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本好書精選之《擁抱你的內在小孩》精華總結(下)


12本好書精選之《擁抱你的內在小孩》精華總結(下)

7.在內在工作中,當反依賴者轉移成依賴者時,我們稱作“跨越第一條河”。


8.依賴者:依賴者之所以依戀,是因為極度渴望愛。被遺棄的深刻傷痛轉變成為要緊緊抓住另一個人的驚慌失措。


9.這種害怕對方不是真正陪伴自己,而產生的纏綿依戀、執迷嫉妒和高度警戒之下,隱藏了一種害怕被拋棄而變得孤零零的極度驚恐。依賴的行為是種逃避方式,用來逃避感受被遺棄的恐懼和痛苦。


10、依賴者在關係中很容易失去自己,很難去感覺自己或是表達感受,也不夠自信,他們很難接受失去愛人的感覺。


11.關係中的反依賴者 走進一位反依賴者的房間,你可能會發現它像是一所禪宗寺廟:簡潔空靈、質樸無華。單獨、自由、與世隔絕和靜坐冥想,就是他們的眾神。藉著樹立一種信念系統,反依賴者合理化自己的立場,這信念堅持生命的目的在於走入單獨。


12.因為單獨、自由與靜心冥想,遮蔽了他們想要被撫觸、渴望溫暖與款款深情的深切需求,這些背後隱藏著深沉的空虛和傷痛及缺乏安全感。


13.他們看不到這其實是他們和自己玩的一場權力遊戲,因為和自己所受的傷害失去聯結,對“自給自足”的堅持讓他們很可能會羞辱或苛待伴侶。他們把能量投入苛責怪罪,而不是用來感受自己的痛苦。


14.為了釋放長久以來掩飾在內心深處渴望情感接觸所累積的痛苦,反依賴者可能會藉著酒精、藥物或者強迫性的行為來尋求解脫。


15.關係中的依賴者 依賴者的房間絕不會像間禪宗寺院,相反地,它通常比較像譚崔殿堂,柔和的燈光,舒服的抱枕、鮮花、芳香精油燈以及印度《愛經》的性愛交歡圖。


16.這是一場戰爭:禪和譚崔的對決。就像反依賴者一樣,依賴者也信奉自己的假神。他們所謂的親密與愛不是真的,因為那也是源自於恐懼。


17.依賴者對孤單的恐懼和反依賴者對親密的恐懼,同樣都是阻礙關係的絆腳石。如果這些恐懼沒有被面對,依賴者永不停息地追尋那個能使他們免於恐懼的人。結果是,那個人或者生命本身,將不斷地迫使他們通過被剝奪或被拒絕的經驗來回頭面對自己。


18.依賴者追求愛常常是奮不顧身的。他們成為取悅者、順從者和乞求者,仰賴另一個人來得到愛。一旦進入關係,依賴者幾乎不可能會放手,因為他們的認同還有他們的幸福感與存在感,都與另一個人緊緊交纏在一起。


19.依賴者對於親密關係的嚮往總是沾染著濃濃的需求,而他們並不想為自己的需求負起責任。陰柔隱晦的操弄手段和對於對方不願坦誠相待的指控,玷汙了他們追求親密關係的努力。


20.戲碼可以是我們進入內在的催化劑。一般而言,依賴者與反依賴者更常主動預約團體工作和會晤,因為依賴者在這類改善關係的努力上較投入,而反依賴者則傾向以靜坐、爬山或工作,來面對失和的關係。

12本好書精選之《擁抱你的內在小孩》精華總結(下)

21.要結束戲碼,依賴者就得往自己內在看而不是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反依賴者和依賴者將會找到彼此。他們是掙扎著想要變得完整的兩個部分,各自將自己少掉的那一塊投射到對方身上。要認出自己失落的那一塊,這兩種人必須發現彼此,相互吸引的強大能量正是來自於此。


22.當雙方碰撞出愛的火花,彼此之間的能量絕不只是生物性的,它同時也存在於我們內在想要變得完整的高層意識。不幸的是,我們常常缺乏覺知和認識來利用這樣的境遇走入內在,並學習更瞭解自己。


23.感到絕望是一個絕佳的起點,這絕望的關頭給了我們足夠的動力,進行內在刻不容緩的工作,僅僅盯著關係上的問題,質疑伴侶是否真的適合自己或是將一切歸咎於別人的錯誤,並不能轉化這些舊模式。


24.當我們終於停止把焦點放在外在,不再認為幸福和問題都是來源於外在,而開始處理羞愧、驚嚇和被遺棄的傷痛時,依賴和反依賴者的戲碼就唱不下去,無以為繼了。


25.練習--探索依賴和反依賴者。反依賴者——思考下面的問題,看看它們是否適用在你身上:


26.你害怕在他人身上迷失自我嗎?你不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沒有辦法感覺到自己嗎?你害怕你的心意被別人佔了便宜嗎?


27.害怕如果敞開你的心,別人就會用他們的痛苦來拖住你嗎?害怕你得去照顧他們嗎?


28.你是否感到需要更多的空間,用來找回自己、探索創造力與寧靜,而不是被要求?你害怕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嗎?你害怕如果讓某人進入生命中,你就沒辦法呼吸了嗎?


29.當你感受到他人的期待的時候,你是否會覺得焦躁憤怒?你是否因為不想符合他人的期待與要求而懊惱?你是否因為別人不想為他們之間的痛苦負責任而生氣?


30.你是否覺得在內心深處有個層面是別人永遠沒辦法瞭解的?而你覺得如果敞開這個部分,就會被別人侮辱、操縱或拒絕?在深刻的不信任之下,你是否能夠感受到那個內在的小孩,並和其聯結?你的內在小孩是否渴望愛與接納,卻又害怕因此而被背叛和羞辱?


31.依賴者——要探索依賴者的心態,你要先想象自己處在乞求的姿態上,想象自己手裡託著一個乞討缽,等待別人施捨一點點愛,讓自己感覺到那種等待,期待你終將得到你所等待的愛。請思考下列問題:


●你是否在等待真命天子的出現,這個人夠敏感來愛你而又很坦誠?還是你已感到絕望和傷悲,覺得永遠遇不到這樣的人?


●你是否看見自己放棄尊嚴和權力來迎合他人,害怕被拒絕或羞辱?你是否會為了失去他人的愛而感到惶恐?


●你是否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感到挫折?你是否因為一再被冷落而生氣?你是否很想坦誠相對,卻發現愛人再三抽身而逃?你是否惱怒別人用盡辦法套住你,但實際上卻不是真心想要和你在一起?


●你是否有種感覺,覺得自己根本就不值得被愛?不值得被一種真正允許你放鬆而且得到滋養的方式來愛?


●練習從看見自己的創傷開始。


五 擁抱內在小孩和走出創傷


1.在靜心中,待在當下,專注於觀照自己的呼吸、念頭還有身體的感受。療愈我們的內在小孩是急不得的。它是一個緩慢而細微的過程。


2.這和靜心一樣,如果帶著目標靜心,我們很快就會感到厭倦和挫折。在療愈內在小孩和深入靜心這兩件事上,我們都只要享受過程就好了。我們可能會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在待人處世的行為與態度上沒有任何明顯的改變。

這會讓我們既受挫又失去勇氣。然後在突然之間,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工作開始變得順心、得到回饋,或是開始過著更有深度與滋養的愛的生活。


3.耐心來自於很深的信任,信任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和必要性,而且它會以它自己的步調發生。耐心與信任如此密不可分。不匆促、不預設立場,就只此時此刻。帶著這樣的特質,進入關係的療愈,對我們的共依存關係,會帶來深刻的衝擊。

12本好書精選之《擁抱你的內在小孩》精華總結(下)

我是王思漁,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注情感修復婚姻挽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