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愛麗絲·庫迪(Alice Cuddy)

BBC記者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上週二,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紐約導致的死亡人數已超過19年前針對世貿中心的9/11襲擊。

然而,這距離紐約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僅過了三週。

此次疫情使紐約成為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中心,並給這座城市的急救人員和一線工作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包括兩名醫生、一名殯儀館工作人員、兩名老人療養院人員和一名送餐員在內的六人,記錄了他們在週二的經歷,並與BBC分享。

這是他們的故事。

4月7日,週二,午夜

凱瑟琳·弗拉納根(Kathleen Flanagan)從療養院上完晚班回家。客廳的電視里正播放著情景喜劇70年代秀(That '70s Show)。按照家裡的習慣,她會大喊“你好”,讓家人知道她回來了,並確保避免與她接觸。

她下樓走進洗衣房,脫下衣服洗了個澡。

在她見到丈夫和孩子前,她工作時穿的所有衣服都必須放進洗衣機。

當她上樓時,她看到了廚房裡迎接她的一束向日葵。她八歲兒子在卡片上寫著:“媽媽,繼續痛扁病毒!”

凱瑟琳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睡在沙發上等她。她晚餐做了雞蛋和菠菜,並和丈夫分享她一天的經歷。好消息是,在她所看護的一箇中心裡,新冠患者的情況開始好轉,但在另一箇中心,情況正在惡化。

她打開筆記本電腦做一些工作,然後在凌晨一到兩點左右睡著了。

01:57

詹妮弗·海特(Jennifer Haythe)醫生被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的電話吵醒,她得知一名新冠患者的病情正在惡化。

46歲的她掛了電話,在床上輾轉反側,為病人擔心。她重新考慮了他們的救治方案,然後感到一陣越來越熟悉的孤獨感。

和許多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一樣,詹妮弗與家人分開居住。她住在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的一套公寓裡,而她的丈夫和孩子們則住在紐約州北部的家裡。

面對外面一片詭異的寂靜和對親人的思念,她做了一個深呼吸練習:“吸氣4秒,憋7秒,呼出8秒”。這看上去很有用,因為她睡著了。

02:00

城外,在紐約州的科林斯鎮(Corinth),一家療養院的護理主任費斯·威利特(Faith Willett)被一名報告發燒的員工叫醒。她建議員工自我隔離,並儘快聯繫醫生。

費斯感到不舒服,難以入睡。她在手機上不停地刷新著疫情的最新消息,關注當地可能令居民及其家人擔憂的情況。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新聞太離奇了,以至於這位46歲的護士懷疑自己是否清醒。她把丈夫叫醒,問自己是不是在做夢。“不,寶貝,你醒著呢,”丈夫回答道。他告訴她,需要休息。

睡了幾個小時後,她被鬧鐘吵醒了。她拿起電腦,查看同事們的最新消息。她可以鬆一口氣了,目前還沒有確診病例。

05:00

在殯儀館工作的史蒂芬·巴克斯特(Steven Baxter)已經離開了家。自從疫情爆發以來,他的工作時間已經完全改變了,他和紐約各地的殯葬工作者都在努力跟上不斷攀升的死亡數字。

穿西裝上班的日子不再。他現在穿上了手術服,用完便可以扔掉,而不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他上班穿的運動鞋總被放在外面。

他出發前往一家療養院,在那裡他要收殮一名新冠患者的遺體。他一天需要這樣往返多次,這是今天的第一趟。

06:30

讓我們回到格林尼治村。詹妮弗·海特醫生被鬧鐘叫醒了。她睜開眼睛,多麼希望過去的幾周經歷只是一場噩夢啊。

她洗了個澡,準備去上班。她沒有狗可以遛,沒有丈夫可以和她吻別,也不需要為孩子準備早餐。

她去了一家咖啡店,一名遛狗的女士注意到了她的醫院制服,向她道謝。在咖啡館裡,唯一的另一位顧客——一位退休警官——主動為她的咖啡買單。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在她開車去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路上,循環的是歌手卡特·史蒂文斯(Cat Stevens)的歌曲《和平列車》(Peace Train)。她已經有一段時間沒聽到這首歌了,這讓她感到充滿活力。她看到公路對面的美國海軍“安慰”號醫院船在紐約停靠,看上去真是一個龐然大物。那裡是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地方。

到了工作地,她戴上口罩、長袍、手套和其他面對新冠患者所必須的設備,她在重症監護室的一天開始了。

07:00

護士凱瑟琳·弗拉納根在八歲兒子的擁抱中醒來。在她離家之前,她聽著 Panic! At the Disco 樂隊的《厚望》(High Hopes)跳了一支舞。

她在車裡又聽了一遍,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

媽媽說不要放棄,儘管這很困難

我必須對生活抱有超高的期望

她一邊聽這首歌,一邊通過了紅綠燈。她在上個月接到了一個改變一切的電話。紐約一家護理康復中心的同事告訴她,有兩名居民出現發燒和呼吸道症狀,這是她負責的療養機構“醫療中心”(Centers Health Care)六家分站中出現的第一個新冠病毒跡象。

當時她正在前往另一個站點的路上,面臨著是遠程幫助還是改變計劃、讓自己走上抗疫前線的決定。她最終選擇了調頭。

她通常的工作不包括直接的病人護理。但三週後,她仍冒著風險,繼續在中心零距離照顧新冠病人。

8:45

在療養院格倫斯福爾斯中心(Glens Falls Center),費斯·威利特已經工作了大約一個小時。令人擔憂的情況似乎已經發生。

在早上離家之前,她在淋浴間大聲喃喃自語道,“我們已經做到了。”就像最近幾周的每天一樣,她希望中心內不會出現新冠病毒的跡象。

但是,當護士在例行的晨間檢查中走出療養人員的房間時,費斯從她的眼睛裡可以看出有個壞消息——一名療養人員發了高燒,在讀聖經時呼吸急促。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明白,這可能意味著病毒入侵的到來。需要開始發放口罩,並且必須關閉療養人員宿舍的房門,只有指定護理員穿著全套防護裝備才能進入。

費斯重新考慮了一下要求。

除非療養人員自己要求,否則你永遠不要關上療養人員的房門。她認為,這是對他們權利的侵犯,這是強制隔離,甚至是虐待。但她提醒自己,她們必須違背自己作為看護者的所有本能去拯救生命。

一名全副武裝的護士走進病房進行檢查。她忍者淚水完成了檢測,將設備打包並帶到實驗室。費斯欽佩這名女性勇敢地完成了任務。

9:00

史蒂芬·巴克斯特正在曼哈頓的甘農殯儀館(Gannon Funeral Home)整理死亡證明和文件。電話線路剛剛開通,他正準備接聽來自疫情中失去親人的家庭打來的電話。

這名53歲的入殮師最近把殯儀館的小教堂改成了停屍房。他有一個原則:死者需要得到尊重和足夠的空間。但是源源不斷送來的遺體讓其難以為繼。

今天晚些時候,他將需要將8名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火化,並向一家骨灰盒供應商尋求幫助。目前骨灰盒越來越供不應求。

他今天早上收殮的遺體大約三週後才能火化。新冠病毒的大流行給整個系統帶來壓力,造成遺體大量積壓。

他的每一天都是重複的。他戴上了防毒面具和其他防護設備,並使用消毒噴霧來確保他能安全轉移遺體。

09:34

很多不在第一線的人員也在執行重要工作,以防止病毒擴散。

自流感大流行開始以來,邁克爾·摩根斯特恩(Michael Morgenstern)醫生就不再乘地鐵上班,而是步行到自家樓上。今天早上,他登錄了視頻會議平臺Zoom,接診他今天的第一個預約病人。

他的許多病人都是老年人。他現在有部分職責是向他們解釋新冠病毒的風險,以及他們應該採取的預防措施。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第一個病人還想出門去看另外兩名醫生。邁克爾讓他的兒子試著看看能否通過電話或視頻平臺幫助病人預約。

擔心人們會將自己暴露在病毒之下,所以他花了一大清早的時間來起草一份呼籲書,號召公眾按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議,戴上非醫用口罩。

他邊工作,一邊反覆唸叨著“一分預防好過十分治療”的口頭禪。

當接診當天的第二個預約病人時,他的雙腿不自覺地發抖。顯然,他對世界上正發生的事感到緊張。

10:00

費斯·威利特接到了之前生病護士的電話,她無法接受檢測,卻被貼上了“推定陽性”(presumed positive)的標籤。

費斯對一醫護人員缺乏檢測感到憤怒,她擔心療養院的住院者可能已暴露在病毒中,以及自私點說,自己是否也可能已接觸到病毒。

另有五名心的工作人員因出現症狀已接受了核酸檢測,其中四人呈陰性,第五人尚待確診。

費斯和她的同們都在擔心同一件事:他們不想成為把病毒帶進院的人。

11:00

另一家療養院,凱瑟琳·弗拉納根上午花了很多時間為出現新冠症狀的居民做檢查。

醫院方面打電話,和她討論送回一名長期住院的病人,並向她保證這名病人意識敏銳。

另有兩人在醫院。一狀況不太好。當被問及他的直系親屬是誰時,她回答說:“我們是他的家人。她拜託醫生盡力救治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11:23

邁克爾·摩根斯特恩通過視頻,接通了他的下一名病人。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

癌症似乎正在擴散,但在病人準備繼續化療時,由於新冠肺炎的到來,他們暫時推遲了增加放療的計劃。

邁克爾很擔心。他建議仍在戶外活動的親屬在病人身邊時考慮戴口罩。

整個上午,他都在繼續看病,並與疫情防治宣傳的志願者聯絡。其中一名病人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後不久出生的,他自言自語道。

12:00

詹妮弗·海特醫生正在重症監護室巡迴檢查,她看到的每個人都是新冠肺炎病人,他們都使用著呼吸機。

她經過同事身邊,但只能看到他們的眼睛。在她們身上,她看到了壓力,但也看到了希望和勇氣。

當她照顧生病和垂死的患者時,她在想,如果是自己或親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是什麼感受。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一個醫院沒有其他的訪客了,那是什麼樣的?”她問自己道。

12:30

薩魯延·西瓦庫瑪(Sarujen Sivakumar)是一名22歲的黎巴嫩裔外賣經理,他在一家由移民和難民主導的餐飲公司“另類小吃”(Eat Offbeat)工作。

和紐約的許多企業一樣,他的公司不得不在大流行中重塑商業模式,現在主打相當於一週飯食的新冠“護理套餐”。

當他開始送貨時,他再次被這個城市的安靜所驚訝到。在他作為難民來到紐約的六年裡,他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景。地鐵站裡沒有互相交談的人群,也沒有表演者。他幾乎覺得自己是在玩電子遊戲。

在疫情爆發前,他會與同事們特別握手和擁抱。但當他今天走進廚房,他知道必須保持距離。

13:00

在格倫斯福爾斯療養院,探訪時間到了。

費斯和她的同事把療養人員帶到餐廳,那裡有大窗戶,他們可以透過窗戶看到自己的親戚。

家人們在外面的車裡等待,輪流走到窗戶前。他們已同意將每次訪問的時間限制在10分鐘。

當動人的重聚隔著玻璃進行時,費斯目睹了一次次灑淚的場景,有喜悅、歡笑、悲傷,當然還有恐懼

13:45

薩魯延所在公司的廚師說,他們害怕每天坐火車來上班,但也擔心如果公司停工,他們將面臨的財務危機。

薩魯延明白,他和公司裡的其他人付出很多努力才走到今天。他擔心如果公司倒閉,將來會再也無法恢復。

但因為還有外賣要送,他沒有時間繼續討論。

14:30

史蒂芬·巴克斯特正前往殯儀館收殮另一名新冠肺炎死者的遺體。

前一天,他接到一名父親去世的人打來的電話。這人稱,他付不起公司的火葬費用,需要別人來接手。

當史蒂芬收殮遺體時,他對他所看到的這場健康危機受害者們所遭遇的剝削感到憤怒。他表示,現在所收取的價格是紐約平時價格的四倍。

16:20

這是每個人都害怕的消息。費斯所在的療養院的第五名員工檢測結果呈陽性。

她告訴自己沒有時間去多想,而需要馬上行動。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她開始向療養人員及家人發出警報。

17:00

當天早些時候,當邁克爾·摩根斯特恩醫生與一名沒有買到口罩的患者交談時,向他展示瞭如何把T恤衫改造成口罩。

他認為其他人可能也需要了解這一點,所以拍了一段視頻,並在網上分享。

18:00

當薩魯延送完最後一份外賣時,他接到一個電話,要求他參加一個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團隊會議。

會上,他們同意讓外賣司機帶廚師上下班,這樣廚師們就可以避開乘坐火車。

他很高興自己可以繼續工作,但由於疫情和整天對工作的擔憂,他已經筋疲力盡。

20:00

史蒂芬·巴克斯特從殯儀館回家,但他的一天還沒有結束。

他的雙胞胎兒子們正在後院打籃球。他們問史蒂芬是否要洗澡。當他說“是”時,孩子們彷彿感受到了他一天的辛苦。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他還要處理更多喪親家庭打來的電話。他沒有時間和他的妻子說話,她也是一名殯儀館員工。

他在孩子們之前睡著了。他必須在凌晨四點趕到另一家療養院去收斂屍體。

20:22

詹妮弗洗了個熱水澡,準備爬上床。儘管她的工作時間沒有變,但她覺得比以前累多了。

當她回覆更多關於病人護理的短信時,她開始注意到了自己的感覺。疼痛、疲倦、喉嚨痛。她想知道自己是否應該接受檢測。

20:40

費斯接到一名護士的電話,她說她不想上班了。她沒有不舒服,但今天療養院檢測到陽性病例的新聞已經傳開了。

護士的技能和培訓是非常寶貴的。費斯無法理解這名女士的決定,她認為這是在危機時刻開溜。

肺炎疫情在紐約:抗疫前線的24小時。

21:00

詹妮弗看了一集情景喜劇《老友記》(Friends)。這是她這些天所唯一能看的——她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任何太重的東西上。

在關燈前,她和孩子們玩了一個晚安遊戲。她已經八天沒見到他們了。

當她閉上眼睛時,她在心裡做了一個記錄:“當這一切結束時,感謝《老友記》劇組。”

22:00

凱瑟琳·弗拉納根已經回家一個小時了。她按照慣例,再次向家人喊一聲“你好”,再次把衣服扔進洗衣機,再次洗澡。

她現在一天只有一頓飯的時間。今天又是雞蛋和菠菜。

她入睡前在 Netflix 上放著喜劇《我們的辦公室》(The Office)。在她重新開始第二天的工作之前,這是她的放鬆時間。但她還是將手機放在一旁不遠處,以防有人要找她。

23:58

再過幾個小時,費斯就要重新開始工作了。她一直試圖休息,但被一封來自衛生部門的電子郵件提醒所吵醒,郵件內容是關於即將到來的疫情電話會議。

她的療養院沒有新的或惡化情況出現,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可以放鬆。

在這一天,即4月7日週二,紐約州又有779人死於新冠病毒,創歷史新高。

第二天,這一殘酷的記錄又被打破了。

所有圖片均拍攝自2020年4月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