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白門樓被擒求饒,曹操帳下智士如雲,為何獨問劉備

呂布白門樓被擒求饒,曹操帳下智士如雲,為何獨問劉備

呂布白門樓被擒求饒,曹操帳下智士如雲,為何獨問劉備

白門樓呂布被擒,曾經先向劉備求助:“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劉備此時就如何進言,早已胸有成竹,且點頭應允。待呂布向曹操求饒,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你怎麼看?劉備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兩次反噬其主,意為不可留)?”既然已經答應幫助求情,為何出爾反爾落井下石?豈是以仁義立足的劉玄德所當為?到底什麼鬼?原來是英雄的劉備,深明奸雄的曹操似乎隨意的“你怎麼看”的厲害之處。

曹操問劉備,可不是元芳怎麼看那麼簡單,明是諮詢,暗是試探,實則內藏殺機,兇險萬分。應是後來青梅煮酒事件的伏筆之一。

呂布白門樓被擒求饒,曹操帳下智士如雲,為何獨問劉備

先看背景。劉備守徐州,接納呂布之後,曹操兩番採納荀彧二虎競食(實授備為徐州牧,因密與一書,教殺呂布。事成則備無猛士為輔,亦漸可圖;事不成,則呂布必殺備矣)、驅虎吞狼(暗令人往袁術處通問,報說劉備上密表,要略南郡。術聞之,必怒而攻備;公乃明詔劉備討袁術。兩邊相併,呂布必生異心)之毒計,結果,劉備兄弟失散,匹馬投奔曹操,正是疑忌未定殺心未消之時。

再看呂布。呂布最無信義之人,多次反噬其主,且自視勇武無敵,傲上鄙下。於是,藉機試探劉備:如建議納降,則劉備有借呂布害己之心,當存英雄之志,必殺之;如建議殺呂布,則劉備真心助己,定無二心。

劉備瞭然,輕鬆繞過。

三國演義就此事附有後人詩論玄德曰:

傷人餓虎縛體寬,

董卓丁原血未乾。

玄德既知能啖父,

爭如留取害曹瞞?

此乃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用百無一能的書生意氣之論,劉備何嘗不想替呂布求情保命,即可在曹操身邊埋下一顆定時炸彈,自己又可得呂布舊部之心,救命之恩,仁義之名。曹操奸詐必然知曉,戕害自己。不如順水推舟,以求信任,以呂布名聲,殺之不會破壞自己聲譽,故建議殺呂布為最優選擇,輕鬆化解挖坑高手曹操的高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