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



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2019讀#59


文 | Dove


“烹飪的學習越深入,我就越發現自己不僅是在做飯,而且也在思考,像中國人那樣思考。“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扶霞的真誠。

作為一個外國友人,她對中國美食文化的體驗、感悟、思考,足以讓絕大多數國人汗顏。


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2019讀#59


這本出版於去年(2018年)的小書,出版後很短時間內就成為了暢銷書。好像還入選了豆瓣讀書評選的2018年的年度圖書。

這本書也在我書架上堆了挺久。一是「譯文紀實」這一系列書良莠不齊,一直有名氣大於質量的擔心,還有我閱讀的時間一般都在睡前——對這些深夜食堂的誘惑,我是拒絕的。

五一假期沒辦法沉下心讀些比較費腦的書,想選一些比較輕鬆愉快的作品,就把這本《魚翅與花椒》翻了出來。


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2019讀#59


(一手拎一隻母雞的扶霞,在嘈雜的中國菜市場裡這架勢毫無違和感)

扶霞·鄧洛普(Fuchsia Dunlop),畢業於劍橋大學,其後於倫敦亞非學院以名列前茅的優異成績獲得中國研究碩士學位。

1994年,扶霞在獲得了英國文化協會獎學金補助後,前往中國四川大學就讀一年;其後又在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接受了三個月的專業廚師訓練,成為該校第一位外國學生 。

這是這本書的背景。

扶霞來到成都後,從川菜開始,一步一步開始了她與中國各地飲食文化的邂逅。


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2019讀#59


書的序言裡,扶霞講述了來中國前對中餐的印象。

這是一個刻板的印象——黑黝黝、黏糊糊的皮蛋、對動物的殘忍、“啥都吃”……

來中國後,好奇心氾濫的作者,堅持什麼都要嘗試一點,一發而不可收拾,開始了她和中國飲食之間的關係演進……

我們的英國貴族女孩,來中國後開發出了一棵新的技能樹——啃雞爪、撈毛肚、嚼兔頭……


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2019讀#59


扶霞用她外國人的視角,重新審視了中國的飲食與文化。

這本《魚翅與花椒》表面是扶霞的中國美食歷險記,它的裡子是關於扶霞從外國人的角度去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過程。

東西文化在扶霞身上小小的碰撞了一下,產生了好多有意思的東西,而這其中很多是我們從小就覺得是見怪不怪的。


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2019讀#59


這本書其實還提醒了我們——

外國人怎麼看待我們的,其實和我們怎麼看待外國人,是一樣的。

畢竟能像扶霞那樣去理解、去感受的畢竟只是鳳毛麟角。

網絡中有看到很多評論是說這本書的作者扶霞是“傳教士”,是“二手販子”等等,其實細想蠻可笑的。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想起去年看的另一本書——保羅·索魯的《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臺版,所以有這個彆扭的名字)


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2019讀#59


作者一路走一路吐槽,倒也記錄了一段十分有趣且值得回味的,改革開放初期的 “眾生相” (除了最後西藏的部分)

我們有個壞傳統,只能自己說自己壞話,如果別人說了就是居心不良。

以其糾結於這些不存在的 “傲慢與偏見”,還不如敞開心胸接納八方來客“吐槽”,大家一起樂呵,何樂而不為。

我們大boss不是說了嘛,文化自信。


Dove,老去的80後,冒牌文藝中年。公眾號ID:Dove_booklist


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2019讀#59


英國妹紙的中國美食歷險記——扶霞《魚翅與花椒》|2019讀#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