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著《金蟬脫殼2》評分一天比一天低,口碑一天比一天差,幾乎所有人都把炮火對準了似乎已經被“黑慣了”的主演黃曉明。
黑教主這件事成為全民狂歡已經有好幾年了,黃曉明就彷彿一個招黑體、活靶子,只要與他相關的作品出了問題,網友就會瞄準他開始火噴。不禁疑問三連:同樣是演員,為什麼大家會逐漸形成一種“黃曉明就活該被黑”的固定觀感?為什麼無論從哪個方面都已經走上人生巔峰的黃曉明,卻因為他的這些光環而被黑得更慘?如果黃曉明身上沒有這些看似耀眼的光環而只是一個普通演員的話,大家還會黑他嗎?來從黃曉明這些年的經歷說起吧。
黃曉明人生前20年有幾個比較重大的節點,雖然每個人認識他的第一部作品不盡相同,但今天想提一下2000年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叫《長纓在手》,如今紅遍全國的黃曉明,當年還是剛從北電畢業的毛頭小子,演一個很小的配角。清爽的剛剛走出校門還未褪去青澀,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就覺得他很有潛力,未來一定能走得長遠。
2001年開始播出的大漢天子前後三部曲,黃曉明從少年劉徹一直演到老年,讓當年所有人大吃一驚,可謂達到了時隔多年仍為經典的程度。2006年《神鵰俠侶》,雖然角色飽受爭議,但無可否認的是,黃曉明演出了一個從狂傲自負到沉靜內斂的,一直在成長的楊過。這部戲是黃曉明人生最大的轉折點,出色的演技一下子將他推進了一線小生的行列。
其實有句話說的很對,演員和明星之間的界限真的不好劃分,作品立得住,演技受認可,自然而然商業價值就會隨之提升,換言之,演員也是被時代洪流推著往前走的。黃曉明的走紅讓他得到了非常多演戲之外的機會,包括200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It's Ming》、2008為北京奧運會演唱歌曲,繼而成為各大國際國內品牌代言人(GUCCI首位亞洲代言人)等,但也是因為這些過多的曝光機會,令無數人豔羨又嫉妒,黃曉明的所謂“黑料”(由鬧太套而起的英文、謊報身高等)也開始逐漸累積。
2010年是黃曉明入行的第十個年頭,三部電影收穫5.2億票房、一部電視劇、一張唱片,持續做慈善、三十五支廣告代言、華誼股票上市身價倍漲,被稱為“中國臉”新標籤,雖然有很多副業加成,但他的事業重心仍然在影視,此後每年都會有1-3部代表作,一路忙碌,一路突破,彷彿一臺永動機,只知道奔跑,從來不知道停下來是什麼感覺。
從2010年至2018年七年間,屏除所有凌於演員身份之上的東西,來看黃曉明演繹的電影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趙氏孤兒》起關鍵性作用的韓闕、《匹夫》中“匹夫幫”大當家方有望、《血滴子》中主張以暴制暴的天狼、《大上海》中勇闖上海灘的梟雄成大器、《中國合夥人》中土鱉逆襲的成東青、《太平輪》中優秀的國軍將領雷義方、《暴瘋語》中患有精神分裂的精神科醫生周明傑,以及2012年拍攝2018年才上映的滄海遺珠電影《無問西東》中只問深情無問西東的陳鵬。
直至今日,當黃曉明名氣越來越大,歡呼吶喊聲越來越高,百度百科看得人眼花繚亂,他這一路擁有太多重身份了,不知道會不會被壓得喘不過氣?是否有被名利衝昏頭腦,只記得享受榮耀而忘記自律、放棄做演員的初心?一個新演員的目標是成為明星,但成為明星之後,撥雲見日,他內裡是否仍然是一名演員?
很多人很疑惑,黃曉明身價都已經這麼高了,他為什麼還要繼續演戲,專心做一個投資人多好,也不用吃苦不用受累。但他也沒有解釋過,因為他是演員。他只是不會再像從前一樣拼命證明給大家看,他黃曉明是可以做到頂級的,是可以讓所有瞧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的,只是還會像從前不要命似的拍攝《神鵰俠侶》一樣,為了《大唐玄奘》的真實效果在沙漠吃土,腳底被灼熱的地面燙傷,為了《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的蕭平章能撐起盔甲而增肥,為之後無縫銜接拍攝《金蟬脫殼2》瘋狂健身又減肥增肌,雖然仍然渴望觀眾的一句認可,但更多的是內心的平和了。
浮雲遮眼,大家看到黃曉明身上所帶有的光環,似乎習慣性去忽略他作為演員而呈現的閃光點;撥雲見日,如果大家可以對沒有光環,只專心演戲的演員們予以最高的褒獎,為何不能試著褪去黃曉明身上的這些光環,也只是把他當成一個普通演員一樣對待,客觀公正地去看待他對戲的執著追求,對角色的刻苦付出,對每一位觀眾認真負責的態度呢?
閱讀更多 娛樂豆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