愁。嶽修建每次都會像招待老朋友一樣,為漁民們親手烹飪餃子、扣肉、香酥雞。

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美食漸漸成了一種溝通方式,拉近距離,溫暖人心。雖然這是一檔美食紀錄片,但是足夠吸引你的美食在這裡體現的並不多,濾鏡也不夠厚,但是話說回來,中國菜對我們國人而言其實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所以《中國餐館》更像是素描每一位餐館老闆經營中的人情世故,正因為有了人情味兒,餐館的味道才更加獨特,也更香。

可以用聽來感受的美食紀錄片《中國餐館》似乎更獨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