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久居城市的人總是渴望迴歸自然,看厭了鋼筋混凝土的“叢林”,自然而然地就嚮往起綠水青山的恬靜和幽遠!我其實就屬於這類人,離開青山綠水時間一長,心裡就癢癢,隔三差五須挖空心思去尋覓值得一遊的地方。久而久之,竟成“惡習”!這不,清明節假期還沒到,幾位“臭味相投”的摯友就已經在謀劃著出遊了。只不過,這次我們還是比較明智,預料到清明節假期可能出現的旅遊小高峰,搞了次錯峰出行。好不容易避開了清明出遊的人潮,我們就在清明假期後的第三天,啟程去往杭州臨安,來次天目山一日遊,就是為了享受“大樹王國”裡的那一份寧靜!

由於計劃是一日遊,基本目標就是要登上天目山的仙人頂。因此,不得不早點兒出發,以便當日返回。清晨五點半,我們一行四人帶齊了簡單的登山裝備,由少年宮廣場出發,經天目山路上杭瑞高速後直奔臨安。本來天還下著點兒雨絲的,車行半路雨居然停了!看來,老天也在護佑這我們這些驢友客了!車子經過一個小時四十分鐘左右的疾馳,上午七點一刻左右,我們就來到了天目山西進山口,停好車子後仔細環顧四周,感覺寂靜無人,看來我們選擇的時間點還是正確的!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首先到達的,當然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禪源寺了。由於當天的目標是登頂,雖然哥兒幾個很想進些香燭什麼的,但還是強忍住衝動,稍事停留後,就一起順著禪源寺背後的一條小路向山上走去。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山上靜悄悄的,只能聽到潺潺的水聲,路兩邊是各種花草、樹木。空氣非常清新。路過三里亭、伏虎瀑、到達七里亭,一路上只看到兩個看山的人。大傢伙一路走著,一路尋著山泉和野花兒,一切都似乎那麼新鮮、刺激!大家走走停停,嬉笑怒罵中緩解了不少登山的勞累。中午11點,我們到了大樹王,天又開始有點兒陰下來了,我們不禁開始在心裡祈禱老天能憋住這場雨!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等我們到達開山老殿,老天還是沒能憋住,又開始下雨了。我們只能先在這的山莊裡點了幾個菜:清燉家雞、香椿炒蛋、天目野芹菜、雪菜筍絲……。菜的味道還不錯,我們邊吃邊等雨停。快1點鐘了,雨終於停了,而且居然還出了太陽。這對我們而言,不得不說是個驚喜吧!我們整理一下行裝,繼續向仙人頂前進。雨後的枝葉顯得格外青翠,再配上紅的、紫的、黃的小花,更加可愛了。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我們在樹林中穿行,走了一段又一段,彷彿沒有盡頭。我已經走不動了,爬四、五個臺階就要站著喘口氣,我今天重複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行了”。爬呀爬呀,山上明顯看出了植被的層次,高大的柳杉不見了,出現了挺拔的松樹。天氣出現了些薄霧,感覺有點兒白濛濛的。我一個人走在最後,耳邊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聲。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由於路上行進得比較慢,我們登上仙人頂的時候,已經是快到下午三點了。這裡只有一個廢棄的氣象臺,我沒有在上面多待,因為四面還是有些霧氣,據說在霧氣裡待久了人體會頗感不適的!再說了,這山中一會兒雨、一會兒又出太陽的天氣,著實讓人消受不了啊!於是,我們在稍作休整後開始下山了,不過心中充滿了滿足感。這時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張旭的一首詩《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臨安天目山遊記

接近四點鐘,我們又回到山腰,又觀看了四面峰,果然是風景這邊獨好。站在亭中可看到四面山色,山的空曠和寧靜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哥兒四個於是相約:今年夏季,各自攜家帶口,一起進駐天目山,來一次七日遊,好好享受一下天目山之夏的清涼和寧靜!

其餘的下山過程就不多說了,反正是回到車上時天色已晚,我們知道得快些返回了,否則杭州城區的高峰時段,可以足足讓大家在車上多呆兩個小時。車子踏上了返程 ,我不禁又透過車窗回望了一眼那片綠色的王國,希望咱們今年夏天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