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今年以來全球能源市場發生鉅變,既有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原因,也有中東地緣政治的發展因素。根據筆者長期在金融市場的投資經驗,以及在紐約大學能源研究項目,科羅拉多大學全球商品研究中心等地的研究和教學積累,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給大家提供相對全面的分析,並對原油市場的下一步發展提出一些展望。


原油為什麼出現崩盤式大跌?


筆者一直認為重大歷史事件會加快歷史趨勢的發展。就像購物中心在全球衰落是個大趨勢,大家越來越多的選擇在網上購物。


各國政府在新冠病毒爆發後的封城等舉措,加快了購物中心的衰落,加速了網上購物的轉化。全球產業鏈重組也是大趨勢,新冠病毒爆發同樣加快了這個趨勢。這次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對於全球金融市場,包括原油市場的影響,也是一樣。


原油市場整體供大於求,價格疲軟,並逐步被新能源取代是個長期趨勢。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秘書長曾經在前年說過:目前的原油市場的熊市是他個人職業生涯以來最慘的一次,但是他看不到回到牛市的條件。

從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結束後,各大類資產整體都有很大恢復,包括美股都多次創歷史新高。但是,原油價格一直萎靡不振,在新冠病毒爆發前,市場就面臨供大於求的結構性問題。新冠病毒爆發後,對於能源的需求一落千丈,市場確實存在下跌的條件。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截至到2019年四季度的全球原油供求情況)

從上圖可以看出,過去5年全球原油產量不斷上升,持續高於需求的增長情況。每個季度都有過剩的原油生產出來,進入儲備。可以說,原油的產能過剩是個結構性問題。原油這幾年產量大幅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國的產量飛速上漲。過去十年,美國從原油進口國已經徹底變成原油出口國。隨著採油技術的不斷創新,美國的原油產量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現在預期在今後十年內,美國的原油產量將會超過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原油生產國:沙特和俄羅斯的總和。在這種情況下,沙特和俄羅斯需要爭奪剩下的原油市場。

全球原油產量上升的另一個原因是最近幾年中東和北非地區相對穩定。從伊拉克,到利比亞,這些過去被戰爭和衝突中斷的產油國的油田不斷恢復生產,實際上在大盤前幾年的全球原油市場弱平衡狀態。這些產能的上升,對於原油市場的供應過剩問題是雪上加霜。


新冠病毒對於能源需求的影響


原油被銷售到下游進行加工成成品汽油,柴油,煤油等,最終被工業企業,交通運輸,消費者等購買。數據顯示全球能源生產出來後,98%的用途是交通運輸。包括航空業,公路運輸,海運,也包括消費者的通勤用油。由於新冠病毒的爆發,全球航空業陷入困境。目前全球的跨國航空旅客運量下降95%,各國國內的航空運輸下降70%左右。很多中小航空公司已經宣告破產,包括英國的Flybe航空公司,美國的Trans States 航空公司,指南針航空公司等等。對應的航空業的能源需求可以說是斷崖式下降。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美國 Trans States 航空公司,照片來源:蓋蒂)

筆者看到的數據顯示,全球各國合計每天的商業航班數量在今年年初是11萬架次,目前是每天2.8萬架次航班。包括各國國內航班和國際航班的總架次減少了75%。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全球每日航班量,數據來源:Cornerstone)

隨著全球貿易停擺,海運業的油料需求也出現暴跌。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各國開始要求職員在家上班導致居民開車裡程數大幅下降。因此,日常的加油站的汽油和柴油的需求也是大幅降低。下一步,即使各國開始逐步復工,很有可能很多公司會繼續鼓勵員工們在家上班。復工後相對而言,對於能源的需求可能難以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下圖顯示的是今年的美國油料需求減少1百50萬桶,中國減少接近80萬桶,其他發達國家減少80萬桶,印度減少40萬桶,其他發展中國家減少約20萬桶。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主要經濟體的油料需求大跌,數據來源:Fitch)

中東地緣政治問題


中東地區一直是全球的火藥桶,有大量的熱點地區。既有主要宗教之間和宗教內部教派之間的衝突,也有各大國勢力的干預,還有包括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互相的貿易制裁和衝突。過去十年原油市場的長期熊市,特別是2015年的原油暴跌,已經導致眾多中東國家的外匯儲備大幅下降。比如沙特的外匯儲備就在過去5年下降將近50%。各國財政赤字緊張導致了對於能源出口的創匯需求更加強烈。實際上,全球原油市場已經陷入增產,降價,資金短缺,繼續增產,繼續降價的惡性循環。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沙特外匯儲備,數據來源:沙特金管局)

與此疊加的問題是俄羅斯的經濟內外交困。從2017年開始,俄羅斯的非原油出口斷崖式下降,特別是去年俄羅斯的出口下降20%。原油出口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不斷增加,因此俄羅斯需要和中東國家爭奪原油出口市場。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俄羅斯出口最近三年的大幅下降,數據來源:Daily Shot)

全球原油市場展望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觸發的全球經濟衰退已經在我們眼前發生,對應的原油需求疲軟乃至下降已經勢在必行。因此,筆者認為短期內,原油市場的結構性熊市仍然會繼續。長期而言,包括特斯拉等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不斷上升,對於原油市場也是負面因素。特斯拉的董事長,鋼鐵奇人馬斯克曾經說過,特斯拉不是汽車製造商,而是能源公司。特斯拉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企業之一。特斯拉的大量太陽能電站都可以直接用於給特斯拉汽車充電,形成閉環,繞過汽油能源的產業鏈。由於電動車對於環保的優勢,可能在今後很多大城市的公交車,出租車,家庭用車都會轉換為電動車。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因素都是原油市場的負面因素。比如墨西哥

,作為一個傳統原油生產國,最近十年的產量不斷下降。而且在歐佩克上週的大會上,墨西哥最後也表示減產原油。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墨西哥月度原油產量不斷下降,數據來源:Cornerstone)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的原油產量受到價格大跌的影響,已經出現油井數量迅速減少。2014年頁岩油油井的峰值數量是1600口油井。今年以來,油井數量已經降低到500口左右。油井數量的大幅減少意味著短期的頁岩油產量將會下降。當然,一部分油井數量下降的原因是能源生產商的效率提高,單口油井的使用壽命和產量上升。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美國原油油井數量變化統計,數據來源:Baker Hughes)

美國的大量中小型能源生產商都是風險評級比較差的高收益債券發行人。最近的原油價格暴跌已經導致高收益債券價格暴跌,中小能源商破產潮出現。因此,在目前的原油價格上,他們很難繼續通過發行高收益債券來融資,因此預期產量下降。


華爾街的財務報告研究證實頁岩油的生產成本在40-45美元一桶之間。因此,只要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一桶,美國的產量將會迅速下降。一旦原油價格低於20美元一桶,絕大多數產油國都會停止生產。


對於大量歐佩克國家而言,他們需要原油價格在70-100美元之間才可以實現財政平衡。或者說,只要原油價格低於70美元,大量原油出口國需要繼續賣出他們的外匯儲備投資,來支付食品,和其他進口需求。最後,如果原油價格高於115美元一桶,需求將會出現萎縮,其他能源來源將會替代油料。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原油價格的三個核心點位,數據來源:Cornerstone)

總體來看,筆者對於原油市場短期和中長期都是相對看空。原因主要是供大於求的結構性問題,全球電動車等新能源的替代效應,已經新冠病毒導致的需求長期疲軟。當然,由於生產成本,地緣政治等因素,原油價格在目前的價位上已經處於極端低位,產能削減勢在必然。今後原油市場很有可能震盪為主,但是價格區間的上限和下限都相對明確。


陳凱豐:原油市場出現崩盤式大跌,結構性熊市仍會繼續

陳凱豐

陳凱豐博士,美國匯盛金融(Horizon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紐約金融論壇(NYFF)聯席發起人,同時在紐約大學、紐約佩斯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商學院紐約中心任教。目前是紐約經濟俱樂部會員,佈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委員,BaySound智庫專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