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我也饞

近日巴西戰隊美女輔助Mayumi非常的火。她的實力確實還算可以,但火起來的原因難道是因為這個小姐姐在lol職業賽場上的表現嗎?顯然不是,她火起來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她是為數不多的女性lol職業選手,而第二點或許更關鍵,她的外貌特別是身材非常不錯。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通俗點說,就是饞她的身子或者是“我好了”。從各大網站下面的留言就可以清楚知道這一點。在男玩家佔絕對統治地位的lol中,一個美女的吸引力有多大不需要多說。特別是這個美女還是亞裔並有非常不錯的身材,並且還是職業選手。這幾個要素組合在一起對於男玩家吸引力就很高了。

但這有什麼不對嗎?畢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確實沒錯,你饞她的身子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你不饞她身子,反而有點奇怪。但可以看到,玩家們評價一名女職業選手並不是以技術為首要前提,而是把好不好看作為了關注的重點。而對於男職業玩家又有多少人先關注他長得帥不帥呢?哪怕長得不帥,但是隻要技術好一樣會有一堆人崇拜。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愛了愛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反駁,女性玩家也可以打電競,畢竟菜才是原罪而非性別。女玩家如果打得好一樣會受到尊重。可事實上,能在無性別限制的重要電競賽事上拿下總冠軍的女性非常少。

從生理上,女性的反應力就不如男性玩家,在操作較為複雜的遊戲中很難戰勝男性。這種差距在體育賽事上很明顯,比如國足雖然不太行但絕對實力也遠遠比女足強。如果忽略身體上的差異強行進行對抗,那是沒有意義的。這也是為什麼女足成績如此好也難以獲得大額的廣告代言。因為女子比賽的觀賞性遠低於男子比賽,看看wnba能扣籃的女性有幾個?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所以在電競圈子,大家重點關注男性選手我覺得沒有問題,這是合理的選擇。但我們在忽視女性的時候,是否又想過用公正的態度去對待這些弱勢的群體呢?或許你說這是女權,但這實際上只是為了使廣大玩家能正確認識女性電競玩家而已。

不管她長得是不是很漂亮,她都是一名職業選手,我們更多地應該討論她的技術風格和操作。而不是對著幾張照片評價,甚至是對於別人和男朋友的照片進行yy。她首先應該被當作一名職業玩家來對待,而不是男人們鐘意的花瓶。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yy是不對的

看著這幾天撲天蓋地的討論都是圍繞她的身材和相貌我還是有點感慨。雖然我也不是女權主義者,但一個職業選手如果只是因為自己長相才能火的話並不算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還記得漫畫家夏達曾經說過,大家不要過於關心她的長相,而希望大家多關心一下她的作品。夏達老師的《子不語》確實不錯,當然人也好看。只是在中國這個男性思維還比較重的環境下,優先關注外貌永遠是正確的。一個工作認真負責的女人是很難比一個長得好看的女人更受歡迎的,除非這個女人也好看。而對於男性來說,又有幾個人希望自己是因為長相而獲得成功而不是因為能力呢?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夏達的這組廣告真不錯

或許你可以反駁我,這些女性你都是因為她們能力出色進而關注到了相貌。那Liooon又有幾個人認識?她作為爐石傳說的首位女性特級大師賽冠軍,也是中國的首位單人冠軍,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遊戲媒體對於她的報道並不多。而對於她的討論甚至在爐石圈子中都沒有達到爆炸級。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要是她也是一位長相清純、身材火辣的萌妹子,是不是整個情況就不一樣呢?

“中國第一位美女爐石冠軍!”“萌妹子也有技術,專訪爐石冠軍XX”,這樣的新聞會不會鋪天蓋地?而下面的評論會不會是這樣“我不是饞她的身子,我是想學她的技術!”

誠然爐石並不是一個靠手速和反應的遊戲,有女玩家奪冠也並不稀奇。國內的白澤、哀綠等女性玩家都有不錯的實力,絕不是花瓶一樣的人物。但很遺憾,在這裡並不是技術好就能引起男玩家們的注意。男玩家們對於那些桃色新聞的興趣遠超你的想象。比如最近的半藏森林和孫一峰。

Liooon在採訪時曾經說過,當她獲得國服黃金賽亞軍之後給國內某知名電競俱樂部投去了簡歷,希望能夠轉成一名真正的職業選手,但卻遭到了對方的婉拒。結果兩天後,她聽說對方把比賽的第三名(男)給簽了。這難道不算是性別歧視嗎?就是在奪冠之後,也有玩家在推特攻擊她“女性只能在這種由概率決定的遊戲中獲勝。”誠然爐石的概率是個無法避免的問題,但以此來質疑女性奪冠的含金量顯然有失偏頗。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其實她都還算是幸運的,至少自己的實力已經得到了證明,就算遭到主流男權的排擠也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日本首位職業女選手百地裕子就沒這麼幸運,她作為格鬥類的職業選手每天不僅需要進行嚴苛的訓練,同時還要負責家中的家務。據報道她每天的工作時間居然達到了難以置信的二十個小時(存疑)?而國內很多所謂的女子戰隊就更是悽慘,技術水平本就不高甚至比很多觀眾水平都差。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女選手還長得不漂亮那麼要依靠什麼去吸引觀眾和贊助廠商呢?特別是moba類遊戲,你看女子比賽難道是為了學技術嗎?這也導致這些所謂的女子戰隊就和創造101一樣,更像是一個女團而非職業戰隊。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而企鵝智庫今年的《全球電競運動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將擁有超7500萬的核心電競愛好者。其中女性佔比近三成。但我們叫的出名字來的女性選手卻寥寥無幾。甚至女性電競觀眾的第二大觀看原因是這樣寫的:社交需求,陪同觀看。

其實女性的角色是主播、是解說、是觀眾還是選手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的是我們怎麼看待她們。在很多職業比賽中,女性戰隊的標籤就是年輕靚麗,依靠美貌吸引觀眾而非技術。這樣的行為難道就不是物化女性嗎?

或許大家覺得很正常,女性本來就不怎麼喜歡玩遊戲,這些女子戰隊不過是取悅男性觀眾的產物。她們以後遲早會轉型到主播、解說等職位,技術什麼的不重要。可你不知道的是女性玩家到底有多大市場?她們在電競中又有怎樣的追求?這是很多男性玩家都沒有想過的。


女性遊戲市場有多大?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根據著名的遊戲數據研究機構newzoo的數據。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年齡在10-50歲的人群中,有將近44%的遊戲愛好者是女性。這些女性遊戲愛好者中,如果按照Gamer Segmentation的劃分系統去劃分,人數佔比排名第一的女性人群是時間填充者這一畫像,佔總女性遊戲愛好者的23%,遠低於全球範圍內的女性畫像佔比36%,不過這依然還是遠高於中國男性時間填充者12%。

時間填充者是指那些用遊戲打法時間的人。他們對遊戲視頻以及電競內容幾乎沒有什麼興趣,只會在有社交需要以及閒的沒其他時間乾的情況下才去選擇參與遊戲。例如在通勤的地鐵上或者在排隊等餐過程中和朋友一起玩一把《王者榮耀》或者《開心消消樂》。

而第二多的女性遊戲人群屬於終極玩家,佔總女性遊戲愛好者的20%。而中國在這部分上的數據遠遠高於全球範圍內的女性終極玩家9%的數據。而終極玩家作為中國男性遊戲愛好者中最大的群體,所佔男性玩家角色群體的比例為24%。而和女性終極玩家佔女性遊戲愛好者20%相比,可見在核心玩家方面男女的性別差異並不如想象中大。

終極玩家涉獵涵蓋市面上的大多數遊戲,會在遊玩和觀看中投入個人生活佔比極高的時間與金錢。同時他們也有穩定的收入來支持自己的業餘愛好,在遊戲硬件/軟件以及外設上的投資都比較捨得。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所以各位憑什麼就說女性不玩遊戲?女性天生就不適合打遊戲?女性同樣可以是硬核玩家,同樣可以把男性按倒地上摩擦。她們的消費能力和遊戲慾望並不在男玩家之下,只是在男性主導的遊戲世界中,她們的話語權並不多。當然有一個地方除外,那就是女性向遊戲。

女性向遊戲

其實純粹的為女性製作的遊戲並不多,更多的是滿足了女性某些需求的遊戲。《2018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對女性市場進行過深入的調查,其中2018年女性用戶消費排名前10手遊十分多元,諸多元素都有所涉及,並不只是那些帶可愛、休閒、戀愛、養成等內容的遊戲才能夠打動女性玩家。而時間填充型的女性玩家恰恰就不會被遊戲的品類所限制。她們在選擇遊戲方面可能更加從眾,或者更傾向於具備優秀社交系統和內容的遊戲,言外之意,她們希望遊戲帶來的是更加廣泛和多元的娛樂效果,而非遊戲內容單方面的娛樂效果。

那現在的廠商能給女性玩家提供的是什麼?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遇見逆水寒》、《戀與製作人》、《閃耀暖暖》這些是典型的乙女向遊戲,說白了就是滿足女性的戀愛需求,就跟男性玩galgame一樣。

而比較佛系的《旅行青蛙》女性用戶佔比為超過70%,體現的是女性天生的一種母性以及對於社交參與的慾望。而大眾手遊《陰陽師》、《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都有較高的女性玩家比例,這可能和遊戲的畫風與玩法有關。一個上手不太複雜又有良好人際交互的遊戲顯然更受女性歡迎。而大名鼎鼎的《古劍奇譚》據說也有60%的女性玩家佔比,可見仙俠也不是男玩家的專利。至於把妹神器《劍網三》就更不用說了,我同學找老婆都是靠它。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可見現在的女性向遊戲並不是大家以前認為的《保衛蘿蔔》、《連連看》、《消消樂》。女性玩家也有著更高的遊戲追求,並不是一味地只會玩休閒益智遊戲。

但這就足夠了嗎?除了少數的乙女遊戲,其實專門為女性玩家開發的遊戲並不多。不會有那個大廠表示要做一款面向女性的3a大作。雖然3a大作沒有明顯的性別區分,但從內容上還是以男性英雄主義居多。大作中的勞拉、艾達王等女主實際上還是男性視角下的女性,既能打又性感。

或許等到有那麼一天,廠商更願意去挖掘女性內心的想法並以此為藍本打造大作的時候,我們才能說遊戲圈已經徹底正視女性了。

而對廣大男性來說,對這些女玩家、女性職業選手、女主播、女主持還有女朋友都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女性職業玩家到底有多難?女人就不能打職業電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