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作為武俠小說這一“項目”的“ 奧運冠軍”,其 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武俠小說作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小說

為“寫夢的文學”本不以寫實見長,其人物創造主要來自作者想象和寫作傳統,寫作傳統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徵化,它不直接來源於現實。而金庸小說作為一種經典就恰恰在於它通過傳統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徵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韻外之致等本屬於中國古典文化要求的東西表現了出來,並藉助獨特的武俠語言文化的天空讓我們作了一次堪稱壯舉的烏托邦飛翔。於是,我們才無法忘記 蕭峰和阿朱這一對主角情侶。也因此, 金庸塑造的“俠譜”才會比“ 天龍八部”更令人蕩氣迴腸、不知肉味,才會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釀更醇香無比。而他的這種歷史處理也使得武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虛構,“真實”的歷史不過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襯托,而人物的性格卻呼之欲出了。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小說集

傑出的武俠小說家,寫武俠,寫出的是人世的眾生相;敏銳的讀者,讀武俠,讀出的是人間的滄桑和百態。到如今,金庸小說的流播已經衝出華人世界,走得更遠。但是,研討金庸小說的藝術特色時,要一時說清卻是很難的,在這裡,我無意談論金庸小說的所有藝術特色。前輩說書人常說“花開兩朵,先表一枝”,我覺得用這一想法作為指導思想來切入金庸作品涵蓋 乾坤的殿堂無疑是有效的。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該書以少年遊俠胡斐的經歷為線索,講述了一段精彩的武林故事。

遼東大俠胡一刀死後,以子胡斐按家傳拳譜與刀譜習得上乘武功,在山東武定商家堡,遇胡一刀所殺八卦刀商劍鳴之妻,遂與商老太及商劍鳴之師兄弟王劍英、王劍傑交手,大逞雄威。 此時巧遇紅花會三當家千手如來趙半山,並承其助,胡斐的成功亦得趙欣賞。

不意,趙、胡等人均遭商老太暗算,被困於她家鐵廳之中,商老太以火燒廳,欲烤死趙、胡等人。胡斐冒險自狗洞爬出,大戰商老太等人,終於解救出鐵廳中人,並與趙半山結義。 胡斐到廣東佛山鎮,遇當地惡霸、五虎派掌門人鳳天南欲霸佔鍾阿四處菜田,誣其子偷吃鳳天南家鵝,逼鍾妻於祖廟北帝前將其子剖腹以證明清白,鍾妻為此瘋癲。

胡斐怒而大鬧佛山鎮,逼出鳳氏父子,亦在祖廟北帝前欲殺其父子為鍾家報仇,卻遭袁紫衣阻攔,又中調虎離山之計,遂使鳳氏父子又殺鍾阿四全家後逃走。 胡斐在追趕鳳天南的路上,又遇武藝高強的少女袁紫衣。袁騎趙半山的白馬,又知胡斐底細,與其若即若離,又常騷擾,又似含情,胡斐已情繫紫衣。 一風雨之夜,胡斐與袁紫衣夜宿於一古廟,巧遇鳳天南一行。

福康安為攏絡江湖武人並使其互相殘殺不致危及朝廷,舉辦天下掌門人大會,胡斐以西嶽華山派掌門人身份,帶程靈素化妝前往。 袁紫衣亦來京城,一路上搶來九個半掌門人之位,以九個半派總掌門身份來到大會,與胡、程二人巧妙配合,大鬧天下掌門人大會,揭露福康安與朝廷的陰謀,打碎了欽賜玉杯,並趁亂打死了鳳天南。 之後,胡斐巧遇紅花會眾英雄來京,見到了趙半山打敗大內十八侍衛。團聚後卻與程靈素遭歹人暗算,胡斐為救程靈素而中劇毒,程靈素為救胡斐而喪生。 胡斐十分悲痛,來到滄州父母的墳前,將程姑娘的骨灰埋在這裡。在此見到了前來找她的袁紫衣,打退了圍殺他的田歸農。袁紫衣原叫圓性,自小已入佛門,雖然深愛胡斐卻不能留下,她雙手合什輕念偈語,悵然而去。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雪─《雪山飛狐》(1959年) 故事發生在清代乾隆時期的關外。飲馬川陶百歲、陶子安父子從雪山中挖出一件寶物,封於鐵盒之中。北京平通鏢局總鏢頭熊元獻帶一夥人來搶奪,卻被天龍門北宗阮士中、曹雲奇、田青文與南宗殷吉劫去。大家拼打之間,一個名叫寶樹的醜陋和尚趕到。寶樹強“請”眾人來到一高聳入雲的玉筆峰山莊做客。因山莊主杜希孟外出未歸,客人吃飯閒聊。
原來莊主邀請武林高手在此會一位蓋世英雄——雪山飛狐胡斐。午前胡斐派二童子送信,稱午間踐約。玉筆峰上眾人重新爭奪鐵盒,寶樹倚強將鐵盒持在手中,令人打開,內裝一柄寶刀。

至胡一刀、苗人鳳一代仍繼先輩之仇。胡一刀護妻去南方生產,至唐官屯突然臨產,此時恰與來此尋仇之苗人鳳、田歸農等人相逢。胡一刀遣人將當年實情告苗,卻因田歸農從中做梗而未達。胡苗遂有一場苦戰。交戰幾日,二人仗義行俠之豪氣與各懷之絕藝使對方頓生欽佩,雖為仇家卻彼此視為知己。因田歸農在二人比武之兵器上暗塗毒藥,胡一刀以小傷殞命,胡夫人將幼子託與苗人鳳,隨夫自盡,田歸農欲加害幼子,幸為平阿四救下,撫養長大,取名胡斐,按胡一刀遺下之刀譜練成絕技,稱名武林,為雪山飛狐。


胡斐抱若蘭逃下峰去,巧見尋寶諸人於藏寶洞因貪婪彼此廝殺,遂將諸人關閉石門之內,使其永不見天日。二人傾訴愛意、私定永好,苗人鳳卻已趕到,約胡斐到一險處相鬥,數十回合不分上下。當二人落至一懸巖之上,懸巖已然鬆動,不能承二人之重量。此時苗人鳳進招現出弱點,胡斐趁機進招即可將其翻下懸崖,但對手乃戀人之父;若不下手,則對方進招自己當落得粉身碎骨。這一刀他是進是退?作者把答案留給了讀者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連─《連城訣》(1963年) (又名《素心劍》)該書描述了農家子弟狄雲因為生性質樸,屢被冤枉欺騙,在歷經磨難之後,終於看穿人世險惡,迴歸自然的故事。
湘西農家子弟狄雲,自幼隨師父鐵鎖橫江戚長髮和師妹戚芳習武務農。一天戚長髮多年未見的師兄萬震山派弟子來請戚長髮去作客。
三人到了萬家。先是逢大盜呂通前來尋仇,狄雲拼著受傷打退了呂通,卻反而見疑於刀家。先是萬震山的八個弟於深夜尋釁,打了他一通。第二天他氣不過他們的奚落嘲笑,用從一個老乞丐處學來的幾招劍法回敬了其中幾人。萬震山疑心戚長髮已學得師門不傳之秘連城劍法又教給狄雲,遂將戚長髮誘入房中擊殺,卻又偽造現場反誣戚長髮擊傷了他而逃走,而已意猶未盡,復又設下圈套將見義勇為前往捉賊的狄雲裁贓誣為強姦偷盜犯,打入死牢。

狄雲第一次聽說了自己師父是個陰險毒辣,城府極深的人,聽說他和自己的兩個師怕竟聯手殺了師祖,但也只是將信將疑。
丁典要傳他神照功.他先是不願學,後來想到報仇便學了起來,又過兩年,他和丁典已是情如兄弟,倒覺外面人心險詐,呆在獄中反而平安。但丁典心繫凌霜華,遂在一天晚上雙雙越獄而出,夜探凌知府家不料凌霜華已死,凌知府竟在女兒的棺上塗了無可就藥的金波旬花毒。

第二年春天雪化後,被堵在山外的許多中原高手又入山來。花鐵幹怕水笙揭露真相,反誣水笙與狄雲苟且,使水笙的舊情人汪嘯風反情為仇。狄雲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為水笙的清白辯護,反使人更信其事。在水笙的哀求下,狄雲只得隻身離去。
他趕回家鄉尋找師父,卻正好遇上在那兒挖寶的二師伯言達平和大師伯萬震山為連城劍譜而火併,萬圭中毒,言達平受傷。
狄雲救出言達平,問明他師門的種種真相,這才知道自己的師父確是個壞人,而這個當年曾扮成老乞丐於他有恩的二師怕也不是好人。他趕去江陵萬家,原想殺萬氏父子報仇,但經不住戚芳哀求,反而違心地救了萬圭。不料萬圭父子發現戚芳可疑,競反而要殺拿解藥救他們的戚芳。

在將丁典和凌霜華合葬之後,他孤身單騎又回到了川邊的那座大雪山裡,打算在這永無機心和兇險的地方僻居終生,出乎他的意外,水笙正等在那兒,並說知道他一定會來的。
此書為金庸早期作品,是他為紀念小時候家裡一個被人冤枉終生不幸的老長工寫的。語言質樸生動,情節緊湊,故事感人,全書充滿了一股悲憤之氣,讀來令人如鯁在喉。
雖然在文化底蘊上遠不及作者的其它一些長篇鉅著,但寫世態,寫人心,寫至情至愛,動人心魄,遠遠超出了一般武俠小說的表現範疇,甚至亦非“性情”二字所能概括,可說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象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書名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鉅著。

天龍八部,佛教術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幹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實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雪之夜,南宋軍官段大德在大金趙王完顏洪烈的授意下,率兵洗劫了都城臨安郊外的牛家村,從山東逃難來此的郭嘯天、楊鐵心兩家慘遭橫禍,家破人亡,已懷有身孕的郭、楊兩位夫人,一個逃往蒙古大漠,一個被劫持到金都王府,從此天各一方。全真教道士丘處機與江南七怪相互約定,分頭尋找並教導兩家的後人郭靖、楊康,十八年後在嘉興醉仙樓一決高下。由此江南七怪萬里追蹤,深入大漠,6年之後,終於找到了寄居草原的郭靖母子,並悉心教導天資愚笨的郭靖。

18年後,郭靖奉師命南下。目睹了大難不死的楊鐵心一家劫後重逢,然而楊康卻拒不認父,楊鐵心與妻子勉強逃出王府,最終仍被迫雙雙喋血街頭。遭遇人生鉅變的楊康,雖也曾心神激盪,左右搖擺,但在患得患失之餘,仍貪戀富貴,終於認賊作父,靖、康兄弟不得不分道揚鑣。其後,楊康不斷玩弄機巧,傷人害命,但楊鐵心的養女穆念慈仍一心痴戀於他,苦苦追隨,直到楊康受到匪夷所思的命運惡報,慘死在嘉興鐵槍廟中。

郭靖與黃蓉在張家口一見如故,在中都再見傾心。但成吉思汗之女華箏許婚在先,丘處機為穆念慈保媒於後,郭靖在道德與情感的矛盾中難以抉擇。而歐陽克對黃蓉不死不休的糾纏,又給郭靖、黃蓉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煩惱。進而七怪排斥東邪之女,黃藥師卻又看不上愚笨的郭靖,兩人之間咫尺天涯。五位師父被害於桃花島,逼郭靖與黃蓉反目。華箏出現於撒麻爾罕,又讓黃蓉心灰……這一對兩情相悅的青年,經歷了三番五次的離合悲歡和七曲八折的坎坷磨難,才終於天遂人願。

郭靖隨黃蓉故國萬里之行,臨山川湖海,親中原風物,受文化薰陶,進而遍識天下武林高人;拜北丐為師,與老頑童結義,聽東邪銷魂蝕骨的簫聲,見南帝救死扶傷的功夫,又無數次與西毒拼死搏擊,使得郭靖的武功、心志、人品不斷與時俱進。進而,報殺父深仇,消師門積怨,奪《武穆遺書》,率大軍西征;承亡母之教,上華山論劍,救襄陽國難,質詢成吉思汗何謂英雄—這位純樸憨厚、木訥愚鈍的射鵰英雄,終於成了一個為國為民、悲天憫人的俠之大者。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是一篇著力寫“情”的小說。這篇小說以金銀小劍三娘子上官虹和白馬李三先後遇害拉開序幕,通過“呂梁三傑”追尋高昌迷宮的地圖,展開了李文秀與蘇普、馬家駿、瓦耳拉齊等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同時穿插了蘇魯克與盜賊漢人、瓦耳拉齊與車爾庫之間的糾葛。全篇緊扣“高昌迷宮”這一情節焦點,展開了一場場漢人同哈薩克人之間的情與欲的角逐。

小說並不側重武功的描寫,而似乎在表達一種意念:人人追求的東西,往往並不一定珍貴;而把握住自己所有的幸福,才是人世間難得的境界。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鹿─《鹿鼎記》(1969—1972年)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1689年),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主人公韋小寶是揚州妓女韋春花之子,在妓院長大,從小聽書聽戲,十分羨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為了感激小寶援手,更因他纏糾不休,將他帶到了都城北京。在京城,韋小寶被一老一小兩個太監劫入進宮,他施展詭計將老太監海大富弄瞎,又將小太監小桂子害死,從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宮中做假太監。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笑─《笑傲江湖》(1967年)小說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福建林遠圖以七十二路辟邪劍法稱雄武林,創立福威鏢局,馳騁江湖。遠圖死後,子孫無能,四方豪傑覬覦辟邪劍譜,紛至沓來。總鏢頭林震南一門被青城派屠戮殆盡。遺孤林平之拜投華山派掌門君子劍嶽不群門下,一心學藝報仇。

華山派長徒令狐沖自幼失怙,與嶽不群獨女嶽靈珊青梅竹馬,情好甚篤。平之入門,靈珊乃移情於林。令狐失戀,又因豪放不羈,違反門規,被罰思過崖面壁一載,無意間得窺崖後暗洞中石刻,盡悉五嶽劍派劍術秘訣,後蒙華山劍宗前輩——隱士風清揚傳授獨孤九劍,從此劍術通神。

其時武林之中,既有正邪之判,復存門戶之別,少林、武當、青城、五嶽自詡正教與魔教(日月神教)冤冤相報,誓不兩立。五嶽劍派名雖一體,實存芥蒂。嵩山掌門左冷禪野心勃勃,意欲吞併五嶽,稱霸江湖,自恃盟主身份,凌駕四嶽掌門,挑撥華山劍宗爭奪掌門之位,嶽不群原屬氣宗,劍、氣二宗素不相和,不群率本門弟子外出避禍,遭左道之士埋伏,俱被擒獲。賴令狐沖以獨孤劍法刺瞎對方十五人雙目,化險為夷,然嶽不群從此見疑於令狐沖...........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該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鬥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即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是滿族皇帝,一個是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會主。

該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雖然比金庸後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與以前的武俠小說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在語言風格及武功藝術的描寫上也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為作者後期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南宋末年,江南少年楊過自小父母雙亡,被父親生前結義兄弟、江湖上有名的大俠郭靖夫妻收養,楊過個性倔強,脾氣頑劣,為郭靖妻子黃蓉所不容,無奈之下,郭靖唯有把楊過送到當時號稱天下武學正宗的全真派去學武...................................

十六年後,楊過已經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大俠,因為他總是帶著那隻神鵰,江湖上都稱之為“神鵰俠”,雖然名滿江湖,楊過卻一直深居簡出,默默等待著和小龍女重逢的日子。而郭靖黃蓉的二女兒——郭襄已經長大成人,並與“神鵰俠”結緣。

在和小龍女分手十六年後,楊過來到當時小龍女刻字的地方,守候了整整一天一夜,小龍女沒有出現,楊過知道小龍女不會再出現,自己十六年的守候不過是一場空,在一夜之間,鬢髮盡白。楊過絕望,縱身跳入萬丈深淵。

在深淵水下,楊過發現了一條狹窄的通道,遊過通道,他找到了在隱居十六年的小龍女。原來小龍女也是投崖未死,無意中進入這個洞天福地,但是卻沒有辦法再出去,於是一直在谷底隱居,二人十六年後重逢,無限欣喜······

楊過帶著小龍女離開深淵,前往襄陽。此時的襄陽已經被蒙古大軍圍攻十六年,蒙古大汗御駕親征,要攻下襄陽。眼看襄陽就要失守時,神鵰俠侶翩然出現,楊過以高強武功,萬軍之中殺死蒙古大汗,蒙古大軍頓時崩潰,解了襄陽十六年的圍困。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俠─《俠客行》(1965年)一向平靜祥和的小市鎮侯監集上,忽然來了二百多名殺人不眨眼的強盜。鎮上鄉親們都熟悉的賣餅老者王老漢,卻被趕來的金刀寨強人指稱為“吳道通”,他平日裡用來烤燒餅的鐵鉗,竟然是一對判官筆所合成。以一身驚人武功與來者搏鬥,身受重傷,沒有了呼吸。一名十二三歲少年乞丐因飢餓過甚,在眾人打鬥後的瓦礫堆中撿拾了吳道通所烤的一隻燒餅,而這隻燒餅裡,卻正藏著金刀寨強人苦苦尋找、吳道通拼死保護的一塊玄鐵令。方才似乎已然死去的吳道通此時忽然“復活”,摸索著一個個被強盜們拋撤的遍地都是的燒餅,但終於傷重而亡........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少林寺覺遠禪師看護《楞伽經》不力,導致經書被尹克西和瀟湘子盜走。瀟湘子和尹克西互相猜忌殘殺,臨終之前幡然醒悟,委託何足道向覺遠轉達經書的下落。何足道接受委託,並向少林寺發出挑戰。適逢郭靖、黃蓉的女兒郭襄前往少林寺尋找楊過,從羅漢掌首座無色禪師處得知何足道挑戰少林武功的消息,遂在約定日子隻身前往觀戰。覺遠禪師的弟子張君寶在與何足道一戰之中暴露了偷學武功的事實,犯了寺規,受到少林寺眾僧的圍攻。於是覺遠攜張君寶、郭襄突出重圍,卻在途中圓寂。張君寶與郭襄分手之後,隻身前往武當山修學覺遠生前傳授的九陽真經,並深得道家沖虛圓通之功的精髓,加以融會貫通,創出了武當一派武功,遂自號三豐.....................................趙敏為了愛情,離開王府,追隨張無忌,奮力營救謝遜。在武林人士的見證下,謝遜廢了成昆的武功,戳瞎成昆的雙眼,終於揭穿了其真面目。謝遜報仇之後,出家為僧。張無忌統領明教,擊敗了元軍的進攻,不料等到明教將要打下江山時,又一次遭人算計,明教大將朱元璋設下陰毒陷阱,離間張無忌與徐達、常遇春的關係,令張無忌徹底心灰意冷,主動辭去了明教教主的職位。自此張無忌對江湖生涯再無半分留戀,決心與趙敏遠赴蒙古。

碧─《碧血劍》(1956年)的主線故事是明末被冤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師仇構成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他的復仇之路與天下江山的爭奪交織在一起。

在藝術形式方面,金庸在寫作時就尋求著突破。他吸取外國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第一次在武俠小說中運用倒敘形式來展示波瀾起伏的故事。主要人物“金蛇郎君”夏雪宜自始至終沒有出場,他的身世、性格特點、故事,全都通過溫儀與何紅藥兩個女人動情的回敘和追憶展現出來。而這種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也正是新派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的一個重要區別,它的運用,為以後武俠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開了一個先例。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鴛─《鴛鴦劍》(1961)敘述了江湖上盛傳的鴛鴦寶刀的秘密以及圍繞它發生的故事。該小說情節曲折,語言詼諧,在不長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幾個不同的江湖俠士形象,可讀性強。

陝西西安府威信鏢局的總鏢頭、“鐵鞭鎮八方”周威信,帶領一支七十多人的鏢隊正前往京城。路途之上,四個形容奇怪、號稱“太嶽四俠”的漢子忽然跳將出來,攔路搶劫。周威信不禁深自躊躇——他擔心的倒不是明保的那十萬兩鹽鏢,而是他暗藏在背上包袱裡的兩把刀。

這兩把刀,就是江湖上傳說已久的“鴛鴦刀”。鴛鴦刀一短一長,因為刀中藏著武林的一個人秘密,得之者將會無敵天下,所以多少武林人士對它都夢寐以求

金庸一生的經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飛】花漸落青衫隱,久負琴匣名山寄。

【雪】煮清風長倦臥,一溪明月吳鉤洗。

【連】峰懸索數千丈,空谷絕響渺萬里。

【天】光雲掠採晨曦,檀香劍廬安如逸。

【射】弓沉埋深秋雨,誰與垂釣江湖意。

【白】馬驚馳少年去,不復當時柳絮笛。

【鹿】鳴唯覺芳草遠,而今徒作相知憶。

【笑】酌恩仇翩然燼,人間過客再無題。

【書】冠南北道宗師,還教寂寞封筆底。

【神】蹤歸兮廣陵奏,酒縱疏狂賦淋漓。

【俠】骨但存國事傾,柔情猶在蒼生濟。

【倚】樓醉看斜陽陌,滿城紅墜堪憐惜。

【碧】螺春淺似初心,浮生浪跡終遊戲。

【鴛】池螢火虛幻滅,佛照五蘊始皈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