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公元249年,曹芳到高平陵為自己的養父魏明帝曹叡祭掃,跟隨皇帝一起來到先帝陵寢前祭掃的還有當時手握權柄的大將軍曹爽,以及曹爽的親兄弟和曹爽的黨羽。然而就在此時,洛陽城方向傳來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消息。而司馬懿打旗號是郭太后的旗號。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高平陵之變劇照

郭太后是何許人也呢?郭太后以前是西平郡(今青海省西寧市)人,是當地的世家大戶,後來因為謀反,被魏文帝曹丕平叛,郭太后被收入宮中。歷史上的郭太后生年不詳,黃初元年是公元220年,魏明帝曹叡是公元204年出生,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時間。

《三國志魏書後妃傳》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黃初中,本郡反叛,遂沒入宮。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魏文帝曹丕

所以我推測,郭太后應當是公元204年或公元205年出生。西平本身就是羌族和漢族雜居的地方,盧水胡就居住在西平附近,所以混血人比較多,因此郭太后可能有一部分少數民族基因,所以應當長得比較漂亮,這才會得到曹叡的喜愛。

曹叡之前寵幸毛皇后,但是郭太后卻運用手段除去了毛皇后。曹叡稱帝之後十分寵幸郭太后,公元237年曹叡召集宮內才人以上的宮嬪一起開聯歡會,郭太后建議讓毛皇后也參加,但是被曹叡所否決,曹叡並告知侍從,不能夠將這個信息透漏給毛皇后。第二天,毛皇后見到了曹叡,問曹叡“昨天在北園玩的是否高興?”曹叡懷疑毛皇后身邊有人洩露了消息,就把毛皇后的宮人都給殺了,又將毛皇后賜死。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魏明帝曹叡

曹叡為什麼不要將自己淫樂的消息透漏給毛皇后?我想這和毛皇后的為人可能有關係,曹叡在繼位之初並沒有馬上立皇后,曹叡之前的王妃虞氏很有可能就是對曹叡規勸太多而產生了反感。而曹叡的毛皇后可能因為成為皇后之後對曹叡的行為做了約束和規勸,因此引起了曹叡的反感。

那麼郭太后作為曹丕宮中的舊人能夠得到曹叡的寵愛,我認為極有可能是郭太后對曹叡的放縱,所以曹叡在淫樂遊玩的時候能夠想到郭太后卻不想告訴皇后毛氏,怕的就是毛氏的苦口婆心,從曹叡不想告訴毛皇后上看,曹叡應當還是很尊重毛皇后的。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明悼毛皇后

那麼誰透漏風聲給毛皇后的呢?我個人認為極有可能是郭太后。常年在宮中深諳宮鬥規則的郭太后在之前應當清楚毛皇后對曹叡的規勸,因此郭太后問曹叡是明知故意而為之,暗中將消息透露給毛皇后,毛皇后情理之中的規勸,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毛皇后在曹叡登基長達十年的時間沒有事,而僅僅一件小事就了送了性命。所以足可以看到,郭太后是一個精於算計長相美麗的女人。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郭太后劇照

毛皇后被殺之後,曹叡非常的懊悔,很多人都勸立郭太后為皇后,但是曹叡並沒有答應,而是在彌留之際才將郭太后立為皇后的。《三國志》記載:帝疾困,遂立為皇后。

曹叡為什麼不立郭太后做皇后呢?只有一個解釋,就是郭太后不具備做皇后的素質,不能母儀天下。郭太后年齡應當與曹叡相當,此時也已經是三十六七歲的老女人了,容貌一定不如那些剛入宮的十幾歲的女孩,能夠讓曹叡不離開自己的好辦法就是投曹叡之所愛,所以可能對曹叡的私生活比較放縱,曹叡雖然喜歡,但是也深知這不是什麼好習慣,所以不願意立郭太后。

為什麼曹叡在最後時刻立了郭太后呢?主要是因為曹叡深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曹叡自己沒有兒子,只有兩個養子,而外面的朝臣司馬懿和曹爽雖然相互牽制,但是也不能讓曹叡十分放心。因此需要一個精明強幹的當家人,郭太后的陰損具備這方面的條件,所以曹叡才在最後階段立了郭太后。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齊王曹芳

曹芳繼位的時候年僅八歲,由司馬懿和曹爽輔政。兩個朝臣輔政,意見難免會出現分歧,那麼由誰來做最終決策?我個人更加傾向於郭太后。

公元247年,這一年曹芳已經15歲了,是一個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而在成長過程中,郭太后對他的干預不多,過度的關心朝政,導致曹芳在親政的路上越走越遠。公元244年,十幾歲的曹芳本來想通過進攻蜀國來樹立一下自己的權威,沒想到曹爽戰敗。公元247年,曹爽在皇帝的默許下決定對干預朝政的郭太后動手,將她軟禁。曹芳和郭太后不過是養子和養母的關係,這種關係沒有血緣聯繫,所以在政治面前可能變的很脆弱,二人離別之際可能是想起了養育之恩,曹爽和郭太后相擁而泣。

《晉書》記載:是時曹爽專政,遷太后於永寧宮,太后與帝相泣而別。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曹爽劇照

曹爽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政變如果沒有皇帝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曹爽身為曹氏宗族發動這場干預外戚干政的政變從道義上也說的過去,所以在公元247年到公元249年之間的兩年內,曹爽過的比較太平。高平陵事變發生之前,曹芳和曹爽也會去祭拜曹叡,而公元249年可能是郭太后暗中與司馬懿等一些舊臣聯繫過後發動的突然襲擊。

公元249年,司馬懿已經七十歲的年齡,這個年紀在三國時期絕對是一個高壽了,什麼福都享受過,犯不上因為政治上這點不如意就火中取栗,所以高平陵之變幕後的黑手只有可能是郭太后,郭太后通過給司馬家族的政治許諾,換得司馬家族參與到政變之中。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司馬文宣王劇照

所以司馬懿在政變過程中打出了郭太后的旗號,洛陽城裡的軍隊因為郭太后早先的正確領導而聽從了號令,所以曹爽在這場政變中迅速失敗。

司馬懿奪取政權之後,應當還是郭太后執政,司馬懿去世之後,郭太后履行諾言讓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先後擔任大將軍來輔政。從此曹芳失去了執政的機會,曹芳的岳父張緝也失去了職位,所以高平陵之變可能是太后黨對皇帝黨所發動的政變。

公元254年,曹芳企圖發動政變來奪回權利,但是被司馬師所識破,帝黨被清除。在擁立新君的問題上,司馬師提出立曹據,而郭太后提出曹髦,郭太后的建議得到了司馬師的認可,證明郭太后還是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高貴鄉公曹髦

不過郭太后的這種做法卻為曹魏的滅亡挖好了墓穴,司馬家族的迅速崛起應該能夠讓讓郭太后感覺同芒刺在背,不過政治家就是政治家,直到公元264年郭太后去世,也沒有發現郭太后的異常舉動,而不是像曹髦一樣愣頭青。

郭太后的政治影響力應該也較為巨大,公元254年,淮南的毌丘儉發動兵變,打的是郭太后的旗號;公元264年,消滅蜀漢政權的鐘會在成都也打的是郭太后的旗號。

《三國志》記載:遂矯太后詔,罪狀大將軍司馬景王,移諸郡國,舉兵反。


埋葬曹魏政權的不光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我們不太熟知的女人

鍾會劇照

郭太后是否參與其中,並不太好推測,但是兩個絕頂聰明的人都"遂矯太后詔"而不是矯皇帝的詔來看,郭太后的影響力確實不小。

公元264年,郭太后去世,而她去世後不足一年,司馬昭成為了晉王,司馬炎篡了魏國的江山。

可以說一次不經意的帝后之爭,郭太后努力的掃除了一個敵人,卻豎起了更大的一個敵人,而正是這個女人做了曹魏的掘墓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