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做企业,及做事业之间的悖论(下)║干货

做品牌,做企业,及做事业之间的悖论(下)║干货

做品牌,做企业,及做事业之间的悖论(下)║干货


做品牌,做企业,及做事业之间的悖论(下)

重剑无锋,“道”篇----经营逻辑jy9000138


(接中)

很多服装公司的老板,开了几家店(数千家店的也一样)就认为自己是在做品牌,他们(这这些公司的老板们)以为做品牌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只有他们才能做得出来,以致做出很多很多出格的举动来。像“海澜之家”,明明在做低端市场的生意,却一定要学习LV,要永不打折;像“拉夏贝尔”,根本就没有把经营延伸到产业链上游,却一定要做中国的ZARA,要做多品牌及全直营扩张;像“美特斯邦威”,就更不得了,明明做得是针对青少年的休闲装,却非要搞定全中国的消费者。当然,实际问题远不仅限于此。

芸芸众生,相,各异。

注解:本质上讲,品牌,是一个被别人认可的标识。只有被别人认可了,才能称之为品牌(当然,不被别人认可,也是品牌,只不过这个品牌仅仅是一个标识),因为被别人认可,才能显性出价值。

这个别人,是指除老板及股东以外的所有人,包括员工、合作商、社会及消费者。

得到员工的认可,老板及股东的愿景(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会得到延展;得到合作商的认可,公司的产品会更有竞争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公司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道理,你懂得。

所以,所谓做品牌,根本就不是老板及股东的一厢情愿。俗话说,大道至简、大理在情,不明白这个道理,又怎么能做的好品牌?!


做品牌,做企业,及做事业之间的悖论(下)║干货


其实,无论你如何做、怎么想?大家都是品牌,你不会、也不可能比别人的“强”(同等定位)。品牌,就一个名称,仅此而已。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品牌真的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很简单,业绩好,品牌就出来了;业绩不好,品牌就没落了,显现品牌价值的是公司利润和股票市值,哪里有什么中国服装界老板们的神神道道、咋咋呼呼?!

关于品牌的定义,不知理解了没。如果没有理解,后面的文章,就不要看了,看了也是白看。

第二个问题:如何做企业?

做企业,更简单,就是做买卖。买和卖,低价买进来、溢价卖出去,实现差价盈利,仅此而已。

品牌是一个名称,企业就是买卖,这么简单地道理,非常搞高的那么复杂?!复杂到这些“大企业”的老板创业数十年,终将落得晚节不保?!希望不会,但可能会,谁知道呢?

不过,不管老板们知不知道,中国市场可能不会再给它们机会,消费者可不管你是中国老板还是国外品牌(由此,凡是梦想依托“民族品牌”就能取胜的,就有点“稚气未脱”了)。不信,你只要有心,且能看得懂,看看那些“怀揣伟大梦想的”上市公司们的财务报表吧,堪称是“漏洞百出”的利益万花筒……

注解:老实说,有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是因为金融机构也是企业,它们也需要赚钱,而不是因为这些上市公司有多大的投资价值。如果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很多上市公司的做法,真的犹如皇帝的新衣,早已“赤身裸体”,可叹、可叹、可叹……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