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勤禮碑》怎樣寫才能達到屋漏痕?

樁景悟到


屋漏痕,是自然現象中具有立體且沉厚的線條。能夠寫出屋漏痕的線條,在書法字體上最理想的要屬顏真卿中晚年的楷書作品。據說顏真卿少年家貧,曾以黃土和代墨在磚上臨摹練習書法。實想,泥本身澀,且滯,在較為吸水的磚上書寫,可能一個字寫完,水分就已經被磚吸乾,在磚面只留下濃切後並且呈浮雕般的線條 ,這種線條的形質與屋漏痕可以說如出一轍。



以此為參照,可以想見,屋漏痕的線條用紙一定不會是熟宣,以生宣或半生半熟宣為主。

在用墨上也以濃墨為宜,墨的濃度以不滯筆為準。


墨濃紙吸墨性好的同時還要具備三點:

一是技法要熟,技法熟,運筆方不至於遲滯。不至於洇出線條輪廓外。

二是運筆速度要實,不能發飄。

三是意到,要表現出屋漏痕的線條形質效果,首先要明白屋漏痕的線條是什麼樣的一種狀態和感覺,要得其意。

要從生活中多注意觀察體驗。同時要從範字的臨摹學習中體會。這幾點缺一不可。







翰墨書道


“屋漏痕”是個大家經常說到,但概念又不是很清楚的詞,首先說什麼是屋漏痕,直接翻譯就是雨水漏到屋子牆上的痕跡。這是一種狀態,可以有無數解釋。宋代的姜夔說表示起止無痕跡;也有人說表示線條有變化;還有人說是宣紙暈染的效果,這個不確切,唐朝時宣紙有,但不流行,寫字用硬黃紙、白麻紙更多。

想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看看“屋漏痕”是誰提出的?是什麼時候提出的?“屋漏痕”最早見於唐朝書論《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懷素和尚說了一大堆比喻,顏真卿就一句:“何如屋漏痕?”懷素說:“得之矣!”這裡有個問題,顏真卿沒有留下草書作品,而懷素是草書大家,懷素說的都是以他的草書創作感受,為什麼顏真卿可以一句話打動他?說的不會是草書,而是用筆的方法。很多人也說過,這個詞說的是中鋒用筆。但是中鋒用筆究竟是什麼狀態?為什麼要用屋漏痕來比喻?細讀古代書論會發現,在魏晉時代,幾乎沒有中鋒的概念,雖然人們寫字會用,但衛夫人、王羲之等人留下的書論裡,都沒有提出過中鋒用筆。直到唐代,張旭、顏真卿、懷素等人在書法探索的同時相互談論印證,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等理論文章流傳起來,中鋒的概念才漸漸清晰。其中最有代表性、貢獻最大的顏真卿。顏體的楷書和行書都已中鋒用筆為主,並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就。中鋒用筆和王羲之的拓鋒鋪毫的用筆方式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技巧體系。中鋒的用筆狀態是什麼樣子呢?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載:宋徐鉉善小篆,映日觀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其中,無有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這段記載說出了中鋒寫出線條的狀態。中鋒用筆要求筆尖在筆畫的正中,筆毫凝聚,中間的筆鋒部位力量最大,所以沈括記載筆畫的中間有一縷濃墨。筆鋒周圍的筆毫為輔毫,力量稍輕於筆鋒。中鋒原來是寫篆書的典型筆法,所以人們把顏真卿的字成為有“籀篆氣”,就是因為顏真卿的行書、楷書特別強調中鋒用筆,所以與古雅的篆書產生了某種氣息上的類似。

懷素之所以被顏真卿所打動,就是因為他的草書也是以中鋒特點,細勁圓活,這種風格不用中鋒是表現不出來的。

最後可以揭開屋漏痕之謎了,屋漏痕所說的就是雨水漏進屋子裡,一縷水線從牆頂流下,牆灰有洇水,中間的一縷水線顏色最重,兩邊洇水顏色稍輕。是不是和沈括記載的中鋒線條一樣?(注意,不是宣紙才有這個效果,只要中鋒用對了,毛邊紙等都能呈現。)

這種中鋒的寫法,墨蘸飽了,渾厚飽滿,墨稍枯時蒼茫遒勁,往往在筆畫的兩端有絞轉調峰,加強筆毫凝聚的力量,也就是藏鋒逆入,無往不復。

下面的圖為顏真卿的楷書,行書,與王羲之行書對比一下看看,還有懷素的草書。仔細觀察,自會對筆鋒的不同狀態有所瞭解。






令狐書社


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很高深莫測,好像大多書者都難以達到的境界,猶如葵花寶典級的。由於屋漏痕藝術概念模糊,書寫者難以用墨跡表現,而評論者站位較高,因此,好多人就讓這些莫名其妙的理論嚇扁了,自卑自艾,見不得人。

屋漏痕,顧名思義,讓我想起老家老屋牆上因漏水流過的痕跡:從線條來講,它的直不全是直,由於漏水從牆壁上從上往下的流瀉過程中,水侵浸牆體,流線兩邊不是滑的,線邊有不勻的挫注(由於土牆松硬不一)。從書寫的效果來猜,就是慢寫,然後要筆不均的抖動,通過行筆快慢使墨汁與宣紙浸侵,使墨跡兩邊有頓挫感,而線條又要有流動感和飄忽感,古人在牆壁上寫字,可能理解和運用屋漏痕上有直觀的現象和實踐的過程。另外,因屋漏痕長年累月累積,浮粘在牆壁上有一定的厚度和立體感,這也是線條立體感的追求。再之,就是追求自然,用自然表現書法,讓書法迴歸自然。

所以,要寫出這種屋漏痕,還是要老村的破土牆去采采風,實地考察,深刻理會,再創作。


讀字經


什麼是屋漏呢?記得看過歐陽中石先生的視頻,他在講座裡並沒有演示一個橫劃或豎劃,他只是拿筆點了一個墨點,說:這就是屋漏!

先生解釋了一下,屋漏就是墨在紙上有實的部分,其外側有墨洇出來一點點,這叫屋漏。屋漏不單單是筆法,它是筆法加墨法達到的一種效果!

我們知道古人用墨很講究的,確實有墨法一說,看看國畫就知道了,墨色變化很豐富的。古人沒有墨汁,都是研墨,墨也並非一次用完,硯臺也能保存墨不變質,再寫加點水,墨和水什麼叫適合,古人拿捏的恰到好處。我們普通愛好者今天用墨汁,簡便嘛,但也忽視了墨法。

總之,屋漏是筆法加墨法,如果單純認為屋漏就是靠寫,靠筆法就能出來是錯的。

古人有很多詞彙是形容詞,艱澀難懂。就像金石氣,現在人不理解,也沒有明白老師教清楚,往往走錯路,金石氣沒學到,倒學會了種種做作。

怎麼做到屋漏?我覺得還是先聽明白,自己嘗試,反覆體會才行。學牆上漏水的線條來寫豎劃,那橫畫有屋漏嗎?因為要寫屋漏就把豎劃寫的一波三折,彎彎曲曲的就行了嗎?那是東施效顰,南轅北轍。


tjsjsh


【顏勤禮碑】怎樣寫才能達到屋漏痕?

對屋漏痕的確切定義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準確的

描述,不同書家有不同的解釋,當初古人提出的

屋漏痕之說究竟是個什麼概念,今人很難揣測,對這樣

一個很模糊的詞彙要想得到個特別權威的答案不太可能。

顧名思義,屋漏痕是對漏雨後的牆壁經雨水侵溼後的

痕跡,這種痕跡因為在宣紙的書寫過程中也有類似的

紋路,故被當作一種技法讓一些書家追逐,在我看來

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誤區。

古人們書法的精神內核是追求自然,絕不會人為在書寫

中造出屋漏的痕跡,因為這種屋漏痕和毛筆的自然書寫

毫無關係的,屋漏痕只是一種意外的效果,而不是書家

特意而為,把屋漏痕作為一種技法說事,如同講個美麗

的故事,從藝術評論角度來看當然可以,但從實戰

的意義探討,實在意義不大。

有很多古碑貼經過數千年的風吹雨打,石質老化,殘損

變形自然會留下各種痕跡,屋漏痕也不在少數,這當然

不是最初書家的意思,只不過是大自然送給這塊碑石的

禮物,這種禮物當然會用毛筆近似的表現出來,但把它

表現的自然又舒暢就不容易了,你必須要好好

下一番功夫了。你要面對許多困難,最大的困難是先

找出大家公認的屋漏痕的成功作品。

好好的把【顏勤禮碑】學好就是了,因為我內心真的不

知用屋漏痕來表達【顏勤禮碑】的準確答案,所以我也

不能給你一個答案,此時我只想你也不要再找尋這個答案,

因為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附圖作品:明代唐順之【贈江陰陳隱君詩卷】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明代卷)



素里布衣楊半


屋漏痕,出自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懷素與部彤為兄弟,常從彤受筆法。彤曰:張長史私謂彤曰:孤蓬自振,驚沙坐飛,餘自是得奇怪。﹂草聖盡於此矣。顏真卿曰:師亦有自得乎?素曰:吾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訴壁之路,二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這一段對話是懷素和顏真卿在討論書法的話錄,體現了顏真卿對書法線條的認識,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


很多初學的朋友總會問我什麼篆籀筆法?什麼又是屋漏痕筆法?今天我們來聊聊顏真卿最具有代表的筆法——屋漏痕。


屋漏痕,從字面上我們不難理解,是指雨水順著粗糙的泥牆緩緩地蜿蜒下注,從而在牆上留下的不規則、遲澀、沉實、圓活的痕跡。因此,屋漏痕的運筆首先要強調中鋒行筆。


古代書法家有很多關於對屋漏痕的理解。

宋人郝經《敘書》講:大抵皆藏鋒隱骨,含蓄態度,謂屋漏痕、錐畫沙,皆言此意也。

豐坊在《書訣》也說: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則如屋漏痕,言不露未角也。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餘近來臨顏書,因悟所謂折釵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之。魯公直人山陰之室,絕去歐褚輕媚習氣。

東坡雲:詩至於子美,書至於魯公。非虛語也。顏書惟《蔡明遠序》,尤為沉古。

可見,屋漏痕受到了很多書法家的追崇和喜歡。屋漏痕,強調中鋒行筆,而中鋒行筆又體現出圓潤、澀辣效果。


王羲之在《記白雲先生書訣》中說:“力圓則潤,勢疾則澀。”即用筆時須圓而遒勁,乃得滋潤;筆勢須快而爽勁,乃得澀辣。如何才能實現“澀辣”?澀辣,因澀生辣。“澀”的出現是對“屋漏痕”現象中水與土牆的摩擦力的引申。當用毛筆進行書寫時,書法與紙面也會有摩擦,當行筆加速時,摩擦力越大;反之,則需要沉著行筆,在筆畫的提按上進行“澀”的表現,同樣得澀辣用筆。澀,是建立在中鋒用筆之上,而澀勢多彰顯在行筆過程中的頓挫,既沉著又流暢,既凝練又飛揚。


“屋漏痕”所呈現的是:起始端皆圓,雨水順著粗糙的泥牆下注的過程中,會根據土牆的質地密度的不同而改變向下衝擊的速度與方向,節奏感非常強烈,有急有緩,有粗有細,曲中有直等形態,但是雨水下注的過程,水所行駛的方向始終與形成的線痕的中間保持一。


雨水順著粗糙的泥牆下注的過程中,這和我們用宣紙寫出的效果是一樣的,要想達到屋漏痕的效果,除了要做到中鋒行筆,還要做到筆和紙接觸所體現出來的輕重、緩急、曲直以及富有節奏感的書寫效果。筆尖保持在線條的中心部位,這樣在宣紙上,墨跡向兩邊滲透的寬度相同,這樣的筆畫問看起來富有立體感,線條厚實,凝練,力透紙背。


很多初學者在臨寫的過程中,最容易忽視的不是中鋒用筆而是富有變化和節奏感的書寫形態。


顏真卿無疑是中國書法上具有重大貢獻的書法家,他打破了二王鼎立的局面,對宋元明清的書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