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的5秒鐘準則

人工智能時代的5秒鐘準則

人工智能時代,哪種人類工作最容易被AI全部或部分取代?什麼樣的從業者,應該早做準備以適應或轉變到全新的工作崗位?李開復博士提出了5秒釧準則:

一項未來由人從事的工作,對工作中需要思考或決策的問題,人能在5秒鐘之內做出相應的決策,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術取代。

5秒鐘準則在大多數情況下都適用。比如下列幾種工作:

  • 只做信息錄入與操作的股票交易員,其基本只要2-3秒就能做出決策,中介性質的工作。
  • 駕駛汽車的司機,人腦根據密集的路況在1-2秒內做出快速反應,需要的是快速感知外部環境、快速響應。
  • 簡單的新聞信息手稿,如天氣、體育、財經類的簡單組合實事、報告情況,並按既定的格式編稿。

反之,如果你的工作涉及縝密思考、周全的推理或複雜決策,並非人腦可以在5秒內完成,那以目前的技術來說,在10年內,你的工作是很難被機器取代的,比如:

  • 複雜的新聞攥稿,如《紐約客》類型的深度評述文章,每段文章需要大量採訪為主,同時需要在大量原始素材之上發揮作者的歸納和推理能力、提煉出複雜的相對邏輯結構、設計出最適合主題的行文形式。這些工作,每一項工作都需要不止5秒鐘的思考時間。
  • 製作嘗試訪談節目的電視導演
  • 可以用創造性的方法為學生講解知識的教師。

在從事這些複雜工作的人,未來可以藉助人工智能來提高工作效率,而不用怕被取代。

當然,李開復的5秒鐘準則只是經驗法則,也有特例,如:

  • 從病人CT影像中診斷病情,此工作醫生無法在5秒鐘內完成。而基於大量數據訓練的人工智能,可以代替醫生,來完成從影像中篩查疾病的部分工作。

你的工作未來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