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現在只要一提起清王朝的慈禧皇太后,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對她都沒有什麼好感,很多人把近代中國的恥辱都算在她一個人身上。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近代中國的貧弱都是因為慈禧的腐敗政策,中國的那些不平等約條都是因為慈禧的專制獨裁,中國人民的苦難都是因為慈禧的奢侈享受……

總之,近代中國的屈辱與衰落都是因為一個女人而引起的……

真的是這樣的嗎?

慈禧太后在位期間就真的一無是處,毫無作為嗎?

慈禧於1852年入宮,當時的她只有十七歲,剛入宮的慈禧並不受寵,咸豐帝封她為蘭貴人,她在宮中的地位也不算高。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咸豐帝是個風流皇帝,他身邊佳麗如雲,他最寵幸的是麗妃,慈禧只是一個小角色。

要強的慈禧不甘心老死宮中,她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終於獲得了咸豐帝的垂愛,被晉封為懿嬪。

然而此時的慈禧還只是一個小人物,她小心翼翼,待人以寬,不敢造次……

宮廷生活並非易事,一言不合大禍臨頭,自古伴君如伴虎,今朝寵明日廢,這樣的日子真的很難過。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好在慈禧的肚子很爭氣,她在連生兩個女兒之後,終於為咸豐皇帝生下了一個阿哥,這讓一直無子的咸豐帝龍心大悅。

1856年,慈禧生下皇長子後,立即晉封為懿妃,次年又晉封為懿貴妃,這時的慈禧才算是出人頭地了。

在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岀,慈禧也是慢慢地晉升起來的,她並沒有一步登天。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前,慈禧隨著咸豐帝逃往熱河。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這件事對年輕的慈禧來說就是一場恥辱,她對軟弱的咸豐帝應該是很失望的。

英法聯軍在北京城大開殺戒,還燒燬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損失。

咸豐帝在熱河除了哀聲嘆氣之外,就是下旨命令他的弟弟恭親王,讓他與列強談判,訂立了不平等條約。

1861年8月咸豐帝在熱河去世,他在臨終前立唯一的兒子載載淳繼承大統,並讓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景區壽、協辦大學士肅順、穆蔭、匡源、杜絕翰,焦佑瀛這八個人為顧命大臣。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不久之後,咸豐帝又給了皇后慈安和慈禧️枚代表皇權的印章,皇帝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讓兩宮太后與顧命大臣互相牽制,互相合作。

只是,咸豐沒想過,這一山難容二虎,他並沒有交待權力的分配方案,這為以後的辛酉政變埋下了伏筆……

虛弱的咸豐皇帝駕崩了,“兩宮太后”與“顧命大臣之間的矛盾加深,很快就形成了水火不容之勢。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以肅順為首的“八大顧命大臣”絲毫不把慈禧太后放在眼裡,他自認為有先帝遺命,處事不必通報兩宮太后。

慈禧太后是什麼樣的人,她好不容易才走到現在,她絕不允許權力分散。

於是,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太后發動了“辛酉政變”,憑著身在北京恭親王的協助,一舉拿下了以肅順為首的“八大顧命大臣。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在咸豐帝當政時期,他很不得意,他惱恨先帝沒有將自己列入“顧客命大臣”,他也想借慈禧之力實現自己的野心。

就這樣,肅順被斬立決,怡親王載恆,鄭親王端華自載,其他幾個“顧命大臣”被趕岀了權力中心。

這場“辛酉政變”乾淨利落,沒有搞誅連制,也沒有大爭鬥,慈禧過人能力可見一斑。

在電影《垂簾聽政》中歹毒的慈禧砍斷了麗妃的手腳,把她塞入水缸中,其實這些情節都是虛構的。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真實的情況是,慈禧和麗妃的關係不錯,麗妃雖得咸豐帝的寵愛,但她只生了一個公主,慈禧沒有必要加害於她。

在這個時候,慈禧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她不會糾結於一些兒女之事。

慈禧太后通過“辛酉政變”,終於掌握了大清的政權,她與慈安太后垂簾聽政,恭親王被封為議政王,共同參與朝政。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慈禧太后的兒子載淳登基稱帝,是為同治皇帝。

想當年清順治帝繼位時,因其年幼,故而封他的叔叔多爾袞為攝政王;現如今,同帝帝也因年幼,封他的叔叔奕訢為義政王。

攝政王,議政王,這兩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大不相同……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攝政王可以干涉朝政,而議政王只能議論朝政。

說穿了,就是一個是領導,一個是屬下,這是慈禧的老謀深算。

慈禧太后當政後,才發現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經千瘡百萬,舉步維艱了。

縱觀全國,不僅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囯運動,還有回民、苗民等少數民族的不斷作亂。

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堅強的慈禧沒有慌張,她決定先平定內亂,再振興囯力。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慈禧太后先初重用恭親王,讓他手握重權,料理囯事。

恭親王以為自己的時代已經到來,可他實在是太低估了眼前這個女人。

隨著朝局的穩定和自身地位的穩固,慈禧太后開始伺機奪回權力,她奮鬥了大半生,就是為了要奪權。

精明的慈禧太后暗中慫恿翰林院編修蔡壽等人,上書彈劾恭親王攬權和徇私,並且還羅列了他具體的一些貪墨罪狀。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其實這其中的很多罪狀都是捕風捉影,並沒有多少真憑實據。

恭親王當然知道什麼原因了,他只得先上疏請罪,這是投石問路,試探一下兩宮太后的意圖。

結果就是,恭親王被免去一切職務,不準干預公事。

可恭親王也是一個老狐狸,他長期從事洋務工作,得到了囯外勢力的支持,外國公使團向清廷提出嚴正抗議。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迫於國外的壓力,慈禧太后服了軟,同意恭親王復職。

但是經過此次罷職事件,恭親王元氣大傷,他再也沒有當年之勇了。

慈禧太后則向滿朝文武宣示了自己的主權,從此以後,這天下便是慈禧的天下了。

恐怕恭親王的腸子也要悔青了,可木以成舟,無可奈何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在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全國時,慈禧太后知道八旗子弟己亳無用處了,她大膽把軍權交給了漢人曾囯藩,她讓曾囯藩去建立軍隊,平定叛亂。

滿清入關以來對漢臣從不重用,而慈禧卻能相任漢將,這樣的魄力真的很了不起了。

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慈禧在恭親王的提議下,積極推動洋務運動,以求富囯強民。

當今的世人都說慈禧只顧自己享樂,不為國家效力,不想國家富強,這可真是冤枉了慈禧。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作為大清王朝的統治者,慈禧太后非常想讓國家富強,她恨不得一步就達到強國之列……

在慈禧太后的大力扶持下,大清囯出現了“同治中心”的新局面,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喜事。

洋務運動讓清王朝快速成長,江南天闊製造局、輪船招商局、電報通訊、鐵路運輸,採礦局欣興向榮,一派祥和之氣。

為了大開民智,大清朝還開辦了新式學堂,還聘請一批外國人直接擔任軍官,成立了洋槍隊。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這時候的慈禧年輕而有活力,她心心念念地想要當好這個家。

慈禧太后身邊有個得寵的大太監安德海,他乘同治帝大婚準備之際,奉慈禧的口喻離開了京城去了山東。

按照大清王朝的規定,內監不得離京三千里,違者斬!

慈禧太后要安德海悄悄去,悄悄回,她也不敢違背祖制的。

可安德海仗著慈禧的寵愛,不知天高地厚,在山東橫行霸道,結果被山東巡憮丁宗楨砍了腦袋。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慈禧太后雖然心疼小安子,可她也沒有對丁寶楨打擊報復,她知道什麼是私,什麼是公。

這一點可比現在的某些領導要好的多了……

1872年,同治帝已經到了親政的年齡,可是這個皇帝卻並不爭氣,在帝師翁同龢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知道同帝帝厭念讀書。討厭政治,唯獨對女色很是在意。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慈禧太后掌慣了權力,自然捨不得放棄權力,不過再怎麼說,這同治帝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哪個做媽的不希望兒子好呢?

心有不捨的慈禧還是準備要歸政於同治帝,自己也準備要頤養天年了。

可是,在同治帝大婚的問題上,這對母子又鬧起彆扭….…

慈安太后給同治帝推薦了三大拿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綺之女,而慈禧太后給同治帝推薦了名門富察氏之女。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同治帝的選擇讓慈禧大失所望,他居然選了宗綺之女阿魯特氏,而富察氏則成了同治皇帝的妃子。

親生兒子竟然向著胳膊向外拐,這讓性格強勢的慈禧無法接受,她由此就恨上了阿魯特氏,這對婆媳永遠不會和好了。

阿魯特氏做了同治帝的皇后,她就是歷史上的嘉順皇后。

嘉順皇后很有才情,她恪守禮教,一絲不苟……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同治帝對嘉順皇后很有好感,可慈禧卻視她為眼中釘,更惱火兒子不搭理富察氏。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

慈禧太后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希望每個人都順著她,否則就會渾身不舒服。

嘉順皇后在後宮舉步為艱,同治帝也悶悶不樂,對政治更加沒了興趣。

世人皆知的“同治中心”其實與同治帝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同治帝在親政不久就生染重病,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不滿二十歲生日同治帝駕崩了。

作為母親的慈禧當然十分的傷心,青年喪夫,中年喪子,實為人生之大不幸。

悲痛欲絕的慈禧太后把氣撒在嘉順皇后身上,同治帝去世幾個月後,嘉順皇后也死了。

慈禧對兒子的早逝到底有沒有責任呢?

同治帝是慈禧的親生子,作為母親的慈禧當然是愛兒子的,但是她的愛讓同治帝害怕……

1875年,經過左右權衡,慈禧立醇親王之子鄞湉為帝,他便是光明緒皇帝。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光緒皇帝的母親是慈禧的親妹子,光緒皇帝是慈禧的親外甥,慈禧這麼做當然是為了自己的權力。

年幼的光緒帝體弱多病,慈禧對這個親外甥也算是很好了,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慈禧都親力親為,努力讓光緒帝多親近自己。

可是慈禧並不慈,她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光緒帝天生膽小,慈禧又過於嚴厲,這對母子也不親近。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不過這時候的光緒帝與慈禧的關係還不錯,雖然談不上親厚,但也相安無事。

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鍾粹宮,由於慈安死得太突然了,所以她的死因一直為外人所懷疑。

有很多人都說是慈禧害死了慈安,為的是獨攬大權,在沒有實際證明的情況下,我們只能說慈安是因病而亡。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光緒帝已經到了親政的年紀,照理說慈禧太后要撤簾,把權力歸還給光緒皇帝。

但是,迷戀於權力的慈禧再也不肯交出權力了,她怕把權力交還給光緒後,自己就什麼都不是了。

對於慈禧太后的用意醇親王心領神會,他上奉各位王大臣審時度勢,合詞懇請慈禧太后“訓政”

慈禧對醇親王的“忠誠”大加讚賞,她決定修造頤和園,歸政於光緒帝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可當時的清王朝由於連年戰爭,割地賠款,囯庫已經空虛了,這修園子的錢實在沒法弄。

光緒帝也希望能快點結束頤和園的工程,這樣他的“親爸爸”就可以離開紫禁城,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親政了。

所以當大臣奏本挪用北洋水師軍費修頤和園時,光緒帝選擇了沉默,慈禧也沒有反對。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慈禧太后雖然是個政治家,但骨子裡她還是個女人,她不過希望自己能有個好的養老地方,可她沒有想過這錢要花在刀刃上……

這是慈禧太后的思想侷限,也是她的虛榮心在作祟。

頤和園終於修好了,慈禧太后決定歸政光緒帝,自己準備去頤和園養老。

這段時間的慈禧與光緒帝感情最為融洽,光緒帝每一日向慈禧請安問候,而慈禧也總是笑臉相迎,問長問短……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慈禧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光緒帝,強行將自己弟弟的女兒許配給光緒,這個女兒就是一輩子守活寡的隆裕皇后。

光緒帝壓根就不喜歡這個皇后,他喜歡俏麗可愛的珍妃,對此慈禧倒沒怎麼為難……

最初的慈禧也是喜歡珍妃的,她覺得珍妃像自己年輕的時候,她常常會召見珍妃,嘮嘮家常。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可是,年輕氣盛的珍妃仗著光緒帝的寵愛,常有違反祖制之舉,又個性張揚,不知收斂。

珍妃的一言一行漸漸地惹怒了慈禧,但她只是把珍妃降為貴人,一年之後,又給珍妃復了位。

慈禧這麼做無非是敲打珍妃,讓她有所警覺,安分守己。

祖宗之法不可廢,慈禧畢竟不是革命者,她表面開放,著實保守。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光緒帝親政後,看到山河破碎,列強橫行,他很想改變現狀,他也想要做個明君。

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我方賠給日本兩億白銀,消息傳來後,慈禧抱著光緒嚎啕大哭……

這個國家非得要動大手術了……

恰在此時,康有為公車上書,主張學習日本,變法維新……

光緒帝十分渴望變法圖強,他去頤和園請示了慈禧,慈禧對變法也很感興趣,她鼓勵光緒認真地大幹一番。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維新變法開始時是得到慈禧支持的,否則莫說百日,連一日都變不去。

慈禧太后當然希望囯家強大,如果變法真的像光緒說的那麼好,變一下又能怎麼樣,自己還可以名垂青史。

光緒帝有了慈禧的支持,他信心滿滿,意氣風發……

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開始了.……

光緒帝畢竟沒什麼政治經驗,他受康、梁等人的影響,凡事急於求成,一天內連續續下達十幾道旨意,真想一口氣吃成個胖子。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變法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真是包羅萬像,天翻地覆。

“戊戌變法”觸及到了頑固派和守舊派的利益。他們紛紛出面,請求慈禧太后予以制止。

其中以榮祿最為積極。當然他並沒有完全否定變法,只是覺得一切要慢慢來,不能什麼都變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八旗子弟也不支持光緒帝,因為“戊戌變法”要敲了他們的飯碗,讓他們自力更生。

長期吃慣大鍋飯的人早就失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了,這“戊戌變法”在他們眼裡簡直就是洪水猛獸。

整個愛新覺羅家族的人沒有一個是支持光緒帝的,在他們的心中只有祖宗,只有私利,沒有國家。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這其中也包括一向支持擁護光緒帝的恭親王,他也對光緒帝進行了上疏勸諫一一

“變法當慎重,不可輕信小人言。”

萬般無奈的光緒帝決定接受康有為的建議。採取兵諫,殺榮祿,軟禁慈禧。

可這一群人既沒有兵也沒有權,變法干將譚嗣同把希望寄於袁世凱……

胳膊畢竟扭不過大腿,袁世凱倒戈相向,慈禧太后重新垂簾,百日維新完結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保守勢力過於強大,變法又過於激進了,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慈禧太后還是愛手中的權力,她對光緒的做法大發雷霆,她下旨捕殺變法志士,囚禁光緒,將珍妃打入了冷宮。

珍妃一直都是向著光緒的,慈禧希望大家能向著她,對那些不知悔改的異類分子,她從不手軟!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戊戌六君子”被砍了頭,康有為與梁啟超亡命海外。

大清朝就此失去了最後一次復新的機會……

慈禧歸政,一切照舊,墨守成規,天下太平!

守舊派們紛紛慶祝勝利,他們不知道大清朝已經山河日下,有志之士在國外集社反抗清廷……

這時候,又岀來了一支“刀槍不入”的義和團,愚味的慈禧竟然相信了他們的魔術,她公然向十一囯宣戰,這真是打破了世界紀錄。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宣戰引來了八囯聯軍,僅僅四天時間,聯軍就從天津到達北京,義和團聞風而逃……

義和團的神化被打破了,在這危急關頭,慈禧只好偽裝帶著光緒、隆裕,瑾妃等人逃離京城。

在逃離皇宮之前,慈禧還不忘將囚禁在冷宮的珍妃投井溺死。

斬草除根,方安我心!

慈禧歷來對反對者從不手軟,她是一個唯我獨尊的女人。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大清朝的糊裱匠”李鴻章與八國聯軍艱難談判,最後簽訂了喪權辱國合同“辛丑條約”,又是一輪割地賠款,中國已經奄奄一息!

“條約籤,我必死!”

李鴻章代朝廷承擔所有的罵名,他口吐鮮血,命歸黃泉。

這一年是庚子年,史稱“庚子之亂”,中國大地滿目瘡夷,有志之士已經不再相信清王朝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庚子之亂”後,慈禧反省吾身,決定變法,她知道大清朝必須要改變了。

慈禧太后開始改革官制、軍制、法律、經濟,教育等,她希望自己的“變法”能夠讓大清朝起死回生。

私營企業有了,派遣了留學玍,頒佈了各類新法典,同意君主立憲。

可是,這個“君主立憲”前面還有兩個字,那就是“預備”……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權力是慈禧的命根子,她實在是捨不得,保守派也需要她,整個社會依然死氣沉沉……

“預備”沒有期限,畢竟“祖宗之法不可變”。

祖宗留下了太多的傳統,而傳統的文化很難改變,中國人是相信傳統的……

老百姓照樣過自己的苦日子,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改變,他們也不想改變什麼,長年的奴才的生活已經讓他們失去了思考能力。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變法”並沒有達到慈禧所需要的效果,什麼都改了,只有祖制不能改。

這種“蹺腳變法”毫無意義,大清王朝日薄西山。

慈禧太后老了,她不再是當年那個雄心壯志的女人了,她只想要過好自己的下半生,她只想在有生之年不讓大清朝沉沒。

整個愛新覺羅家族也都在醉生夢死,朝堂上的大臣們也都沉默不語,他們心裡明白,但不想管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茶館裡到處貼著“莫談國事”,鴉片、妓女,風月,沉迷….…

世界的格局早己改變,大清朝還在延續舊的傳統,愛新覺羅家族的利益最要緊,什麼都可以捨棄,唯有權力不能丟下。

慈禧太后對新的事物總是充滿著懷疑,她只喜歡對自己有用的新事物,而對自己無利的新事物,她是拒絕接受的,她的寬容是有限度的。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在中國的政治權謀中她絕對是一個大贏家,她以高超的手腕打敗了所有的對手;可在世界的變革中,她卻輸的一敗塗地!

慈禧年輕時想要圖強,中年時想要奮發,老年時左右搖擺,患得患失……

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太愛手中的權力了,而滿朝文武也太愛眼前的利益了。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三歲溥儀繼承大統,她還是捨不得放棄自己的權力。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可惜的是,她的大限將至,權力不再屬於她了……

同年十月二十二日(陽曆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統治中囯將近半個世紀的慈禧走了。

三年後,清王朝滅亡,溥儀退位,愛新覺羅家族分崩離兮,八旗子弟窮途末路!

當初不肯放棄一點兒權力,現在真的雞飛蛋打,什麼都沒有了。

中國迎來了又一個動盪的歲月……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國政治權謀,對世界格局一竅不通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㚥):一個喜歡讀書,痴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麼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