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快件箱智能快遞櫃發展利好政策彙總

作為末端投遞服務的創新方式,智能快件箱滿足了特定區域和人群的收件需求,提升了投遞服務效率,

正逐步成為城市末端投遞服務的重要補充方式。國家郵政局相繼制定了智能快件箱的產品標準、投遞服務管理規定、智能快件箱設置規範等文件,將更好地指導快遞企業和第三方運營商開展智能快件箱的建設工作,為更好地服務群眾生產生活需要提供有力支撐。

2013 年 10 月,國家郵政局發佈《關於提升快遞末端投遞服務水平的指導意見》鼓勵積極探索和推廣智能投遞,使用智能快件箱等自助服務設備投遞快件,提高投遞效率。

2013 年 10 月,國家郵政局發佈《智能快件箱》標準,以促進智能快件箱規範化發展。

2015 年 5 月,國家郵政局發佈《國家郵政局關於促進郵政服務創新發展的

若干意見》,鼓勵各級郵政管理部門積極創新智能信包箱等新型郵政設施的建設運營機制,推廣智能化、自主式服務設施的應用。

2015 年 5 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支持物流配送終端及智慧物流平臺建設。支持物流(快遞)配送站、智能快件箱等物流設施建設,鼓勵社區物業、村級信息服務站(點)、便利店等提供快件派送服務。

2015 年 7 月,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鼓勵發展社區自提櫃、冷鏈儲藏櫃、代收服務點等新型社區化配送模式,結合構建物流信息互聯網絡,加快推進縣到村的物流配送網絡和村級配送網點建設,解決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問題。

2015 年 10 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研究將智能快件箱等快遞服務設施納入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2015 年 12 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鼓勵積極發展冷鏈物流、倉儲配送一體化等物流服務新模式,推廣使用智能包裹櫃、智能快件箱。

2015 年 12 月,國家郵政局發佈《智能快件箱投遞服務管理規定(暫行)》,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開展末端服務創新,在保障用戶合法權益、服務質量和寄遞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智能快件箱開展投遞服務。

2016 年 3 月,國家郵政局發佈《智能快件箱設置規範》標準,以促進智能快件箱設置應用的規範化發展。

2016 年 7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支持大力推廣應用智能快(郵)件箱,新建或改造利用現有資源,組織開展智能快(郵)件箱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商務區專項行動。

2016 年 9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 年)》,支持城市末端配送點建設,大力發展智能快件箱。

2016 年 11 月,中國民政部發布《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推動“互聯網+”與城鄉社區服務的深度融合,逐步構建設施智能、服務便捷、管理精細、環境宜居的智慧社區。

2016 年 11 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佈《廣東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支持“網訂店取(送)”、智能快件箱(包裹櫃) 等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創新模式發展。大力推廣應用智能快件箱(包裹櫃),新建或改造利用現有資源,組織開展智能快件箱(包裹櫃) 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商務區專項行動。

2016 年 12 月,國家郵政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發布《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鼓勵提升末端服務能力,完善配套政策,引入多元主體,推進智能快件箱等自助服務設施建設。

2017 年 5 月,國家郵政局發佈《國家郵政局關於加快推進郵政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提升末端服務能力——實施快遞“進社區、進院校、進商廈”工程,加強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智能包裹櫃)和城市公共投遞服務中心等末端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著力解決“擺地攤”問題。

2018 年 1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明確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的公共屬性,創新公共服務設施管理方式,為專業化、公共化、平臺化、集約化的快遞末端網點提供用地保障等配套政策。同時鼓勵加強規劃協同引領,針對電子商務全渠道、多平臺、線上線下融合等特點,科學引導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快遞物流相關倉儲、分撥、配送等設施用地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納入城鄉規劃,將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推廣智能投遞設施,鼓勵將推廣智能快件箱納入便民服務、民生工程等項目,加快社區、高等院校、商務中心、地鐵站周邊等末端節點佈局。支持傳統信報箱改造,推動郵政普遍服務與快遞服務一體化、智能化。

2018 年 3 月,國務院發佈《快遞暫行條例》,鼓勵和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用先進技術,促進自動化分揀設備、機械化裝卸設備、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快遞電子運單以及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的推廣應用。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管理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與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簽訂合同、設置快件收寄投遞專門場所等方式,為開展快遞服務提供必要的便利。鼓勵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部分地市也陸續出臺相應政策或專業指導意見,將智能快件箱的布放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智能快件箱在國內的發展推廣思路和良好環境初步形成。

2019年6月20日,交通運輸部公佈了《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第五條明確支持將智能快件箱納入公共服務設施相關規劃和便民服務、民生工程等項目,在住宅小區、高等院校、商業中心、交通樞紐等區域佈局智能快件箱。

2020年2月19日,交通運輸部、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加快推動復工復產、保障郵政快遞車輛優先便捷通行、切實保障末端投遞、加強一線從業人員防護,更好支撐疫情防控、物資運轉、經濟秩序恢復和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

通知強調,各地交通運輸、郵政管理部門要切實保障末端投遞。在設立智能快件箱的管理區域,郵遞員、快遞員做好進出登記備案、體溫檢測、佩戴口罩等工作後,應允許其優先將郵件快件通過指定路徑直接投遞到智能快件箱……

(以上內容源自國家郵政局網站)

在此形勢下,智能快件箱是順應潮流與趨勢的一個新興行業。


智能快件箱是顧客參與式的物流配送,有效提高了終端自提配送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減少終端配送的重複運輸。

除此之外,智能快件箱還擁有時間管理、保護隱私、規範簽收等多項附加價值。

智能快件箱相當於一組微型倉庫,擁有一定的時間價值,為未來實現智能退換貨的週轉奠定了物質條件基礎。

因為智能快件箱的存在,快遞員和消費者都可以更自由地選擇配送、收貨、退換貨時間。伴隨城市物流日益擁堵,智能快件箱的這一時間價值凸顯。同時統一、規範的使用智能快件箱有助於保護消費者隱私、人身安全。消費者的收件地址可以是智能快件箱的地址,而不再是消費者的家庭住址,達到了保護消費者隱私的目的,也可以規避不法分子冒充物流配送人員意圖侵害社區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風險,規範快件簽收管理,提高分散配送信息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