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錢人為何不願意和窮人打交道?

心理學:有錢人為何不願意和窮人打交道?

俗話說,富人混圈子,窮人走親戚。那麼如果窮人和富人打交道後,會不會耳濡目染,有能力改善家庭條件了呢,但是我們在生活中,或者一些媒體報道上就會發現,有錢人往往會和一些經濟地位、家庭背景相似的人在一起,基本上很少和窮人打交道,這是因為什麼呢?

心理學:有錢人為何不願意和窮人打交道?

人們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小圈子,每個圈子就是一個小群體,當我們進入這個圈子後,我們的為人處世,態度、對自我的評價等等都會受到這個圈子的影響。

心理學:有錢人為何不願意和窮人打交道?

在這個圈子裡的人,大多家境相似,愛好興趣相投,經歷類似,人生追求也雷同,但是當一個窮人想要走進有錢人的圈子,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洋相百出。話題,生活經歷,娛樂方式等等都是不同的,有錢人張口就是百萬、千萬的生意,而窮人還在斤斤計較一毛兩毛的差價,經濟的差距,導致人們的眼界不一樣,窮人沒有高品質的生活,根本就夠不到有錢人的層面,自然難以融入。

心理學:有錢人為何不願意和窮人打交道?

閱歷的不同,人們的境界和格局就不同,金錢能夠影響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在物質條件充足的情況下,人們會想的更長遠,怎麼做投資能獲得更大的利潤,怎樣讓錢生錢,會考慮很多有益於未來發展的方向,而物質匱乏的人家,只能過一天是一天,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過分的關注眼前的得失,斤斤計較,做事情也會畏首畏尾。

心理學:有錢人為何不願意和窮人打交道?

比如遇到一個好的項目,有錢人會覺得,放開手的做,只要能得益,而窮人會考慮的更多,萬一賠了呢,萬一要等上好久才能盈利呢等等問題,最後就是自己嚇自己,選擇碌碌無為的生活,日復一日的賣苦力度日。做事情沒有魄力,決定不夠果斷,因此窮人仍然是窮人,富人自然會更富,兩種人根本沒辦法相處。

心理學:有錢人為何不願意和窮人打交道?

小編的一位朋友曾經給小編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他的一位妹妹在上大學,因為一位女性朋友因為交男朋友了,所以請吃飯,而她沒去,後來鬧到斷絕關係的地步,當時她也很疑惑,問了周圍其他朋友,朋友只告訴了她一句話“因為你沒有利用價值”。

心理學:有錢人為何不願意和窮人打交道?

因為你在別人的眼裡沒有利用價值就可以隨意的被拋棄,這其實就是社會交換理論的一種。在人際關係中資源的交換是相互的,如果一方一味的付出,而另一方一味地索取,那麼這種人際平衡勢必會被打破,窮人和富人也是如此,窮人沒有什麼資源能夠給予富人,就像我們接濟窮親戚一樣,毫不節制的去付出,最後會養大他們的膽子,依附在我們的身上,吸我們的血,所以社會交往中,勢均力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富人和窮人是沒辦法長期相處的。除非窮人能立起來變成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