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到底是什麼?

第一個原因:漢字發展還未成型的時候,允許借用同音(近音)的字來表示。第一個原因:漢字發展還未成型的時候,允許借用同音(近音)的字來表示。第二個原因: 記誦轉錄的時候抄錯了。第三個原因:尊重傳統。通假字有好多種。有一些是當時沒有這樣的一個字,就找了一個相同或者相近發音的字來代替,然後,那個字再後來才演化出來。因為漢字還是形聲字比較多,所以這樣的通假字會寫得比較像。比如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就是通悅,這個就是春秋的時候還沒有悅就,就用說字來代替了,至於讀音的話,粵語裡面是挺像的。又比如說,成語【暴虎馮河】,馮通憑。這個可能比較費解,這兩個字寫起來不像讀起來也不像,但是我們看一下憑字的繁體字的寫法【憑】大概就知道為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