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浪客劍心》的感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浪客劍心》(動漫、電影都有)?

先談談對於這個作品的簡單看法,最為精彩的是動漫TV版,故事劇情、動作設計、搞笑程度、人物線索、情感表達都是最好的,其次是真人版電影,故事情節在原有基礎上做了一些改動,動作設計是寫實與寫意相結合,極具美感,人物造型設計很貼近動漫設計,演員演繹也比較到位,算是改編動漫電影中,很優秀的作品。像劇場版,也是可圈可點,不過和動漫TV版相比之下稍微遜色了一點,至於追憶篇,番外篇等只是讓故事情節更豐富,線索更完整,不論是人物設計,還是劇情明顯差了許多。

既然說到這個作品,就讓我想到日本的武士和中國的俠客,讓我們來看看武士與武俠的世界有何區別?我們的武俠世界,不得不提武俠小說,現代武俠小說最具有影響力四位人物: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僅以談金庸先生的作品為代表,最大的感受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僅有武俠之夢,更有家國情懷。金庸的原著小說,本人花了53天全部看完,關於影視作品,基本都看了,不論電影電視特效技術如何發展,至今沒有一部作品可以把原著很好的還原出來(指的是武打場面),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我們的動漫像日本那樣發達,製作出來的武俠動漫,應該可以超過日本動漫的故事情節和水平了,不過我們武俠世界裡的俠客不夠務實,而像日本的武士,他們的第一要務是生存,不論功夫多麼高超,都得去幹最普通的活,而我們的武俠世界,大俠們高高在上的居多,充滿了浪漫主義,裡面的情景寫意居多。而日本武士卻更為寫實,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與物質,我還是認為日本武士比較務實,中國俠客在武俠世界裡從來不為吃飯生存而發愁(他們總是有錢,或有錢的朋友很多,總之不缺錢),這就有點脫離實際了,如果能在追求真實的基礎上追尋浪漫,應該更能和讀者或觀者在情感上交流,更為親切。

談到這,讓我又想到了功夫,空手道、跆拳道、柔術、格鬥、泰拳、拳擊等等功夫,我們的影視作品往往誇大了我們的中國的武術,但是我們的武術也不像現實中那樣不堪一擊。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四大拳種:少林拳(外家拳)、太極、八卦、八極(內加拳)。還有像詠春、南拳、醉拳等拳種,我要談的是,中國武術練習週期長,而且大部分拳種都是經過改革的,使實用性不斷下降,比如太極,如果僅僅看世面上的太極,變成了鍛鍊身體的方式,早早不能打人了,實戰性變得很差,可是你試想一下如果太極不能打人,那它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在古代,各門各派為了生存下來,肯定鬥爭異常激烈,像習武者大多從事武師、教頭、鏢師、保鏢等工作,如果武術實戰性不強,恐怕早就被淘汰了,只是大部分實用武術失傳了,或者經過改變而成為競技體育,不再是搏擊武術。然而還是有些功夫被傳承下來了,不過傳統武術有保守性,這也是實用性不斷被削弱的原因之一。像跆拳道,一踢二踹三蹬,實用性卻很強,但是市面開的跆拳道培訓館,很多也是屬於“花拳繡腿”,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功夫不是一日之功,是需要長期積累的。像跆拳道、空手道、格鬥這類功夫,簡單易學,不過沒有基礎功支持,練了等於沒練。像古泰拳、現代泰拳,現代泰拳技擊能力也是在下降的,古泰拳裡的兇猛招式也在不斷失傳,也在不斷改變,同樣面臨和中國武術的境遇。而拳擊屬於西方拳種,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拳擊屬於力量型性功夫,攻擊性強,抗擊打能力強,這個訓練週期長,實戰性較強。摔跤,這個更是源遠流長,東西方從古至今一直都有,自由摔跤空間更廣,招數更為靈活。規定摔跤範圍小,基本是體育場的摔跤。像綜合格鬥,集眾家所長而逐漸形成的,特別在各國家的軍警越來越青睞格鬥,在格鬥基礎之上逐漸發展出了軍用格鬥,不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軍用格鬥水平都很強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