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ory】三大產業“疫後超車”②

如今,在經歷了“新冠”風波的衝擊後,復工復業的浪潮讓原本滯緩的市場再度“湧動”起來。

在疫情影響下,各行業重新洗牌。那麼,我國重點扶持的三大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這些產業內的中小企業在疫情的衝擊下,其資本和發展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同時疫後的市場是否存在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呢?

本週《華東科技》封面故事,帶你一起走進《三大產業“疫後超車”》。

【T.story】三大產業“疫後超車”② |“破舊立新”中的生物醫藥

02“破舊立新”中的生物醫藥


作為我國重點領域之一,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鏈完善”一直是各方聚焦的話題之一。此次新冠疫情突然而至,彷彿是向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展開挑戰那般,讓全國的各醫療機構、科技企業都迎來一次“大考”。

在疫情的衝擊下,生物醫療企業更多是為前線“戰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而伴隨著復工復業浪潮的到來,正如2003年非典疫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一樣,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也對生物醫藥產業的升級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這樣的機遇體現在政府對衛生事業投入追加、中醫藥持續紅火、檢驗行業高速發展以及家庭醫生分級診療模式深入發展等多個方面。不僅是傳統的防護產品,如口罩、電子體溫計、空氣消毒機、多次循環電子口罩等將日益普及,線下健身館、健身器材等也因此受益。同時,生物醫藥技術、醫院診療水平的加強與提高也將受到更大的重視。

可以預見,我國生物醫療產業將通過轉化此次疫情帶來的危機,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從而實現逆風翻盤。


“重壓”下的補漏和迭代


當下,有不少聲音認為此次疫情為生物醫藥產業“提速”,那麼對於創業企業而言,在抗擊疫情的背後,其經濟收入和企業發展是否收到影響。

對此,漕河涇開發區生物醫藥企業之一,上海百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問下簡稱“百傲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朱濱認為此次疫情給整個產業帶來的影響有“利”,也有“弊”。

“從利的角度而言,由於此次新冠肺炎的影響,公眾對於生物醫藥產業有了更多的認知,包含核酸檢測、醫藥防護等,這對於整個產業而言,帶來十分正面的影響。”朱濱說,“從弊的角度而言,我認為此次疫情對於整個產業衝擊不小,因為封閉和管控,對病人前往醫院和醫療機構就診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也造成一些醫藥相關產品的產銷停滯。”

回顧整個疫情的風起雲湧,不可否認的是,生物醫藥產業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此次疫情牽連甚大、影響甚廣,是否暴露出我國醫療體系原本就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呢?

在朱濱看來,此次疫情暴露出當前醫療體系的一些漏洞,諸如此次疫情大規模擴散的一部分原因在於:基層醫療機構對於疾病的檢驗檢測能力不足,對於重危病情及早發現、及早預防有一定程度上的疏漏。因此,“如何補短板”便成為了當下生物醫藥產業的主要課題。

2020年的今天,中國的醫療體系已經今非昔比,檢測手段、醫生數量及水平、治療水平、醫療保險體系等均取得長足進步,但本次冠狀病毒疫情也讓我們看到了現有醫療機構的部分能力缺失,以及大量病人湧入之後的有限承載能力。

春節期間,作為一家長期專注於臨床個體化用藥基因診斷產品及配套設備的高新技術公司,百傲科技利用自身技術儲備,結合技術優勢,組織技術骨幹集中攻關,立刻投入到疫情防控這場“全民戰役”中,瞄準個人防護和早期診斷,加急研發防疫類產品。

“在這次疫情中,應急上市的產品暴露出不少問題,如核酸檢測試劑盒檢出率偏低、採樣技術需更完善、檢測時間長、操作複雜、自動化程度還不夠高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積極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不僅是應對此次疫情,也為今後城市日常醫療需求作準備。”朱濱說。

目前,對於當前產品暴露的問題,百傲科技已經在“樣本保存液”、“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和“自動檢測設備”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其中,針對檢驗實驗室暴露出的重壓,百傲科技通過研發新型智能檢測設備來為實驗室減壓減負。

對於醫學實驗室的重要性,據新華社消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要提高檢測確診能力,縮短檢測時間,從全國疾控系統調派檢測力量支援武漢,允許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因此,醫學實驗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前,具備疫情檢驗資質實驗室的醫療機構比較少,同時設備應用也需要專業的醫技人員,這在疫情時期十分緊缺。”朱濱說。

為了改善這一情況,百傲科技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法基因檢測技術平臺,全力開發無需提取病毒核酸的基因芯片檢測試劑盒;充分發揮基因芯片檢測通量大、方法穩定、結果準確的特點,並且檢測過程全自動,無需人員介入,這將較大改善檢測人員短缺、防護不夠、檢測效率低下等問題。

此外,百傲還研發了諸如“液體防護手套”等其他醫療防護產品。該手套使用後能快速在手上形成一層防護膜,相當於帶上了“隱形防護手套”,能有效隔絕、殺滅病毒和細菌,而且可以直接用水清洗,使用過程非常便捷。目前百傲科技正委託第三方按照國標測試。

朱濱表示,儘管此次疫情對於企業衝擊很大,但是針對之前暴露的醫療產業問題,他們立刻著手開發與疫情相關的產品,一方面恢復企業的運轉,另一方面滿足當下市場的需求。

眼下市場正在復甦,受到疫情衝擊的企業也在伴隨復工復業的浪潮慢慢迴歸正軌。可以預期,正如03年非典那般,疫情產生的影響是暫時、情緒性的,而不是方向性、趨勢性,相信隨著生物醫藥企業的不斷創新,在2020年下半年的市場將充滿更多機遇。


與前沿技術“越走越近”


冠狀病毒疫情的突如其來,讓我們看到了現有醫療機構的部分能力缺失,以及大量病人湧入之後的有限承載能力,這些痛點的背後所隱藏的,不僅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閉環優勢,同樣也有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重大發展機遇。

其中,人工智能、數字科技、3D打印等前沿技術與生物醫藥產業“越走越近”。

對此,朱濱認為這些新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將有很大的市場前景,他談道:“百傲科技目前正與復旦大學及多家醫療機構保持著密切的產學研合作,通過這些合作期望未來能提高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介入,通過機器人自動化進一步完善當前的醫療環境。”

對於生物醫藥產業融入其他前沿技術,記者從百傲科技所在的上海聚科生物園區

瞭解到,不少生物醫藥企業有著相似的心聲。

上海數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遠程心電網絡產品被徵集入選上海市人工智能企業疫情防控產品和解決方案。該產品可實現對12導靜息心電圖的“分佈多點採集、遠程集中診斷”模式,從而提高心電診斷效率,讓醫生儘可能遠離病區、遠離感染源,能夠起到儘量保護醫生的作用,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在與芯片技術的結合上,臻準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秉持“讓檢測更簡單”的理念。其AccuONE系列數字PCR產品採用芯片式技術路線,將病毒核酸完全封閉在芯片內進行檢測,減少交叉汙染,保證了結果的準確和操作人員的安全。而且,已完成檢測的芯片可以在2至3個月的貯存時間內反覆讀取,有利於結果追溯。芯片表面具有唯一識別碼,可與每個患者的信息一一對應,便於追溯和管理。

上海邁景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納米科技、生物科技領域內的技術成果轉化和產品開發。其

技術成果“納米磁珠”在此次疫情發生後,可實現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的高效分離、捕獲與快速檢測,被應用於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

可見,生物醫藥產業與前沿技術的協同創新,或將能進一步推動我國醫療體系快速進步,推動我國醫療機構進一步開放、推動一批新興產業快速發展,與醫療機構形成互相協同、互相補充的產業格局。

另一方面,當前國際疫情全面爆發, 不少生物醫藥企業將國內疫情期間的技術成果共享出來,為全球抗疫貢獻出一份力量。比如復星醫藥聯手國際知名mRNA療法企業BioNTech共同啟動新冠疫苗戰略合作

據復星醫藥官網消息,復星醫藥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談道:“新冠肺炎疫情仍繼續在全球範圍蔓延,潛在的大流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應對,並且我們彼此都熱切期望能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BioNTech擁有全球領先的mRNA技術平臺,儘快研發推出針對COVID-19的疫苗產品,從而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百傲科技也將國際合作作為未來企業發展中的一環。朱濱告訴《華東科技》記者,百傲科技將與“瑞典機器人谷”等國外知名人工智能機構和企業展開合作,探索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結合的“新路徑”

如何把握未來的市場機遇?對於各個生物醫藥企業而言都是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然而堅持創新戰略,加快創新研發的力度,為社會貢獻更多好產品,這些是不變的方向。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生物醫藥產業正在多元化地發展,持續提升產業互聯網能力,通過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提升遠程操作能力,相信與其他產業結合後獲得的新突破,有助於中國未來更從容應對各類疫情的到來。


Link+


上海市政府《促進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年)》

為加快推動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美好需求,該行動方案提出的總體目標為:到2020年,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申報上市藥品50個以上,申報上市三類醫療器械產品100個以上;創新能力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基本建成亞太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高端產品研發中心、製造中心、研發外包與服務中心和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現代藥品和高端醫療器械流通體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國泰君安《醫藥生物行業2020年度投資策略報告》

需求週期與產能週期共振,CRO行業進入黃金髮展期:2020年中國醫藥研發生產外包市場規模有望達218億美元,未來五年行業複合增速有望達到20%以上,受益於全球研發支出穩步增長、國內創新崛起,行業整體保持較高景氣度,龍頭公司在人員和產能上均處於擴充週期。產能持續釋放疊加需求週期共振,推動CRO行業進入黃金髮展期。

國內創新升級爆發,全方位助力國內新藥崛起:持續數年的藥監改革正在進入邏輯驗證期,企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CRO公司將成為其升級的核心助力。而國內醫藥產業融資持續火熱,一批自帶項目但缺乏全流程研發能力的創業公司將趨向於尋求CRO公司支持。

(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



作 者:俞靈琦

編 輯:魏 路


【T.story】三大產業“疫後超車”② |“破舊立新”中的生物醫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