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且行且珍惜。

朋友有多重要?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是這麼形容的:比如有一天晚上快12點的,朋友給我打個電話,不說為什麼,不說理由,就讓我去個地方找他。哪怕這個地方再偏遠,我也會去。因為朋友之間信任,所以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會為了朋友義無反顧。因為信任,所以無需多言,不用理由,只要朋友需要便會出現。所以,我們用信任來理解友情,用信任來詮釋友情。那麼現在,我們需要面臨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

信任,是怎麼來的?

友情,且行且珍惜。

沒有尊重,信任就是個笑話

為什麼有些人認識了很久,五年十年的友情,說散就散?

為什麼有些感情,稍微遇到點考驗,便會輕易崩塌?

我身邊有個認識的人叫小李,他有一個交際了十年的朋友。

小李跟我說,他跟他這個朋友關係特別鐵,鐵到什麼程度呢?

只要有飯局,他這個朋友必來,一旦有娛樂項目,他這個朋友可以放下身邊一切事情陪他一起。

小李說有一次他們打算去旅遊,他這個朋友當時正好手頭比較緊,最後他朋友借了錢也要跟他一起去玩。

小李很感動,他覺得他這個朋友特別“夠意思”。

有一次,小李的朋友管小李借錢,說有急用,小李就借給對方五千。

小李覺得這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誰都有難處,

朋友嘛,就要在關鍵時刻幫一把才行。

但是後來小李通過他朋友圈發現,朋友用這筆錢,出去旅遊了。

當時小李就想,不對啊,朋友不是說借的錢是用作家裡的急用嗎?

而且朋友當時說的言之鑿鑿,那著急的樣子,讓小李覺得對方是家裡出了大事了!

看著朋友圈裡朋友開心的樣子,小李真的開心不起來。

這是也是他第一次覺得,其實他們的友情,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真誠”。

友情,且行且珍惜。

接下來發生的事,有一句諺語概括的很好:

好事不常見,壞事接踵來。

小李的朋友開始三番五次借錢,理由五花八門,而且每次借錢語氣都很重,

借吧,沒見過還錢,不借吧,感覺友情就要完蛋。

小李雖然很想珍惜他們的友情,但是他“天生”的優勢阻止他繼續犯傻:

所謂優勢,就是他也沒錢了。

當小李的朋友發現他已經沒錢借的時候,態度可謂是720%大轉變。

請吃飯,不來!

一起去玩,不去!

在小李看來聯繫感情的這些“關鍵因素”都已經被朋友徹徹底底的拒絕了。

當小李跟我形容這段友情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無力吐槽。

第二感覺,是小李根本不明白什麼是友情正因為他不明白什麼是友情,所以果不其然的,小李問我要不要去借點錢,

然後用借來的錢,去“借給朋友花”?

當時我就這麼看著他,看了大概兩分鐘,

小李一開始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大概兩分鐘之後,他笑了。

他告訴我,算了。

其實他心裡也知道,他那個所謂的朋友,只有酒肉屬性,沒有真朋友屬性。

我反問他,那你知道真朋友是什麼屬性的嗎?

他說,也許,就是那種能幫自己一把的人吧?

我沒就這個話題往深了說,這不是因為我看不起小李

而是我知道,小李這樣的人,缺的不是道理,

而是體會。

友情,且行且珍惜。

二、有些事,沒必要

有一種人,讓他們成長,用的不是道理,而是體會。

吃了虧,受了罪,讓人騙了,罵了,侮辱了,

才會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該怎麼改錯。當然,也有些人是不知悔改,一錯再錯,跟愚昧抬槓,跟愚蠢較真,這樣的人,有機會我們在戲說戲說比如友情這件事,友情是相互尊重為基礎,相互理解為發展條件,求不來友情,因為求來的友情,都是“人情”。

所以,該散就散,該分就分。

這個社會,誰也不欠誰的,你慣著他,順著他,求著他,

越是這樣,對方越不拿你當回事,越覺得你軟弱,越覺得你好欺負。

所以求來的,不是朋友,而是祖宗:

你得好言相說,好東西供著的祖宗。

有必要嗎?

真的沒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