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開篇之前,先來段周董(杰倫)的《青花瓷》做個引子。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炊煙裊裊升起 隔江千萬裡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自古民間就有傳說,宋微宗做了個夢,夢到一種被雨水沖刷後,雨過天晴的顏色。一覺醒來, 一抹天青色久久在其腦海中閃現,他預感到這是天賜神韻,立即命其工匠照此顏色燒造瓷器。並留傳下“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如詩般的故事。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南宋周輝《清波雜誌》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宋代的瓷器匠人,奉命用地上的泥土,燒製出了宋徽宗夢中的那抹天青色。而純正上品的汝瓷,不僅釉層透亮,純淨柔和,平滑細膩,更是隻有一種顏色,那便是天青色。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我們祖先在觀察自然的時候,在幾種青色裡,最難得的要數瓷器裡的天青色。

中國幾千年來,勞動人民和文人墨客發現和積累了上百種自然界中的顏色。今天人們透過現代手段顯示出的色譜裡,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天青的影子,至於所謂天青更接近於那個顏色只有因人而異的理解了。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最早的天青是大雨過後,雲彩裂開,縫隙裡的那個天青色。它是粉粉嫩嫩的青,不是那種非常耀眼的藍色。工匠如果想燒這個釉色的話,得先看天氣。如是霧霾天,是不能燒出來天青色的。他們要等一個大雨天,等到雨過天青,然後看看雲破處。如果是皇帝要的·這個顏色,那就立馬起火開燒!

如今世界上流行什麼顏色呢? 為什麼中國人更喜愛傳統顏色,天青呢?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世界最大的色彩公司2017年度發佈的流行色是綠色,草木綠。流行色的制定,其實根據當年的政治、經濟、人文環境特別相關,當社會氛圍比較緊張,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才用綠色系來代表生機,舒緩壓力。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所以說把綠色作為流行色,其實跟咱們老祖宗曾經做的很類似,都是迴歸我們對色彩的真實感受、去尋找色彩對人心的治癒效果。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色彩其實就是我們對自然界的真實感受。沒有一個藝術家可以像大自然一樣揮霍色彩,我們對所有美的感受,都來源於對大自然的震動。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顏色會青中泛有一絲黃,恰似雨過天晴後,雲開霧散時,澄清的碧空中泛起的金色陽光。而到了光線稍微暗淡的地方,汝瓷的顏色則是青中更加偏藍,猶如桃源無人處,風平浪靜時,清澈的湖水中蕩起層層的碧波。沒有任何花俏紋飾的瓷器,汝窯僅憑一抹平淡、含蓄、極簡,卻不失清雅的天青色,就流傳千古、聞名海外,讓人不得不為之驚豔、讚歎。

遺憾的是,現代難有這樣的匠人,也造不出“雨過天青雲破處”那抹動人的天青色了。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那汝瓷的天青色又是如何而來的呢?據傳汝窯採用了南方越窯的釉色,同時又吸收定窯的印花技術,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風格。汝窯產品土質細膩,胎骨堅硬,釉色潤澤,釉中含瑪瑙末,產生特殊色澤,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蝦青、蝦青中往往微帶黃色,還有蔥綠和天藍等。尤以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雲破處”之稱譽。釉屋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釉面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汝瓷注重釉色的典雅,為開片唯美,不講究刻劃裝飾,個別器物僅僅裝飾一道或幾道弦紋。造型大多模仿古代青銅的樣式燒造,古樸而端重。製作精細,盤、碗、洗等均採用裹足支燒,圈足外撇,器底留有細小如芝麻大小的支釘燒造痕跡。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在中國的瓷器發展史中,青瓷的燒造是一種標誌,在我國古陶瓷中影響最大、時間最長、工藝最成熟、最完美的瓷器品種,而汝窯青瓷受到皇帝的青睞,使得地位不能與其他瓷器產品相比。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汝窯瓷器的胎體都較薄,並呈現我們常說的香灰色,而其也已作為鑑定標準。而其器型普遍為小器型,我們常提的汝窯不過尺,正是由於其特殊的燒造工藝決定的。汝窯的燒造技藝很完善,使得後代無法防治,南宋就有近憂難得之說,明清以來汝窯的仿品不斷,但始終仿的全無模樣,難怪乾隆皇帝手扶水仙盤仿品嘆道,“仿汝不似汝也”。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所以中國的顏色真的不止是大紅大綠。不要把中國傳統文化當成從遙遠的與我們沒有關係的地方飄來的一個碎片,它其實是一種很深度的、普世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

只有當我們真正去了解後,才會懂得古人的大智慧。


天青色 - 如歌般的神韻,如詩般的夢境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評論,點贊和轉發給好友。不要忘記加關注喲。

我是夜雨如川,感謝您的光顧,每天在這裡與您分享一個我身邊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