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现在只要一提起清王朝的慈禧皇太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她都没有什么好感,很多人把近代中国的耻辱都算在她一个人身上。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近代中国的贫弱都是因为慈禧的腐败政策,中国的那些不平等约条都是因为慈禧的专制独裁,中国人民的苦难都是因为慈禧的奢侈享受……

总之,近代中国的屈辱与衰落都是因为一个女人而引起的……

真的是这样的吗?

慈禧太后在位期间就真的一无是处,毫无作为吗?

慈禧于1852年入宫,当时的她只有十七岁,刚入宫的慈禧并不受宠,咸丰帝封她为兰贵人,她在宫中的地位也不算高。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咸丰帝是个风流皇帝,他身边佳丽如云,他最宠幸的是丽妃,慈禧只是一个小角色。

要强的慈禧不甘心老死宫中,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获得了咸丰帝的垂爱,被晋封为懿嫔。

然而此时的慈禧还只是一个小人物,她小心翼翼,待人以宽,不敢造次……

宫廷生活并非易事,一言不合大祸临头,自古伴君如伴虎,今朝宠明日废,这样的日子真的很难过。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好在慈禧的肚子很争气,她在连生两个女儿之后,终于为咸丰皇帝生下了一个阿哥,这让一直无子的咸丰帝龙心大悦。

1856年,慈禧生下皇长子后,立即晋封为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这时的慈禧才算是出人头地了。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岀,慈禧也是慢慢地晋升起来的,她并没有一步登天。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慈禧随着咸丰帝逃往热河。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这件事对年轻的慈禧来说就是一场耻辱,她对软弱的咸丰帝应该是很失望的。

英法联军在北京城大开杀戒,还烧毁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损失。

咸丰帝在热河除了哀声叹气之外,就是下旨命令他的弟弟恭亲王,让他与列强谈判,订立了不平等条约。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他在临终前立唯一的儿子载载淳继承大统,并让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区寿、协办大学士肃顺、穆荫、匡源、杜绝翰,焦佑瀛这八个人为顾命大臣。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不久之后,咸丰帝又给了皇后慈安和慈禧️枚代表皇权的印章,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两宫太后与顾命大臣互相牵制,互相合作。

只是,咸丰没想过,这一山难容二虎,他并没有交待权力的分配方案,这为以后的辛酉政变埋下了伏笔……

虚弱的咸丰皇帝驾崩了,“两宫太后”与“顾命大臣之间的矛盾加深,很快就形成了水火不容之势。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丝毫不把慈禧太后放在眼里,他自认为有先帝遗命,处事不必通报两宫太后。

慈禧太后是什么样的人,她好不容易才走到现在,她绝不允许权力分散。

于是,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凭着身在北京恭亲王的协助,一举拿下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命大臣。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恭亲王奕訢是咸丰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在咸丰帝当政时期,他很不得意,他恼恨先帝没有将自己列入“顾客命大臣”,他也想借慈禧之力实现自己的野心。

就这样,肃顺被斩立决,怡亲王载恒,郑亲王端华自载,其他几个“顾命大臣”被赶岀了权力中心。

这场“辛酉政变”干净利落,没有搞诛连制,也没有大争斗,慈禧过人能力可见一斑。

在电影《垂帘听政》中歹毒的慈禧砍断了丽妃的手脚,把她塞入水缸中,其实这些情节都是虚构的。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真实的情况是,慈禧和丽妃的关系不错,丽妃虽得咸丰帝的宠爱,但她只生了一个公主,慈禧没有必要加害于她。

在这个时候,慈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不会纠结于一些儿女之事。

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终于掌握了大清的政权,她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被封为议政王,共同参与朝政。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慈禧太后的儿子载淳登基称帝,是为同治皇帝。

想当年清顺治帝继位时,因其年幼,故而封他的叔叔多尔衮为摄政王;现如今,同帝帝也因年幼,封他的叔叔奕訢为义政王。

摄政王,议政王,这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不相同……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摄政王可以干涉朝政,而议政王只能议论朝政。

说穿了,就是一个是领导,一个是属下,这是慈禧的老谋深算。

慈禧太后当政后,才发现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千疮百万,举步维艰了。

纵观全国,不仅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囯运动,还有回民、苗民等少数民族的不断作乱。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坚强的慈禧没有慌张,她决定先平定内乱,再振兴囯力。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慈禧太后先初重用恭亲王,让他手握重权,料理囯事。

恭亲王以为自己的时代已经到来,可他实在是太低估了眼前这个女人。

随着朝局的稳定和自身地位的稳固,慈禧太后开始伺机夺回权力,她奋斗了大半生,就是为了要夺权。

精明的慈禧太后暗中怂恿翰林院编修蔡寿等人,上书弹劾恭亲王揽权和徇私,并且还罗列了他具体的一些贪墨罪状。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其实这其中的很多罪状都是捕风捉影,并没有多少真凭实据。

恭亲王当然知道什么原因了,他只得先上疏请罪,这是投石问路,试探一下两宫太后的意图。

结果就是,恭亲王被免去一切职务,不准干预公事。

可恭亲王也是一个老狐狸,他长期从事洋务工作,得到了囯外势力的支持,外国公使团向清廷提出严正抗议。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迫于国外的压力,慈禧太后服了软,同意恭亲王复职。

但是经过此次罢职事件,恭亲王元气大伤,他再也没有当年之勇了。

慈禧太后则向满朝文武宣示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以后,这天下便是慈禧的天下了。

恐怕恭亲王的肠子也要悔青了,可木以成舟,无可奈何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在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时,慈禧太后知道八旗子弟己亳无用处了,她大胆把军权交给了汉人曾囯藩,她让曾囯藩去建立军队,平定叛乱。

满清入关以来对汉臣从不重用,而慈禧却能相任汉将,这样的魄力真的很了不起了。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慈禧在恭亲王的提议下,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以求富囯强民。

当今的世人都说慈禧只顾自己享乐,不为国家效力,不想国家富强,这可真是冤枉了慈禧。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作为大清王朝的统治者,慈禧太后非常想让国家富强,她恨不得一步就达到强国之列……

在慈禧太后的大力扶持下,大清囯出现了“同治中心”的新局面,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喜事。

洋务运动让清王朝快速成长,江南天阔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电报通讯、铁路运输,采矿局欣兴向荣,一派祥和之气。

为了大开民智,大清朝还开办了新式学堂,还聘请一批外国人直接担任军官,成立了洋枪队。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这时候的慈禧年轻而有活力,她心心念念地想要当好这个家。

慈禧太后身边有个得宠的大太监安德海,他乘同治帝大婚准备之际,奉慈禧的口喻离开了京城去了山东。

按照大清王朝的规定,内监不得离京三千里,违者斩!

慈禧太后要安德海悄悄去,悄悄回,她也不敢违背祖制的。

可安德海仗着慈禧的宠爱,不知天高地厚,在山东横行霸道,结果被山东巡怃丁宗桢砍了脑袋。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慈禧太后虽然心疼小安子,可她也没有对丁宝桢打击报复,她知道什么是私,什么是公。

这一点可比现在的某些领导要好的多了……

1872年,同治帝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可是这个皇帝却并不争气,在帝师翁同龢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知道同帝帝厌念读书。讨厌政治,唯独对女色很是在意。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慈禧太后掌惯了权力,自然舍不得放弃权力,不过再怎么说,这同治帝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哪个做妈的不希望儿子好呢?

心有不舍的慈禧还是准备要归政于同治帝,自己也准备要颐养天年了。

可是,在同治帝大婚的问题上,这对母子又闹起别扭….…

慈安太后给同治帝推荐了三大拿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而慈禧太后给同治帝推荐了名门富察氏之女。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同治帝的选择让慈禧大失所望,他居然选了宗绮之女阿鲁特氏,而富察氏则成了同治皇帝的妃子。

亲生儿子竟然向着胳膊向外拐,这让性格强势的慈禧无法接受,她由此就恨上了阿鲁特氏,这对婆媳永远不会和好了。

阿鲁特氏做了同治帝的皇后,她就是历史上的嘉顺皇后。

嘉顺皇后很有才情,她恪守礼教,一丝不苟……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同治帝对嘉顺皇后很有好感,可慈禧却视她为眼中钉,更恼火儿子不搭理富察氏。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慈禧太后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希望每个人都顺着她,否则就会浑身不舒服。

嘉顺皇后在后宫举步为艰,同治帝也闷闷不乐,对政治更加没了兴趣。

世人皆知的“同治中心”其实与同治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同治帝在亲政不久就生染重病,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不满二十岁生日同治帝驾崩了。

作为母亲的慈禧当然十分的伤心,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实为人生之大不幸。

悲痛欲绝的慈禧太后把气撒在嘉顺皇后身上,同治帝去世几个月后,嘉顺皇后也死了。

慈禧对儿子的早逝到底有没有责任呢?

同治帝是慈禧的亲生子,作为母亲的慈禧当然是爱儿子的,但是她的爱让同治帝害怕……

1875年,经过左右权衡,慈禧立醇亲王之子鄞湉为帝,他便是光明绪皇帝。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光绪皇帝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子,光绪皇帝是慈禧的亲外甥,慈禧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自己的权力。

年幼的光绪帝体弱多病,慈禧对这个亲外甥也算是很好了,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慈禧都亲力亲为,努力让光绪帝多亲近自己。

可是慈禧并不慈,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光绪帝天生胆小,慈禧又过于严厉,这对母子也不亲近。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不过这时候的光绪帝与慈禧的关系还不错,虽然谈不上亲厚,但也相安无事。

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钟粹宫,由于慈安死得太突然了,所以她的死因一直为外人所怀疑。

有很多人都说是慈禧害死了慈安,为的是独揽大权,在没有实际证明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说慈安是因病而亡。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光绪帝已经到了亲政的年纪,照理说慈禧太后要撤帘,把权力归还给光绪皇帝。

但是,迷恋于权力的慈禧再也不肯交出权力了,她怕把权力交还给光绪后,自己就什么都不是了。

对于慈禧太后的用意醇亲王心领神会,他上奉各位王大臣审时度势,合词恳请慈禧太后“训政”

慈禧对醇亲王的“忠诚”大加赞赏,她决定修造颐和园,归政于光绪帝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可当时的清王朝由于连年战争,割地赔款,囯库已经空虚了,这修园子的钱实在没法弄。

光绪帝也希望能快点结束颐和园的工程,这样他的“亲爸爸”就可以离开紫禁城,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亲政了。

所以当大臣奏本挪用北洋水师军费修颐和园时,光绪帝选择了沉默,慈禧也没有反对。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慈禧太后虽然是个政治家,但骨子里她还是个女人,她不过希望自己能有个好的养老地方,可她没有想过这钱要花在刀刃上……

这是慈禧太后的思想局限,也是她的虚荣心在作祟。

颐和园终于修好了,慈禧太后决定归政光绪帝,自己准备去颐和园养老。

这段时间的慈禧与光绪帝感情最为融洽,光绪帝每一日向慈禧请安问候,而慈禧也总是笑脸相迎,问长问短……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慈禧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光绪帝,强行将自己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光绪,这个女儿就是一辈子守活寡的隆裕皇后。

光绪帝压根就不喜欢这个皇后,他喜欢俏丽可爱的珍妃,对此慈禧倒没怎么为难……

最初的慈禧也是喜欢珍妃的,她觉得珍妃像自己年轻的时候,她常常会召见珍妃,唠唠家常。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可是,年轻气盛的珍妃仗着光绪帝的宠爱,常有违反祖制之举,又个性张扬,不知收敛。

珍妃的一言一行渐渐地惹怒了慈禧,但她只是把珍妃降为贵人,一年之后,又给珍妃复了位。

慈禧这么做无非是敲打珍妃,让她有所警觉,安分守己。

祖宗之法不可废,慈禧毕竟不是革命者,她表面开放,着实保守。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光绪帝亲政后,看到山河破碎,列强横行,他很想改变现状,他也想要做个明君。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我方赔给日本两亿白银,消息传来后,慈禧抱着光绪嚎啕大哭……

这个国家非得要动大手术了……

恰在此时,康有为公车上书,主张学习日本,变法维新……

光绪帝十分渴望变法图强,他去颐和园请示了慈禧,慈禧对变法也很感兴趣,她鼓励光绪认真地大干一番。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维新变法开始时是得到慈禧支持的,否则莫说百日,连一日都变不去。

慈禧太后当然希望囯家强大,如果变法真的像光绪说的那么好,变一下又能怎么样,自己还可以名垂青史。

光绪帝有了慈禧的支持,他信心满满,意气风发……

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

光绪帝毕竟没什么政治经验,他受康、梁等人的影响,凡事急于求成,一天内连续续下达十几道旨意,真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变法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真是包罗万像,天翻地覆。

“戊戌变法”触及到了顽固派和守旧派的利益。他们纷纷出面,请求慈禧太后予以制止。

其中以荣禄最为积极。当然他并没有完全否定变法,只是觉得一切要慢慢来,不能什么都变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八旗子弟也不支持光绪帝,因为“戊戌变法”要敲了他们的饭碗,让他们自力更生。

长期吃惯大锅饭的人早就失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了,这“戊戌变法”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洪水猛兽。

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没有一个是支持光绪帝的,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祖宗,只有私利,没有国家。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这其中也包括一向支持拥护光绪帝的恭亲王,他也对光绪帝进行了上疏劝谏一一

“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信小人言。”

万般无奈的光绪帝决定接受康有为的建议。采取兵谏,杀荣禄,软禁慈禧。

可这一群人既没有兵也没有权,变法干将谭嗣同把希望寄于袁世凯……

胳膊毕竟扭不过大腿,袁世凯倒戈相向,慈禧太后重新垂帘,百日维新完结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保守势力过于强大,变法又过于激进了,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慈禧太后还是爱手中的权力,她对光绪的做法大发雷霆,她下旨捕杀变法志士,囚禁光绪,将珍妃打入了冷宫。

珍妃一直都是向着光绪的,慈禧希望大家能向着她,对那些不知悔改的异类分子,她从不手软!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戊戌六君子”被砍了头,康有为与梁启超亡命海外。

大清朝就此失去了最后一次复新的机会……

慈禧归政,一切照旧,墨守成规,天下太平!

守旧派们纷纷庆祝胜利,他们不知道大清朝已经山河日下,有志之士在国外集社反抗清廷……

这时候,又岀来了一支“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愚味的慈禧竟然相信了他们的魔术,她公然向十一囯宣战,这真是打破了世界纪录。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宣战引来了八囯联军,仅仅四天时间,联军就从天津到达北京,义和团闻风而逃……

义和团的神化被打破了,在这危急关头,慈禧只好伪装带着光绪、隆裕,瑾妃等人逃离京城。

在逃离皇宫之前,慈禧还不忘将囚禁在冷宫的珍妃投井溺死。

斩草除根,方安我心!

慈禧历来对反对者从不手软,她是一个唯我独尊的女人。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大清朝的糊裱匠”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艰难谈判,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合同“辛丑条约”,又是一轮割地赔款,中国已经奄奄一息!

“条约签,我必死!”

李鸿章代朝廷承担所有的骂名,他口吐鲜血,命归黄泉。

这一年是庚子年,史称“庚子之乱”,中国大地满目疮夷,有志之士已经不再相信清王朝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庚子之乱”后,慈禧反省吾身,决定变法,她知道大清朝必须要改变了。

慈禧太后开始改革官制、军制、法律、经济,教育等,她希望自己的“变法”能够让大清朝起死回生。

私营企业有了,派遣了留学玍,颁布了各类新法典,同意君主立宪。

可是,这个“君主立宪”前面还有两个字,那就是“预备”……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权力是慈禧的命根子,她实在是舍不得,保守派也需要她,整个社会依然死气沉沉……

“预备”没有期限,毕竟“祖宗之法不可变”。

祖宗留下了太多的传统,而传统的文化很难改变,中国人是相信传统的……

老百姓照样过自己的苦日子,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改变,他们也不想改变什么,长年的奴才的生活已经让他们失去了思考能力。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变法”并没有达到慈禧所需要的效果,什么都改了,只有祖制不能改。

这种“跷脚变法”毫无意义,大清王朝日薄西山。

慈禧太后老了,她不再是当年那个雄心壮志的女人了,她只想要过好自己的下半生,她只想在有生之年不让大清朝沉没。

整个爱新觉罗家族也都在醉生梦死,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沉默不语,他们心里明白,但不想管了。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茶馆里到处贴着“莫谈国事”,鸦片、妓女,风月,沉迷….…

世界的格局早己改变,大清朝还在延续旧的传统,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最要紧,什么都可以舍弃,唯有权力不能丢下。

慈禧太后对新的事物总是充满着怀疑,她只喜欢对自己有用的新事物,而对自己无利的新事物,她是拒绝接受的,她的宽容是有限度的。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在中国的政治权谋中她绝对是一个大赢家,她以高超的手腕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可在世界的变革中,她却输的一败涂地!

慈禧年轻时想要图强,中年时想要奋发,老年时左右摇摆,患得患失……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太爱手中的权力了,而满朝文武也太爱眼前的利益了。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三岁溥仪继承大统,她还是舍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力。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可惜的是,她的大限将至,权力不再属于她了……

同年十月二十二日(阳历11月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统治中囯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走了。

三年后,清王朝灭亡,溥仪退位,爱新觉罗家族分崩离兮,八旗子弟穷途末路!

当初不肯放弃一点儿权力,现在真的鸡飞蛋打,什么都没有了。

中国迎来了又一个动荡的岁月……

慈禧太后一一熟知中国政治权谋,对世界格局一窍不通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