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後天之本”,胃痛、沒有食慾,可常吃三種養胃食材

由於人自從脫離母胎之後,所有的營養物質都來自於飲食物,而脾胃則負責將飲食物轉變為人體可利用的“水谷精微”,所以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在中醫治病中,常稱“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如果脾胃受傷,消化功能下降,則常意味著身體將變得更差!所以養胃非常重要。

但是脾胃是喜溫怕寒、喜燥畏溼的,現代人比較喜歡的冷飲和空調其實是脾胃保養的大敵,容易造成“脾胃虛寒”,其症狀就是胃部經常隱隱作痛,用熱水袋熱敷一下就能緩解,吃生冷的食品後就容易引發胃痛,手腳冰涼,大便不成型等。


脾胃是“後天之本”,胃痛、沒有食慾,可常吃三種養胃食材


脾胃虛寒,可經常食用3種食材:

1.陳皮:健脾益氣,燥溼化痰,理氣和胃

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來說,陳皮是很適合的一種食材。因為它藥性溫潤,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化痰的作用,可以解決脾胃虛寒的寒和溼兩大問題。對於胃脹、腹脹,食慾不振,大便稀溏不成形、噁心嘔吐等都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陳皮並非只是簡單的將橘皮曬乾就能使用。之所以稱之為陳皮,就是這種橘皮需要陳放3年以上入藥,效果才好。而且以廣東新會地區所產的廣陳皮效果最好。

可以在日常做湯,炒菜,燉粥的時候放入一些陳皮,不僅可以調味,而且可還可以溫胃散寒除溼,理氣開胃,有助於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達到養胃的目的。

脾胃是“後天之本”,胃痛、沒有食慾,可常吃三種養胃食材


2.生薑:溫中和胃,止痛止嘔

日常食用的調味品生薑,其味辛性溫,具有溫中和胃,止嘔止痛,散寒解表等作用。對於因吃生冷食品,或沒有做好腹部的防寒保暖而導致寒氣入侵,引發胃痛,噁心嘔吐者,具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對於吃涼的就胃痛、腹瀉、嘔吐的人,可以在做粥,做湯的時候,每次都切入3片生薑。可以待湯粥快好的時候放入,然後再熬煮10至20分鐘比較好。這樣能夠更好的保持生薑的藥性。

其比較好的搭配,是和蔥白、香菜搭配,也可與荊芥、桂皮、紅糖等搭配,都可增強溫胃散寒的作用。

脾胃是“後天之本”,胃痛、沒有食慾,可常吃三種養胃食材


3. 砂仁:醒脾開胃

砂仁,是一種常用的調味香料,具有行氣化溼、溫脾、開胃等作用,尤其是氣味芳香,對於脾胃虛寒,溼氣困脾導致的腹脹,胸悶,沒有食慾,甚至噁心、嘔吐等有較好的調理作用。在各地出產的砂仁中,以廣東所產的陽春砂效果最好,被稱為道地藥材。

對於有上述胃部不適的人來說,可以取砂仁5克,與大米100克一同煮粥使用。也可將砂仁粉碎為細末,待米粥快熟時,加入砂仁粉末,攪拌均勻後再煮5分鐘即可。


脾胃是“後天之本”,胃痛、沒有食慾,可常吃三種養胃食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