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最近電影《海上鋼琴師》修復版熱映,再次掀起了經典電影熱潮。這部電影的表現手法極具象徵性,電影中的人事物背後隱藏的是個人與社會、自我與超我、自由與選擇……這些深刻的話題。從觀影的角度,我們從視覺聽覺上獲得的部分遠遠小於它所涉及到的內容。下面我將帶你從三個角度來思考這部電影中那些引人深思的東西。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一 個人與社會

1 歐洲文明與美國夢

弗吉尼亞號是一艘不同尋常的船,他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20世紀渡到21世紀這個動盪的年代——歐洲文明的衰退和美國文明的崛起。

郵輪的物理空間分佈正象徵著社會的階級分化,鏡頭從頭等艙到三等艙這樣一個圖景中,導演選擇向底層人們致敬……這艘船同時也是人們的海上烏托邦,寄託著1900對音樂自由的堅持和精神世界的孤獨,直擊高速經濟發展下,像小號手的人們疲憊不堪的心。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主人公的名字1900也有著特殊的含義,這個年代正掀起一陣歐洲移民美國的風潮,第一個看到自由女神像的人喊出“美國!”,隨後船客們在船上一起歡呼,開心於即將開啟的新生活。主人公1900被遺棄在頭等艙,而他的家人也是美國夢的追逐者——那些放下以前的一切——甚至孩子,急於投入到新生活的人們。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而好心收養他的,是一個黑人水手,他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連工作都在輪船的底艙,滿身煤塵、舉止粗魯,卻善良樂觀,每天都可以從小事情中找到樂趣……

這個時期的美國像一個美麗浪漫的浮城。1900唯一一次決定下船,他站在懸梯上凝視著工業發達城市紐約,這是一次世紀性的凝望。就像是對新世界的質疑,讓我們思考那些影片中不曾講述的故事,其中包括兩次世界大戰……

正如小號手麥克斯在回去找老友時,在1900曾經居住的倉房中,攝像機鏡頭漫不經心地掠過那個佈滿了照片的一面牆壁,那裡有很多1900和偉人的合影,每一位偉人代表著不同時代和不同的思想,那些被回望、被遺忘的故事……成為有限電影之外的,關於社會和文化的無限話題。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2 爵士樂的轉變

影片中幾次髒話讓人印象深刻:“XXX法律”“XXX規定”“XXX爵士”。前兩者比較好理解,而爵士正是美國文化的象徵。20世紀是爵士樂時代而爵士樂正是美國人發明的,是這個時期文化的代表。

1900對爵士的反感也體現在他和黑人鋼琴師的對決上,歐洲是純粹的白人文明,但美國文明混入了黑人的血統。這個穿一身白衣服的黑人,其實就是美國文明的象徵,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而且在電影開頭,就吐槽了爵士樂“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在演奏什麼,那就是爵士。”而與爵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00手上的每一支曲子都是因為某個人或是某種情緒有感而發產生的,看似好像無意義,實際充滿真實。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在現實中,爵士樂的發展經歷過兩次轉變。第一次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這次轉變讓傳統爵士樂更普及,同時也變得更加商業化。被包裝的爵士明星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電影中趕來比賽的黑人鋼琴師便是這個時期的象徵;第二次轉變是二戰後爵士樂的融合化和搖滾化,貓王、披頭士等著名爵士人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這也是爵士樂進一步向商業化的靠攏。

電影開篇的悲劇色彩——由小號手因為生活窘迫而不得不賣掉自己最珍愛的小號入手,他對樂器店老闆說“你買下了一段歷史”而老闆卻不以為然,讓我們感受到創作者對傳統爵士落寞的感傷。當藝術面對工業化的來臨,與輪船同時毀掉的還有1900和傳統爵士樂……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反觀我們自己,中國從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市場經濟大潮興起、製造業蓬勃發展、城市化進程迅速加快,很多傳統已落寞,你是不是也曾感受過這種傷感呢?如何才能在這個高速變遷的社會面前更好的前行呢?

二 自我與超我

1 1900身份之疑

這部電影通過小號手麥克斯的講述,描述了鋼琴家1900的傳奇一生。很多人覺得1900只是麥克斯臆想出來的人物,是他對理想自己的假設。還記得麥克斯常說那句“只要有好故事就夠了”。1900從哪裡學會的鋼琴?弗吉尼亞號報廢后,躲在船上的1900靠什麼維持生命?為什麼麥克斯找到他時,他還那麼衣著光鮮?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1900的存在就成了一個秘密。麥克斯是現實,為生活奔波著;1900是理想,隨心所想地徜徉在自己的音樂國度。麥克斯會演奏1900彈過一遍的音樂,最後也只有他自己上船的時候,才能找到1900。這些表明1900可能只是他遺落在船上的理想,那艘叫作“弗吉尼亞號”的遊輪是他的精神世界。1900和船上的麥克斯則代表著他內心裡兩種不同的聲音,像是他的自我與超我。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表面上看起來是船上的麥克斯想要勸1900下船,其實可能是船下的麥克斯想找到讓自己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這種對比性,使得聽故事的人會產生更深刻的感觸。這不是簡單的幻想,這是一次生命的回顧。這是夢想與現實的對抗,是內心對於堅持還是放棄的糾結。

當然也有很多片段表明,只是麥克斯一直想讓1900按照世人的想法出人頭地,就好像幫他實現自己的夢想一樣。當製作公司專門上船為1900錄製唱片時,麥克斯肯定的說“你一定會出名的,只需要邁出一步——下船。”後來1900把唱片銷燬,麥克斯還偷偷的把他藏到鋼琴裡。

兩個人互為摯友,也都非常熱愛音樂,但是他們內心的想法卻截然不同。他倆在甲板上的對話足以說明,麥克斯認為生活在船上是一種漂泊,而1900則認為陸地上的人們內心才是動盪不安的。麥克斯認為用才華換取名望和財富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而1900卻因為不想讓音樂與自己分離,親手毀了原本能讓他聲名大噪的唱片。當1900終於決定要下船——是去聽聽大海的聲音時,麥克斯卻為他幻想著結婚生子的美好生活。

麥克斯曾經打算一生都當樂手。但面臨著生存問題時,不得已放棄心愛的小號。聽完好朋友的最後傾訴,相比1900堅定的人生態度,感到自己的是卑微。麥克斯親眼目睹輪船的爆破和摯友的離去後,賣掉的小號便又回到了麥克斯手中,現實與理想再次相聚。他又尋回了初心——那個將被遺忘的音樂夢想,重新拾起了面對生活的勇氣。這時,一位小提琴手拿著一把小提琴走進了樂器行,另一段音樂人生故事又將開始了……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正如1900的鋼琴和琴聲以唱片的形式被保留了下來,既是麥克斯想要保存這份初心的願望,也成為了這個工業化城市裡治癒人們心靈的存在。我們不能阻止社會的改變,卻能盡最大努力堅守自己的本心,平衡自我和超我。當這個世界一直在改變,總有些值得我們相信的永恆不變。

2 和黑人鋼琴師的對決

電影中“鋼琴決鬥”這段極致的欲揚先抑敘事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當黑人鋼琴師的影子映在玻璃門上,音樂廳裡變得鴉雀無聲,彷彿迎接著王者。他輕柔的彈奏,即使是一根點燃的香菸放在琴邊也沒有絲毫菸灰掉落。

1900則只是把這當做一次學習的機會,帶著好奇心專注聆聽。在第二輪對戰中,只聽了一遍就完美的複述出一模一樣的曲子。要知道他可不像其他陸地上的人聽過那麼多唱片。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面對黑人不斷地羞辱,和好友押寶式的賭注,1900在第三輪才真正認真起來,一個人獨自演奏了一首雙人世界名曲。只見他的雙手就像四手聯彈,魔術般的用光影化身為雙重奏,表現出了一個人不可能完成的彈琴速度和節奏,宛如風暴一般,營造出震撼人心的視聽享受,令人如痴如醉。當1900獨立完成這支曲子,在場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貴婦的假髮被碰掉而不自知,紳士的雪茄掉到了褲襠裡也毫無察覺。這時1900將一根香菸輕輕接觸劇烈震動後的琴絃,香菸立刻被點燃了,可見技術之高。很難想像一個從未經過塵世的人,他可以自如駕馭各種風格的音樂,被來自各方各地的旅人們仰慕。戰爭來臨時,他用音樂去撫慰傷者……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黑人鋼琴師為了贏得他人的評價而彈琴,結果卻輸的很慘。麥克斯憑藉自己的小號上了船,回到陸地上卻不得不為了生計把小號賣掉。1900不願像他們兩個人那樣。他已經在弗吉尼亞號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理想狀態。但很多人忙忙碌碌、東奔西走,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高聳的樓宇、縱橫交錯的街道,就像世人心底的慾望,一不小心就會迷失其中,忘了那個初入其間的自己。你究竟想怎樣過這短暫的一生?你現在的目標真的會讓你幸福嗎?

三 選擇與自由

1 第一次放棄下船

看過《海上鋼琴師》的大多數人都會思考1900為什麼不下船。1900在懸梯上走下了一半停住了,思考了片刻又決定返回船上,扔掉了自己的帽子,這個帽子是他和女主角見面時戴的那頂。這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割袍斷義,扔掉自己身上的某件配飾,以示和過去告別。1900扔掉的帽子落在了海里,寓意他那曇花一現的愛情,在海上開始,也在海上結束。

也許會有人想,是因為一見鍾情所以愛得不夠深嗎?當然不是。他放棄的不僅是對愛情的追尋,更是放棄了來自未來的誘惑和未知,堅定地回到屬於自己的音樂世界,回到他的孤獨。在船上,他能掌握自己的生命的軌跡。在岸上,他還要面臨若干個選”,任何一個選擇都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害怕失去自由,所以選擇了待在船上。當船變成他自己的一部分,他已無法離開……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2 第二次放棄下船

如果說1900第一次放棄下船是種執拗的理想主義,那麼第二次就是被現實打擊後的徹底看清。

麥克斯勸他下船時,1900解釋他的選擇說:他可以掌控並藉此創造無限人生的,是那88個鍵的鋼琴。面對一望無際的城市,成千上萬個選擇時,如何選擇“屬於你自己的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或者一道風景欣賞,一種方法死去。”會讓他感到不知所措。所以他寧可選擇死在船上也不願登上陸地。更何況,對外界而言,他本就是一個並不存在的人,他的生命屬於這艘船。某種意義上說,堅持你所相信的,比你相信什麼更加重要。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大多數人永遠無法像1900那樣活著,但我們缺少的正是1900這種堅守。

現在人有很多選擇,但我們的自由卻是有限的。一個人無論他多麼自主,他做出的選擇也始終無法超越生理和閱歷的極限。自由對不同生存狀態的人是不一樣的,就像大陸或者船艙對於1900和他的朋友、農夫以及其他人而言是不一樣的。人一旦確立了自我概念,意識到了生活的價值所在,他們的心已經變得不同了,他們對自由的定義也隨著不同。對於農夫來說,一畝田是他謀生的全部,當他遭遇妻離子散的時候,沒有任何其他東西讓他快樂,他需要更廣闊的空間去尋找價值。這時“美國”就是他找尋的世界;而對1900來說,一艘船就是全世界。在這個世界,他有鋼琴,有自得其樂的存在感。

下船後的麥克斯,得到他想要的了嗎?或許人總是要跳出來,跟自己剝離開,才能看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就像麥克斯站在岸上看到船的爆炸,才能真正聽見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吶喊,才能明白有些東西再怎麼不捨,也總要道別。人活著,總要有些生存智慧,讓我們在追求快樂和幸福時,帶著自信和勇氣前行。聽從內心,堅持自己,是對這場龐大的社會變遷進行反思的重要結論。

《海上鋼琴師》這部講述百年前故事的電影,卻道出了現在的你我他

一個天才的選擇,與世俗生活形成巨大的發差和對比,促使我們深入思考。高度細化的社會分工讓個體在這些面前顯得無比渺小。當我們成為社會中可有可無的存在時,你會如何去理解人生的意義?會保持初心,堅持自己嗎?今天我們可以重新在個人與社會、自我與超我、自由與選擇中去理解1900的傳奇故事,而你的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