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說:我在這人世流浪,夢一場痴心妄想

南唐升元元年時(公元937年),李昪廢黜楊溥,自立為帝建立了南唐,並封李景通為吳王。

李景通是南唐烈祖李昪的長子,母親是元敬皇后宋氏。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說,為李昪滴妻宋氏所生,同時又是長子的李景通必定是日後南唐王朝名正言順的繼承者。生於七月七的李煜,就是李景通的第六個兒子。


李煜說:我在這人世流浪,夢一場痴心妄想


本想做個閒散王爺,卻被迫登上了皇位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李昪去世,太子李景通繼位,更名為李璟。李璟此人文采斐然,神通音律。

李煜身為李景通的第六子,原本離皇位甚遠,卻因為長相奇骨貫頂,天庭保滿,地稞方圓等,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擁有“一目雙瞳”,生來就帶有帝王之相,被一直覬覦皇位的哥哥李弘冀所排擠打壓。

李弘冀為了爭奪皇位甚至不惜毒死自己的叔叔李景隧。雖然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但他的四位長兄接連早逝,等到他長到成年之時,實則已經是皇次子的身份了。再加上他天生帝王之相,又怎麼不讓李弘冀忌憚萬分。

李煜為此心生悲涼,對於高高在上的皇位越發忌憚。

李煜本無意於皇位,但命運弄人,李弘冀突然暴病而亡。李煜因文采卓越,生性善懦,深得李璟的喜愛,因此被意外的立為了儲君。

李煜說:我在這人世流浪,夢一場痴心妄想


娥皇女英,姐妹共侍一夫

公元954年,李璟將三朝重臣周宗的長女-周薔,小名娥皇選做李煜的滴妻,也就是史上後來所稱的“大周后”。

大周后不但生得國色天香,更彈得一手好琵琶,李璟為此非常滿意這個兒媳婦,“焦桐”的琵琶名琴。大周后更是憑藉一把琵琶,修復了失傳已久地《《霓裳羽衣曲》》。

而李煜又精通詩詞、音律、書法,與大周后相得益彰,因此二人婚後因為諸多的相似愛好,志趣相投感情極好。

誰知好景不常在,大周后本就體弱多病,加上她與李煜最鍾愛的小兒子四歲的仲宣也得疾病死去了,這讓大周后越發病得沉重。她的妹妹也就是後來的小周後,奉旨前來探病,與李煜一見鍾情,兩個人時常揹著大周后幽會。後來被大周后得知此事後,鬱鬱而終。

三年後,大周后的妹妹被立為了繼後,史稱小周後。

李煜說:我在這人世流浪,夢一場痴心妄想


國力衰弱,南唐風雨飄搖

李煜登基以後,他對江山社稷的熱情遠遠低於自己對詩詞歌賦、歌舞美酒的狂熱,日日沉迷在後宮,與宮妃們尋歡作樂,夜夜笙歌,不理朝政。

李煜為了處處逢迎北宋,不僅除去尊號,還降低儀制,希望以自降身份來換取偏居一隅的安寧。

原本良臣的忠言就逆耳,再加奸佞小人的挑撥,李煜下令誅殺朝中良臣內史舍人潘佑和戶部侍郎李平。

宋太祖把林仁肇視為心腹大患,便用反間計讓李煜殺死了林仁肇。至此,李煜親手斬殺了南唐最後一道守衛的屏障。李煜誅殺忠良,妄信奸佞小人之言,不肯聽諷納諫,最終走向亡國之路。

公元971年為了保住南唐的榮華富貴,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前往北宋進貢,被宋太宗趙匡胤扣在了汴京城中不准許其歸國,為此李煜曾寫下多篇思念李從善的詩句。

如這一首:《》

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閒。落花狼藉酒闌珊,笙歌醉夢間。佩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


宋太宗趙匡胤一面積極備戰,一面派遣使者對李煜施壓,邀請他前往汴京,企圖杯酒釋兵權。但有了弟弟李從善的遭遇以後,李煜對外稱病不肯前往汴京。

為了自保李煜屢次上書,表奏願意領受爵號,希望以此來延緩宋軍攻打南唐。但只得到了趙匡胤“臥榻之邊豈容他人酣睡”的答覆。

公元974年秋天,宋軍開始正式進攻金陵。宋朝的大軍已經勢如破竹的攻打著南唐。趙匡胤經過十年的充分準備,造千艘戰船、訓練水師、囤積糧草、刺探敵情,早就對南唐這邊的情況瞭如執掌了。

南唐此時士兵不少,將士士氣很高漲,可是卻如同一盤散沙,不堪一擊。等到宋軍把金陵城團團圍住的之時 ,因為宋軍主帥曹彬沒有下令即刻攻城,所以後主還被矇在鼓裡,以為天下太平,他南唐的兵將能將宋軍阻截在外!

再加上李煜聽信“小長老”所謂的因果報應循環之說,大敵當前不去指揮作戰,反而整日把自己關在後宮之中,拜佛禮佛,妄圖乞求神明保佑李氏江山可以轉危為安,平安度過此次浩劫。

宋軍兵臨城下,李煜慌忙之中託付的的三個人,都給了李煜致命的打擊,皇甫繼勳的自私奸佞,欺上瞞下,劉澄的的表裡不一,朱令斌的剛愎自用。

在這三個人的指揮之下,南唐不但損兵折將,更是元氣耗盡,他們也讓李煜有了深深的挫敗之感,屢次用人的失敗,也讓李煜徹底的明白過來,自己確無用人、識人的本領。

李煜說:我在這人世流浪,夢一場痴心妄想


國破家亡,李煜肉坦出城


為了避免黎明百姓無辜傷亡,宋太祖趙匡胤一直沒有下令攻城, 面對宋朝大軍的圍困,李煜帶領城中百姓堅守了一年之久。

趙匡胤給李煜下了最後通牒,若是不投降,宋軍就會開始攻城。朝中大臣知道大勢已去,便紛紛自殺殉國。

李煜面對這些忠臣良將為了李氏江山殉國的時候,也曾下令焚燒文物圖經,令李氏家族之中長幼儘自焚殉國,但生性懦弱的李煜很快又洩了氣,便是連自殺殉國的勇氣都丟失了。

在李煜猶豫不定的時候,宋軍已經開始下令攻城了,聽著城外喧天的戰鼓之聲,渾渾噩噩得李煜才徹底清醒了過來,自捧玉璽,肉袒出降。至此,軍民齊心堅守了一年多的金陵城,終是被攻破了。

公元975年,南朝滅國,李煜肉坦出城,率領臣民出城投降。李煜也成為了趙匡胤的俘虜,被押往開封,小周後則一路陪同李煜前往。趙匡胤因為李煜三番四次違抗他命令之事,賜封其為“違命侯”,同時賜封小周後為“鄭國夫人”。

南唐自公元938年立國,至975年亡國,計三十八年。

公元976年農曆正月初二李煜一行抵達汴京,趙匡胤把李煜隨行兄弟、大臣紛紛遣散,僅留下他與後宮嬪妃被安置在“禮賢宅”之中軟禁了起來。

雖然趙匡胤對後主並未多加論罪,以示胸懷寬大。可是心中一直對李煜過往不肯入宋一事耿耿於懷。便時常在率領群臣,在公開的場合對李煜明諷暗譏。

說李煜在被幽禁期間,借酒消愁,詩詞風格也從瑰麗、旖旎,轉為悽婉、哀傷、欲語還休。

李煜說:我在這人世流浪,夢一場痴心妄想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代詞宗殞命

開寶九年(公元965年)十月,趙匡胤突然莫名暴斃,其弟趙光義隨後繼位,史稱宋太宗。此時,離李煜肉坦出城,被押付汴京不過十個月的時間。

趙光義稱帝了以後,於同年十一月分頒發詔書,廢除了李煜“違命侯”的爵位,改封其為“隴西郡公”。

趙光義原本就垂涎小周後的美貌已久,奈何那個時候小周後還是南唐的國母,他並沒有機會覬覦。

小周後被封為了鄭國夫人,隨列入宮覲見。宋太宗趙光義便趁機把她留在了後宮之中,並強迫她侍寢,小周後為了保全李煜,也只得忍氣吞聲,默默吞下這樣的苦果。

李煜敢怒不敢言,只能通過詩文把心中的痛楚哀慼、悲憤絕望,以及對故土的思念之情,都表達的淋漓盡致。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七月初七,這是李煜在汴京度過地第三個生日,李煜觸景生情,潑墨揮筆,現場賦詩一首:《虞美人》,這首詩也成為了李煜的絕命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趙光義召見了李煜的好友趙廷美,並把一壺毒酒賜給他,讓他轉交給李煜,並且冠冕堂皇的說是賜給李煜祝壽的。

李煜毒酒入服以後,全身痙攣,府內劇痛,頭腳彎曲在一起倒地而亡。宋太宗給李煜所服的毒藥,是他命人研製的“牽機藥”讓人死後,也呈磕頭叩拜的姿勢,永遠被他操控。

公元978年十年小周後自殺,與李煜一同葬在北邙山上,故國不堪回首,江南成為了李煜永遠也回不去的故鄉。

李煜作為千古詞帝,在歷史厚重的長河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就算曆史的黃沙可以掩埋雕欄玉砌,東風可以吹落百花,皓月不再照耀故國。但那些與他有關的故事,終將遺落在歲月的褶皺之中,任憑時光斗轉星移,也散發著耀眼的華光,讓後世之人為之痴迷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