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前涼與後趙地圖

歷史上經歷了諸多亂世,其中西晉滅亡到南北朝對立這段時間稱得上是最為混亂的時期之一。這段時間裡,中國的南方地區大部分掌握在南渡的東晉政府手中,但是中國的北方卻處在軍閥爭鬥之中。在北魏統一中國北方之前,共有十六個小型政權先後存在,這是其他歷史階段中都不曾出現過的。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後涼建立者呂光

而在這十六個政權中,僅僅涼州一地就先後誕生了五個割據政權,除了前涼存續的時間較長,且基本保持統一之外。其餘政權都十分不穩定,從建立之後就一直處在頻繁的戰亂之中。而後涼是其中的轉折點。其繼承涼州統治權的時候,涼州的發展是十分不錯的,但是其卻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將涼州原有的生產秩序和治理體系全部破壞,可以說涼州之後的亂世都是由後涼政權造成的。

之所以後涼會在其治理過程中犯下如此大的失誤,主要是由於呂光對於其成為割據首領並無準備,因此缺乏政治理念,也缺乏對於涼州的認知。這讓他破壞了原來存在於涼州的獨特政治體系,使其無法有效控制涼州地區,西涼,南涼和北涼也相繼成立,其實際控制的地區在不斷被蠶食。而且後秦也在東方給了後涼極大的壓力,這個短命的王國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後涼亡國之君呂隆


後涼入主前涼州獨特的政治生態

在分析後涼是怎麼破壞涼州政治生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對西晉建立以來涼州地區的政治形勢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從東漢中後期開始,涼州就一直是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之一,一方面是這裡雜居著大量的羌人,他們經常發動叛亂,消耗了東漢政府大量的財力物力。另一方面則是涼州地區的百姓在和羌人雜居日久之後,變得悍勇異常,而且也不願意聽從中央政府的命令,這讓統治者們十分頭疼。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古代羌人士兵

到了東漢末年,這裡走出的董卓更是成為了摧毀東漢中央政府的罪魁禍首。當時的地方官員邊章和韓遂發動的叛亂也對中原地區造成了不小的威脅。在曹魏掌權時,這裡的叛亂雖然被暫時平定,但是蜀漢卻經常對這裡發動攻擊,導致他們也無法在這裡建立起穩定的統治,涼州百姓對於中央政府依然相對獨立,而且經濟發展也十分落後。

因此在西晉成立之後,他們十分迫切地想要解決涼州地區的問題。當時的涼州問題複雜,沒有什麼是比派一名文武全才前去治理更好的解決方案,於是在經過研究之後,西晉政府派出張軌前往治理涼州,而張軌就是之後前涼領主們的先祖。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西晉名臣張軌

在張軌剛剛到達涼州的時候,涼州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

  • 其一是由於在王莽在位時期,有大量的羌人遷居到了涼州地區,這讓涼州地區的治安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那個時候的羌人還保持著部落制的生活方式,不同部落之間對待漢人政府的態度也有所不同,而其中有不少部落經常發動叛亂。
  • 第二個問題則是由第一個問題衍生出來的,由於涼州地區的混亂讓他們和中央政府的關係十分遊離,這就讓官員在本地沒有實際的地位,當時涼州有許多世家大族,這些人才是涼州的真正統治者。

因此張軌如果想要在涼州立足就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那就是先壓制羌人部落的叛亂,讓涼州地區的生產秩序得到恢復,之後他要和涼州當地的世家大族搞好關係,以保持自己在涼州的地位。張軌作為西晉精心挑選的人才,其能力也是十分突出的,在他到達涼州之後,便訓練了一支具有不俗戰鬥力的地方武裝,並擊潰了羌人的進攻,並且建立起了一系列的防禦工事,讓涼州地區的戰事逐漸平息了下來。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西晉疆域圖

這一戰也讓張軌在涼州地區有了不俗的威望,當地的士族看出張軌是一個值得託付的地區領導者,便主動與其進行合作。而張軌也知道自己必須要搞好和這些士族的關係,於是便在他們之間廣收人才,建立起了涼州地區的政治管理體系。張軌到達涼州後的政績在《晉書·張軌傳》中有如下記載:

"於時鮮卑反叛,寇盜從橫,軌到官,即討破之,斬首萬餘級,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以宋配、陰充、氾瑗、陰澹為股肱謀主,徵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學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視別駕,春秋行鄉射之禮。"

如果說張軌在任的時候,涼州的統治還是一個與當地士族合作的地方政府的話,在張軌去世之後涼州地區的形勢就逐漸向割據勢力發展了。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因素,首先是八王之亂後,西晉政府迅速衰落,並很快被北方遊牧民族所消滅。

雖然司馬睿在建康建立起了東晉政府,但是東晉政府的實際控制地區與涼州的距離實在太遠。這讓其對於涼州的控制十分有限,也無法向當地的官員傳遞有效的命令,這就讓涼州成為了相對孤立的存在。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建立東晉的晉元帝司馬睿

而第二點就是當地的士族也敏銳地發現現在的涼州地區根本無法從東晉政府那裡得到除了聲援之外的任何幫助,這個時候已經沒有為東晉政府盡忠的必要,一味遵守所謂的臣子之節反而有可能導致自身利益的嚴重受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也開始建議張軌的子孫在涼州自立為王,成為真正的割據政權。而張氏子孫也聽取了這些士族人士的建議,建立起了前涼政權。

從前涼政權建立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其與東晉政府建立過程中的相似之處,兩者都是在士族的擁護下才成立的政權,而這也是他們門閥政治路線的起源。張氏子孫在涼州治理的七十餘年中,他們在大多數時間內都和當地的士族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不但和這些士族的後人通婚,還讓他們在政府中擔任要職。這種相輔相成的政治形式幫助前涼穩定了涼州的政治局勢,其生產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恢復。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前涼時期中國疆域圖

不過和東晉的門閥政治發展一樣,前涼的士族在後來也有了奪取大權的野心,因此在前涼後期,其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政治鬥爭,這對前涼的實力造成了極大的削弱。與此同時東方的前秦帝國正在快速崛起,在苻堅的帶領下,他們迅速發展成為了北方最強大的政權,而前涼根本無法與之對抗,只能選擇投降。

從前涼的發展歷程來看,涼州在經過他們的經營之後,成為了中國北方最安定也是最繁榮的區域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後來涼州分裂成了三個國家,每個國家也都有著不錯的實力。而與此同時我們必須關注到在前涼的功績中有不少是涼州本地士族完成的,這股政治力量是不容忽視的,而後涼的快速敗亡也和這些人有著十分直接的聯繫。

前秦對於涼州的治理以及後涼政權的建立

在前面我們提到了前涼雖然依靠著門閥政治的形式延續了七十餘年的統治,並且將涼州發展成了北方最富庶的地區之一,但是涼州與整個中原比起來畢竟還是太小了,因此在前秦發展起來之後,其只能選擇向前秦投降。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前秦雄主苻堅

我們知道前秦的苻堅大帝是一位難得的雄主,作為一名遊牧民族首領,其有著十分寬闊的胸懷和遠大的理想。其希望能夠讓中國走向統一,因此他才會平定涼州地區,也就是說,其並不是為了搶奪涼州的利益才發動的戰爭,這讓涼州地區在併入前秦版圖之後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劫掠,其經濟生產秩序和百姓的生活還維持在較好的狀態之中。

而且當時苻堅將國家的發展重心放在了統一全國之上,其在平定涼州之後不久就開始著手準備攻略東晉的戰事,因此其也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重構涼州的政治體系,他派遣的地方長官梁熙在到任之後也繼續延續了之前前涼的政治生態,在到任之後其與當地的士族進行了積極的聯繫,讓他們參與到了治理之中,這也讓前秦時期的涼州依然是中國最穩定的區域之一。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苻堅剛剛吞滅前涼之後,其將涼州的不少大戶遷移出了涼州,這一方面可能是他想憑藉這個舉動來彌補中國其他地區人口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是他想削弱這些士族對於涼州的影響力,以保證自己統治的穩定性。這也讓前秦時期的涼州雖然能夠保持發展,但是其實力與張氏治下的前涼不能同日而語。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淝水之戰前中國疆域圖

而呂光當時是苻堅手下的將領,其被苻堅安排前往西域政府諸國,完成前秦對於西域地區的征服。由於當時的前秦正處於全盛期,剛剛統一了北方,西域諸國已經將前秦視為了中國的正統統治者,因此他們並沒有與呂光的部隊發生正面衝突就選擇向前秦稱臣。

而此時前秦的局勢卻風雲突變,苻堅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軍隊殺得大敗,前秦的統治也走向了滅亡,先是慕容垂建立起了後燕,之後苻堅也被姚萇所殺,前秦也被後秦所取代。此時的呂光退路已經被截斷,他在經過權衡之後,決定奪取涼州作為自己的領地,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呂光割據涼州的事情在《晉書·呂光載記》中有如下記載:

"光至是始聞苻堅為姚萇所害,奮怒哀號,三軍縞素,大臨於城南,偽諡堅曰文昭皇帝,長吏百石已上服斬縗三月,庶人哭泣三日。光於是大赦境內,建元曰太安,自稱使持節、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隴右河西諸軍事、大將軍、鄰護匈奴中郎將、涼州牧、酒泉公。王穆襲據酒泉,自稱大將軍、涼州牧。"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呂光奪取涼州

而當時的涼州地區雖然富庶,軍事實力卻十分有限,根本沒有辦法和呂光的西征大軍所抗衡,只能選擇向呂光投降。依仗著自己巨大的軍事優勢,呂光佔據了中國北方最好的地區之一,但是其掌權卻是涼州地區衰落的開始。

後涼錯誤的氐人本位路線以及其衰落

在呂光入主涼州之後,其在不久之後舉自立為王,建立起了後涼政權。但是與前涼的建立不同,他在建國的時候並沒有獲得當地百姓以及世家大族的支持。這就讓其統治變得不是十分穩定。為了緩解這樣的情況,呂光采取了氐人本位的統治策略。

之所以呂光會採取這樣的政治路線,除了其本人的民族原因之外,主要是想穩定其對於自己麾下士兵的控制。跟隨其西征的前秦軍隊中多是氐人,因此這樣的政策有利於士兵繼續對自己盡忠。他也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夠控制涼州,靠的就是軍事優勢。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古代氐人士兵

但是前面我們提到在經過了張氏和前秦接近一個世紀的統治之後,涼州地區的士族們已經擁有了十分強大的實力,呂光的政策與他們的利益產生了極大的衝突,因此他們也就展開了持續地反抗,這對於後涼的統治是十分致命的。而之後涼州地區的少數民族酋長和漢族世家也紛紛成立了自己的政權,這讓後涼實際控制的區域不斷縮減,終於到了崩潰的邊緣。

除此之外,氐人本位政策對於後涼政府還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傷害,那就是他們很難挑選出具有治理能力的官員,這讓他們的行政體系十分鬆散,即使中央政府中都很難湊足足夠的官員人數,更遑論地方行政了,而這也是後涼國境內很快就出現其他割據政權的根本原因。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後涼統治者貪圖享樂

而後涼在發現其統治出現了問題之後,他們也沒有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任由自己的領地不斷減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呂光以及其子侄並沒有長遠的政治理想,他們之所以會成立後涼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已經沒有機會返回故土,只能選擇這裡作為立足之地。

因此他們在稱王之後便一直沉溺於享樂,對於政務十分不上心,只希望依靠自己的軍事實力守住統治地位,這樣的領導者又怎麼能夠將涼州治理好呢。在《晉書·呂隆載記》中有這樣的評價:

"金行不兢,寶業斯屯。瓜分九寓,沴聚三秦。呂氏伺隙,欺我人神。天命難假,終亦傾淪。"

曾經作為中國北方最安定地區的涼州也在此之後走向了長期的混亂和分裂,而呂光及其子侄是要為這個結果負有主要責任的。

中國北方門閥政治的代表,淺談東晉時期涼州地區的政治發展

後秦創始人姚萇


結語

在西晉八王之亂後,中國北方就進入了長期的混亂局面,雖然中間前秦的苻堅大帝曾經短暫平定了中國北方,但是在他短暫的統治期裡其並沒有在中國北方建立起穩定的統治體系,因此北方的政局依然處於長期的動盪之中。在這個混亂的局勢下,在東漢時期十分混亂的涼州地區卻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發展形勢,這主要是因為在前涼時期涼州地區出現了與東晉十分類似的門閥政治體系。

這個體系的成功建立主要依靠著張軌及其子孫在涼州地區建立的良好聲望以及他們選擇的與涼州本地士族合作的政治路線。我們知道門閥政治的特點就是關心區域發展,因此這樣的政治制度是前涼時期涼州地區能夠取得告訴發展的根本原因。在苻堅奪取涼州之後,其派遣的官員也繼承了前涼的這一政治路線。

但是後涼的建立者呂光卻摒棄了前涼的成功經驗,出身軍旅的他只看重自身的利益,也沒有長遠建設涼州的打算。因此其選擇了偏向于軍士的氐人本位政治路線,這讓涼州的士族和百姓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而士族和少數民族首領的反抗也很快就將後涼政權送進了墳墓。而這也顯示了在那個時代門閥政治特有的優越性,忽視這一點的後涼政權的快速敗亡也是可以預見的。


參考文獻

1《晉書·張軌傳》

2《晉書·呂光載記》

3《晉書·呂隆載記》

文章內容來自今日頭條號:明浩說史 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