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或与野生动物有关,正确对待野生动物是防病正途

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接受央视专访时表示,目前,武汉两个区集中了45%的病例,而且很大可能是由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2005年有研究结果认为SARS病毒的源头是蝙蝠,并主要锁定在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等种类上。曾经参与过该项研究工作的张劲硕博士就有关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等野生动物是否有关的问题在朋友圈简单谈了自己的看法。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或与野生动物有关,正确对待野生动物是防病正途

张劲硕博士在研究蝙蝠


张劲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馆员,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主要研究哺乳动物分类学、保护生物学,曾在英国自然博物馆、布里斯托尔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主要从事科学普及和传播、科学教育工作。

以下是张劲硕博士的看法,经授权转发: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或与野生动物有关,正确对待野生动物是防病正途

这几天,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有关。现在已有研究团队及国家权威专家表示,与2002年底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亲缘关系很近,推断来源于蝙蝠的可能性很大。相关医学问题,我没有资格讲。

但是我想说,我1998年开始跟随导师、师兄钻山洞、抓蝙蝠、研究蝙蝠,到我2010年转型作科普,那12年间我几乎天天接触蝙蝠,为什么我没有感染上病毒?人与野生动物应该有一个安全距离,吃野生动物是罪魁祸首!

蝙蝠携带各种各样的病毒,但不意味着它们都得病。实际上,它们很健康!病毒和宿主之间本身就有协同进化的关系,病毒依赖细胞生存,宿主死了,病毒也无法继续繁衍。但是人类打破了这个界限,把本不属于我们的病毒引入到我们的身体,病毒在新的环境下变异、进化,形成新的类型,甚至新种!然后开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当病毒把宿主都杀死了,它自己可能也会消失或者变异成一个可以和新宿主稳定存在的状态。

2003年开始,我跟随导师张树义教授以及合作者开展了SARS野生动物溯源工作,研究蝙蝠、果子狸、鼬獾等等。最终,在2005年我们与石正丽教授、王林发教授等人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发表文章,指出SARS病毒的源头是蝙蝠,主要锁定在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等种类上。

我们后来发表不少论文和科普文章,呼吁大家不要再吃野生动物,不要与野生动物有过于亲密的接触。只有野生动物健康、生态系统健康,才可能有人类的健康!但是17年过去了,新型的病毒又出现了,人们吃野生动物的陋习还没有改变!一切噩梦似乎又在重演!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或与野生动物有关,正确对待野生动物是防病正途

中华菊头蝠,张劲硕博士在英国的合作导师Bristol大学Gareth Jones教授拍摄

以上是张博士的专业看法,我想补充的是,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态度经常处于误区,常常走两个极端,一方面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不断的侵犯和盗猎,甚至是灭绝也毫不怜惜,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只强调爱护产生不科学的接触,都是危害很大的。从动物园的肆意逗打,到户外旅游的错误接触都是表现。单从病毒传播的角度来看,常见错误接触包括:

1、食用野生动物。

据网络传出的信息,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里不仅有一般的家禽家畜出售,还有野味,图为一家名为“大众畜牧野味”店的菜单,显示有活狗狸獾、活猪狸獾、活竹鼠、竹鼠肉、活果子狸、果子狸肉等野生动物食品出售。并号称:“活杀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代办长途托运”。在该市场所在的西区六街角落,可见随便丢弃的野物宰杀残余、内脏等。不仅不符合一般市场卫生要求,更增加了病毒传播途径。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或与野生动物有关,正确对待野生动物是防病正途

网上传出的武汉市场野味菜单

盗猎和食用野生动物,不仅是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更严重的是野生动物没有卫生检验检疫,对于动物或人与动物互相传播的病毒是最危险的传播源。即使是所谓的“有证”养殖的部分野生动物,如果检查不严格,也可能混入盗猎的野生动物,普通市民无法区分。不仅是“病从口入”,食用和购买过程接触野生动物的身体、血液、体液等,都有传染的风险。

2、直接接触野生动物。

2019年也报道了内蒙等地出现鼠疫的情况,幸而得到了控制。很多去户外旅游,比如到内蒙、新疆、青藏高原等地的游客,看到草原上常见的旱獭(俗称土拨鼠)甚至包括野兔等动物,觉得胖乎乎很萌很可爱,就上去喂食甚至触摸,殊不知这都是非常危险的。旱獭等啮齿动物是鼠疫病毒的典型携带者,且携带并不危及其本身的生存,而人接触后就可能沾染上鼠疫病毒。鼠疫大流行曾经在1347-1353年席卷欧洲,夺去2500万人性命,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3,被称为恐怖的“黑死病”。​今天鼠疫已经能有效防控,但新的病毒又在不断出现。​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预防病毒传播才是正确办法。​其中常见的户外旅行,要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抱着土拨鼠发朋友圈或者Vlog都是典型的错误行为。另外包括猴子等动物,如果不恰当接触或者被抓伤,也很容易染病。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或与野生动物有关,正确对待野生动物是防病正途

亲密接触旱獭是危险行为

我们在户外旅游,要正确对待野生动物。星语者带队过很多野生动物旅行,最多强调的就是不可直接接触,保持距离。对野生动物敬而远之,才是合适的观赏方式。

3、侵犯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捕捉野生动物。

这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出现的禽流感、非典等流行病例,专家认为都可能跟侵犯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关,除了直接接触处于野生状态的动物,还可能驱使野生动物更多进入人类区域发生接触。至于更多人盗猎、捕杀野生动物、鸟类,其本身也处于危险状态,在缺乏科学防护的条件下接触野生动物活体或死体,都可能染上病毒并携带进入人类传播渠道。还有的宠物商捕捉野生动物当宠物出售,也是导致病毒传播的途径。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可能与野生动物有关,是对人们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处理方式又发出了一次严厉的警告,只有持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既科学保护,又敬而远之,更不要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或者随意亲密接触,既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由发展,也保证人类自身的安全,这才是对待野生动物的正确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