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仇珠(1530—?),號杜陵內史,仇英之女,原籍江蘇太倉,隨父寓居蘇州。自幼聰穎內秀,受環境薰陶,畫風能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衣紋線條剛健流暢,酷類其父。所作皆細密精研,工筆重彩,意思不凡,擅畫人物、仕女、山水、樓閣,長於歷史故實和功德佛像,傳神入化、素雅豔逸,毫無浮躁媚俗之氣。在吳門女畫家中,其畫可與文俶媲美。

她曾摹李公麟白描《群仙高會圖》長卷,人物百餘,工細秀逸,題款為“仇珠臨第二本”。清代錢大昕跋雲:“杜陵內史濡染家學,寫洛神飄忽若神,一掃脂粉之態,真女中伯時(李公麟)也。”現存世作品約數十件,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女樂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唐人詩意圖》軸、《七夕穿針圖》軸、《白衣大士圖》軸,山東省圖書館收藏《翎毛花卉》冊頁(由五幅絹質花鳥畫裝裱成冊),常熟博物院藏書畫扇面一幅,以及流落民間的《琴棋書畫》圖、《觀音圖》冊頁,杜伯秋藏《觀音》冊頁等。

自明末開始,由於城市經濟的復甦與社會思潮的趨新,古代女性繪畫獲得了空前的發展,無論是關於女性畫家及其藝術的記述,還是女畫家的人數、作品數量都超越前代,在繪畫技藝表現上更是遠勝於以往各代女畫家。這一時期的女性繪畫題材範圍較廣泛,山水、花鳥、人物均有所表現,藝術手法多樣,工筆、寫意、重彩、水墨,精彩紛呈,冊頁、卷軸及扇面等載體形式也一應俱全。儘管由於明清女畫家囿於當時的文化生活環境,以及傳統禮教道德規範等因素的制約,大都沒有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與男性畫家相比尚乏創新意識,但她們的創作傾注了自我的真情實感,帶有女性特有的細膩溫婉的情愫,格調清雅雋秀,從而開闢了迥異於男性畫家的表現女性感情世界的書畫天地,為中國畫史增添了靚麗的翰墨風采。

《畫覽》、《畫言》、《畫學》、《畫史》作為草竹道人與諸位畫友開設的四個專題,與書畫同仁分享古今名師名畫名典名術,歡迎指點交流。投稿我們:[email protected]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畫史:仇英之女,繼父業,精通筆墨之道,“明代女畫家”仇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