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原來是個褒義詞,象徵著榮耀?

衣冠禽獸原來是個褒義詞,象徵著榮耀?

小編最近輔導家裡小朋友寫作業,遇到個解釋詞意的題型,這可難著我了,雖然上了十幾年的學,但畢竟畢業好久了,哪還會解釋詞語的意思啊,能說出個大概就不錯了,於是就上網搜了搜這幾個詞語的意思。

衣冠禽獸原來是個褒義詞,象徵著榮耀?

這一搜可就顛覆小編的三觀了,衣冠禽獸是個褒義詞嗎?竟然還是形容人們有大出息的意思,抱著懷疑的心情,我把這個詞語的衍生,釋義等都看了一遍,才明白了緣由。

衣冠禽獸原來是個褒義詞,象徵著榮耀?

衣冠禽獸原本是個褒義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根據史料記載,明朝政府規定,文官的官服上繡禽,武官的官服上繡獸,而且官員們的品級不同,官服上所繡的“禽獸”也是不同的。

衣冠禽獸原來是個褒義詞,象徵著榮耀?

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鄉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衣冠禽獸原來是個褒義詞,象徵著榮耀?

所以當時只有當官的官員才能穿這樣的衣服,自然人人豔羨,衣冠禽獸也是平民百姓對官員們的讚譽,但水至清則無魚,官場原本就是個漩渦,黑暗腐朽的程度我們難以想象,在明朝的後期,當政的皇帝不作為,官場上的官員腐敗貪汙,人人不做實事,只想著欺壓百姓,宦官掌權,文官愛錢,武將怕死,這些官員再也沒有當時文死諫武死戰的雄心壯志。

衣冠禽獸原來是個褒義詞,象徵著榮耀?

這些官員仗勢欺人,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百姓們更將其視為匪盜瘟神,因此將這些道德敗壞,壞事做盡的官員稱之為“衣冠禽獸”。最早出自明末陳汝元所著的《金蓮記》“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箭”。

衣冠禽獸原來是個褒義詞,象徵著榮耀?

而且在當時那個年代還有一個成語和衣冠禽獸的意思相近,叫做“衣冠梟獍”。梟是一種窮兇極惡的鳥,它為了能夠活下去,不擇手段,還殘忍的將其母親吃掉;獍,也是一種兇猛的野獸,飢不擇食,為了果腹不惜殺死自己父親,當時明朝時期的官員大多道德淪喪,行為卑劣和獸類並無區別,在這個特殊的社會背景、文化環境下,新詞彙,新詞意就此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