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麼做,孩子也能放下手機

人類大腦都是偏好即時滿足的,孩子對手機的喜愛也是信息時代不可逃避的趨勢。為此做了這些努力:

1⃣️定好每天看一次的規矩,不能打破

這一點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只有我和爸爸的手機裡有這個APP,所以如果下午孩子看過了,晚上爸爸回來後是不會同意再看一次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規矩定好了就要遵守,但孩子可以選擇什麼時間看以及打開APP以後看什麼內容。

2⃣️睡前雷打不動的親子繪本時光

自從在臥室放了兩個書架後,孩子所有的繪本能夠立起來看到封面了,這樣更方便孩子選書,同時每晚洗澡後我會問他今天看哪幾本書,一般都是三本左右。在給孩子講繪本的過程中,我儘量表現得風趣幽默,也提醒孩子聽媽媽講故事時要專心,如果他在床上走來走去或者把玩玩具,我會立刻停止。這段時光特別寶貴,是一天的疲憊工作後最好的放鬆方式,孩子也很享受依偎在我懷裡聽書的感覺。

3⃣️根據孩子年齡和興趣的發展,不斷補充新的繪本

能夠讀到新的繪本,本身也是一種即時滿足,孩子會對新繪本產生好奇和期待,也能讓閱讀這件事堅持下去。

4⃣️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提高與自然接觸的機會

昨天下午工作結束後,帶著尋尋在小區外面走了一圈,孩子特別開心,我們給小區周圍盛放的薔薇花拍照,抱著他看河邊“禁止垂釣”的指示牌,聊了聊為什麼小狗狗喜歡叫,傾聽、觀察、解釋孩子的那麼多疑問,沒有手機的時光,孩子一樣很愉快。

以上做的事都能夠讓他、和堅持陪他去做的人,感受到愉悅,這份愉悅就能支持著我們去把它們變成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