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最近电影《海上钢琴师》修复版热映,再次掀起了经典电影热潮。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极具象征性,电影中的人事物背后隐藏的是个人与社会、自我与超我、自由与选择……这些深刻的话题。从观影的角度,我们从视觉听觉上获得的部分远远小于它所涉及到的内容。下面我将带你从三个角度来思考这部电影中那些引人深思的东西。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一 个人与社会

1 欧洲文明与美国梦

弗吉尼亚号是一艘不同寻常的船,他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20世纪渡到21世纪这个动荡的年代——欧洲文明的衰退和美国文明的崛起。

邮轮的物理空间分布正象征着社会的阶级分化,镜头从头等舱到三等舱这样一个图景中,导演选择向底层人们致敬……这艘船同时也是人们的海上乌托邦,寄托着1900对音乐自由的坚持和精神世界的孤独,直击高速经济发展下,像小号手的人们疲惫不堪的心。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主人公的名字1900也有着特殊的含义,这个年代正掀起一阵欧洲移民美国的风潮,第一个看到自由女神像的人喊出“美国!”,随后船客们在船上一起欢呼,开心于即将开启的新生活。主人公1900被遗弃在头等舱,而他的家人也是美国梦的追逐者——那些放下以前的一切——甚至孩子,急于投入到新生活的人们。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而好心收养他的,是一个黑人水手,他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连工作都在轮船的底舱,满身煤尘、举止粗鲁,却善良乐观,每天都可以从小事情中找到乐趣……

这个时期的美国像一个美丽浪漫的浮城。1900唯一一次决定下船,他站在悬梯上凝视着工业发达城市纽约,这是一次世纪性的凝望。就像是对新世界的质疑,让我们思考那些影片中不曾讲述的故事,其中包括两次世界大战……

正如小号手麦克斯在回去找老友时,在1900曾经居住的仓房中,摄像机镜头漫不经心地掠过那个布满了照片的一面墙壁,那里有很多1900和伟人的合影,每一位伟人代表着不同时代和不同的思想,那些被回望、被遗忘的故事……成为有限电影之外的,关于社会和文化的无限话题。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2 爵士乐的转变

影片中几次脏话让人印象深刻:“XXX法律”“XXX规定”“XXX爵士”。前两者比较好理解,而爵士正是美国文化的象征。20世纪是爵士乐时代而爵士乐正是美国人发明的,是这个时期文化的代表。

1900对爵士的反感也体现在他和黑人钢琴师的对决上,欧洲是纯粹的白人文明,但美国文明混入了黑人的血统。这个穿一身白衣服的黑人,其实就是美国文明的象征,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而且在电影开头,就吐槽了爵士乐“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在演奏什么,那就是爵士。”而与爵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00手上的每一支曲子都是因为某个人或是某种情绪有感而发产生的,看似好像无意义,实际充满真实。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在现实中,爵士乐的发展经历过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次转变让传统爵士乐更普及,同时也变得更加商业化。被包装的爵士明星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电影中赶来比赛的黑人钢琴师便是这个时期的象征;第二次转变是二战后爵士乐的融合化和摇滚化,猫王、披头士等著名爵士人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这也是爵士乐进一步向商业化的靠拢。

电影开篇的悲剧色彩——由小号手因为生活窘迫而不得不卖掉自己最珍爱的小号入手,他对乐器店老板说“你买下了一段历史”而老板却不以为然,让我们感受到创作者对传统爵士落寞的感伤。当艺术面对工业化的来临,与轮船同时毁掉的还有1900和传统爵士乐……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反观我们自己,中国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市场经济大潮兴起、制造业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很多传统已落寞,你是不是也曾感受过这种伤感呢?如何才能在这个高速变迁的社会面前更好的前行呢?

二 自我与超我

1 1900身份之疑

这部电影通过小号手麦克斯的讲述,描述了钢琴家1900的传奇一生。很多人觉得1900只是麦克斯臆想出来的人物,是他对理想自己的假设。还记得麦克斯常说那句“只要有好故事就够了”。1900从哪里学会的钢琴?弗吉尼亚号报废后,躲在船上的1900靠什么维持生命?为什么麦克斯找到他时,他还那么衣着光鲜?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1900的存在就成了一个秘密。麦克斯是现实,为生活奔波着;1900是理想,随心所想地徜徉在自己的音乐国度。麦克斯会演奏1900弹过一遍的音乐,最后也只有他自己上船的时候,才能找到1900。这些表明1900可能只是他遗落在船上的理想,那艘叫作“弗吉尼亚号”的游轮是他的精神世界。1900和船上的麦克斯则代表着他内心里两种不同的声音,像是他的自我与超我。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表面上看起来是船上的麦克斯想要劝1900下船,其实可能是船下的麦克斯想找到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这种对比性,使得听故事的人会产生更深刻的感触。这不是简单的幻想,这是一次生命的回顾。这是梦想与现实的对抗,是内心对于坚持还是放弃的纠结。

当然也有很多片段表明,只是麦克斯一直想让1900按照世人的想法出人头地,就好像帮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样。当制作公司专门上船为1900录制唱片时,麦克斯肯定的说“你一定会出名的,只需要迈出一步——下船。”后来1900把唱片销毁,麦克斯还偷偷的把他藏到钢琴里。

两个人互为挚友,也都非常热爱音乐,但是他们内心的想法却截然不同。他俩在甲板上的对话足以说明,麦克斯认为生活在船上是一种漂泊,而1900则认为陆地上的人们内心才是动荡不安的。麦克斯认为用才华换取名望和财富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而1900却因为不想让音乐与自己分离,亲手毁了原本能让他声名大噪的唱片。当1900终于决定要下船——是去听听大海的声音时,麦克斯却为他幻想着结婚生子的美好生活。

麦克斯曾经打算一生都当乐手。但面临着生存问题时,不得已放弃心爱的小号。听完好朋友的最后倾诉,相比1900坚定的人生态度,感到自己的是卑微。麦克斯亲眼目睹轮船的爆破和挚友的离去后,卖掉的小号便又回到了麦克斯手中,现实与理想再次相聚。他又寻回了初心——那个将被遗忘的音乐梦想,重新拾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这时,一位小提琴手拿着一把小提琴走进了乐器行,另一段音乐人生故事又将开始了……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正如1900的钢琴和琴声以唱片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既是麦克斯想要保存这份初心的愿望,也成为了这个工业化城市里治愈人们心灵的存在。我们不能阻止社会的改变,却能尽最大努力坚守自己的本心,平衡自我和超我。当这个世界一直在改变,总有些值得我们相信的永恒不变。

2 和黑人钢琴师的对决

电影中“钢琴决斗”这段极致的欲扬先抑叙事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当黑人钢琴师的影子映在玻璃门上,音乐厅里变得鸦雀无声,仿佛迎接着王者。他轻柔的弹奏,即使是一根点燃的香烟放在琴边也没有丝毫烟灰掉落。

1900则只是把这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带着好奇心专注聆听。在第二轮对战中,只听了一遍就完美的复述出一模一样的曲子。要知道他可不像其他陆地上的人听过那么多唱片。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面对黑人不断地羞辱,和好友押宝式的赌注,1900在第三轮才真正认真起来,一个人独自演奏了一首双人世界名曲。只见他的双手就像四手联弹,魔术般的用光影化身为双重奏,表现出了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弹琴速度和节奏,宛如风暴一般,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视听享受,令人如痴如醉。当1900独立完成这支曲子,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贵妇的假发被碰掉而不自知,绅士的雪茄掉到了裤裆里也毫无察觉。这时1900将一根香烟轻轻接触剧烈震动后的琴弦,香烟立刻被点燃了,可见技术之高。很难想像一个从未经过尘世的人,他可以自如驾驭各种风格的音乐,被来自各方各地的旅人们仰慕。战争来临时,他用音乐去抚慰伤者……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黑人钢琴师为了赢得他人的评价而弹琴,结果却输的很惨。麦克斯凭借自己的小号上了船,回到陆地上却不得不为了生计把小号卖掉。1900不愿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他已经在弗吉尼亚号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状态。但很多人忙忙碌碌、东奔西走,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高耸的楼宇、纵横交错的街道,就像世人心底的欲望,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其中,忘了那个初入其间的自己。你究竟想怎样过这短暂的一生?你现在的目标真的会让你幸福吗?

三 选择与自由

1 第一次放弃下船

看过《海上钢琴师》的大多数人都会思考1900为什么不下船。1900在悬梯上走下了一半停住了,思考了片刻又决定返回船上,扔掉了自己的帽子,这个帽子是他和女主角见面时戴的那顶。这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割袍断义,扔掉自己身上的某件配饰,以示和过去告别。1900扔掉的帽子落在了海里,寓意他那昙花一现的爱情,在海上开始,也在海上结束。

也许会有人想,是因为一见钟情所以爱得不够深吗?当然不是。他放弃的不仅是对爱情的追寻,更是放弃了来自未来的诱惑和未知,坚定地回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回到他的孤独。在船上,他能掌握自己的生命的轨迹。在岸上,他还要面临若干个选”,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害怕失去自由,所以选择了待在船上。当船变成他自己的一部分,他已无法离开……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2 第二次放弃下船

如果说1900第一次放弃下船是种执拗的理想主义,那么第二次就是被现实打击后的彻底看清。

麦克斯劝他下船时,1900解释他的选择说:他可以掌控并借此创造无限人生的,是那88个键的钢琴。面对一望无际的城市,成千上万个选择时,如何选择“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或者一道风景欣赏,一种方法死去。”会让他感到不知所措。所以他宁可选择死在船上也不愿登上陆地。更何况,对外界而言,他本就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人,他的生命属于这艘船。某种意义上说,坚持你所相信的,比你相信什么更加重要。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大多数人永远无法像1900那样活着,但我们缺少的正是1900这种坚守。

现在人有很多选择,但我们的自由却是有限的。一个人无论他多么自主,他做出的选择也始终无法超越生理和阅历的极限。自由对不同生存状态的人是不一样的,就像大陆或者船舱对于1900和他的朋友、农夫以及其他人而言是不一样的。人一旦确立了自我概念,意识到了生活的价值所在,他们的心已经变得不同了,他们对自由的定义也随着不同。对于农夫来说,一亩田是他谋生的全部,当他遭遇妻离子散的时候,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让他快乐,他需要更广阔的空间去寻找价值。这时“美国”就是他找寻的世界;而对1900来说,一艘船就是全世界。在这个世界,他有钢琴,有自得其乐的存在感。

下船后的麦克斯,得到他想要的了吗?或许人总是要跳出来,跟自己剥离开,才能看清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就像麦克斯站在岸上看到船的爆炸,才能真正听见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呐喊,才能明白有些东西再怎么不舍,也总要道别。人活着,总要有些生存智慧,让我们在追求快乐和幸福时,带着自信和勇气前行。听从内心,坚持自己,是对这场庞大的社会变迁进行反思的重要结论。

《海上钢琴师》这部讲述百年前故事的电影,却道出了现在的你我他

一个天才的选择,与世俗生活形成巨大的发差和对比,促使我们深入思考。高度细化的社会分工让个体在这些面前显得无比渺小。当我们成为社会中可有可无的存在时,你会如何去理解人生的意义?会保持初心,坚持自己吗?今天我们可以重新在个人与社会、自我与超我、自由与选择中去理解1900的传奇故事,而你的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