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魚虎之爭,看遊戲直播平臺的背後的商業邏輯

從魚虎之爭,看遊戲直播平臺的背後的商業邏輯

文|周霄 高級研究員

數據支持|洞見數據研究院


從諸侯爭霸到天下兩分,遊戲直播行業在短短三年內見證了太多平臺的樓起樓塌,也見證了虎牙和鬥魚在兩相爭鬥中脫穎而出。


鬥魚自稱“遊戲直播第一大平臺”,手握頂級資源,坐擁業內無二的粉絲基礎。虎牙作為遊戲直播行業第一股,盈利能力常年領跑鬥魚。


先看一組數據:2019Q3鬥魚MAU為1.64億,虎牙1.46億,鬥魚是虎牙的112%;鬥魚Q3淨虧損1.65億,虎牙淨利潤1.23億,單季比鬥魚多賺了2.88億。按最新市值來看,虎牙市值47.31億美元,鬥魚市值25.45億美元,虎牙是鬥魚的1.85倍


從魚虎之爭,看遊戲直播平臺的背後的商業邏輯


問題在於,鬥魚看起來家大業大,為什麼不如虎牙賺錢呢?究竟是主播能力不足,還是粉絲習慣性白嫖?讓我們來看看魚虎相爭背後的商業邏輯。本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營收差距:賺不賺錢誰說了算

成本分析:錢都花在哪了



營收差距:賺不賺錢誰說了算



2019Q3,虎牙營收22.65億,鬥魚為18.58億,其中虎牙的直播業務收入21.56億,是鬥魚的129%。直播ARPU(直播收入/MAU)和ARPPU(直播收入/付費)方面,虎牙仍領跑鬥魚。



從魚虎之爭,看遊戲直播平臺的背後的商業邏輯


遊戲賺吆喝、秀場賺錢


由於鬥魚和虎牙的前身不同,在脫離原廠單打獨鬥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平臺佈局和用戶基礎。


鬥魚脫胎於A站,一開始就做的是遊戲生意,用戶基數大,平臺氛圍自由輕快,粉絲習慣了圍觀看戲,先天沒有培養出付費習慣。


而虎牙脫胎於yy,甚至有人評價其為“披著遊戲外套的秀場直播平臺”,秀場直播的特點在於粉絲“土豪雲集”,主播人氣雖不高,但單個用戶的打賞金額遠大於其他版塊。


以數據來看,鬥魚粉絲似乎在慢慢轉變觀看習慣,以前是“只吆喝,不掏錢”,而現在是“吆喝了,也掏點錢”。19Q1以前,鬥魚付費率長期小於虎牙,Q2實現反超,達到4.1%,Q3增長為4.3%。


但鬥魚付費用戶掏的錢並不多。2019Q2,鬥魚直播的ARPPU為237元,較Q2(255元)有所下跌,虎牙數據為406,遠大於鬥魚。


從魚虎之爭,看遊戲直播平臺的背後的商業邏輯


付費率和ARPPU的對比意味著,鬥魚的100個觀眾中,有4.3個願意掏錢,每人付237元,共1019元;虎牙100個觀眾中,3.6個付錢,每人付406元,共1462元。吸金能力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雖然直播業務尚處於燒錢階段,但鬥魚龐大的用戶基礎並非只賺來了吆喝。有流量的地方一定就有廣告,19Q2鬥魚的廣告收入為1.96億,佔比11%。相比之下,虎牙廣告收入1.09億,佔比5%。但也有人擔心,鬥魚不斷擴大的廣告份額會影響用戶的使用以及觀看體驗,破壞其最重要的運營籌碼-流量基礎。


移動端刺激“衝動消費”


對平臺來說,普通消費者是最沒有耐心的,當付費過程繁瑣或決策時間拉長時,決策力就會迅速下降。數據表明,線上的購買決策通常在19秒以內,超過一分鐘時,會有一半以上的用戶放棄付費。


電子支付發展至今,移動端的支付便捷程度遠大於PC端。那麼對於虎牙和鬥魚來說,掌握更多的移動端用戶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可以吸引更多的“衝動消費”,提高變現。


財報數據顯示,虎牙的移動端MAU始終大於鬥魚,虎牙19Q1的移動端MAU為6380萬人,佔全平臺的43.7%,而鬥魚移動端MAU為5210萬,佔全平臺31.8%。其次,由於前述變現能力的不同,二者的差兩者的用戶付費意願在移動端也拉開了差距,虎牙的移動端滲透率達到43.5%,吸金能力再勝一籌。


從魚虎之爭,看遊戲直播平臺的背後的商業邏輯


從核心利潤來看,鬥魚尚未跳出核心利潤為負的漩渦,而虎牙先一步實現了主營業務的盈利。這不僅僅是因為虎牙娛樂直播的變現能力更勝一籌,還因為鬥魚為爭奪頭部主播付出了更多的成本。


從魚虎之爭,看遊戲直播平臺的背後的商業邏輯


成本分析:錢都花在哪了


從財務數據來看,兩者利潤差別的一大原因在於,鬥魚的成本佔營收比常年大於虎牙。鬥魚和虎牙的成本都分為內容分成和帶寬兩大類,帶寬佔比不相上下,而鬥魚的內容成本常年大於虎牙。這說明鬥魚始終在花重金網羅主播,拉低了盈利能力。


從魚虎之爭,看遊戲直播平臺的背後的商業邏輯


那麼,為什麼虎牙在內容方面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勝一籌?這源於虎牙強大的公會基因。


新主播入駐虎牙時,平臺會鼓勵主播加入公會,理由是佣金和分成不變,公會還會提供額外的培訓和推薦位資源,而代價是即便發展為平臺第一的頂流主播,也必須掛在公會名下,ID必須帶有公會馬甲。


公會的角色類似於平臺和主播之間的“經紀公司”,也可以理解為“武林門派”。入會時,新人打著“師門”的旗號,行走江湖更容易混個臉熟,但即便武功練至爐火純青,也不得不歸於門派麾下。


由此,公會制度實際上幫助平臺打造了多個“門派”品牌,同時淡化了主播的個人標籤。門派模式下,主播的個人粉絲被轉換成公會的共享粉絲,單個主播的帶流能力被削弱,也降低了其跳槽的籌碼。


這就意味著,虎牙小有名氣的主播想要“劈腿”時,能與主播同進退,為其卸載虎牙並轉至其他平臺的“死忠粉”是比較少的,而鬥魚主播擁有此類“死忠粉”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虎牙擁有著更多“不敢跳槽”的腰部主播,腰部主播居多的好處在於,他們比起極少數的頂流主播,更容易被複制,從而幫助平臺實現規模化發展。


相比之下,鬥魚從18年才開始搭建公會,由於缺乏經驗以及制度的不成熟,其間不斷出現霸王條款、合約欺詐等公會黑料,也遭遇了“南橘北枳”的質疑。鬥魚公會從數量、規則等方面均不及虎牙,所以為了挽留上述頂流主播花費了更多的成本。


目前來看,鬥魚的困境和優勢都源於對頭部資源的把控。平臺以重金網羅了更多的頂尖級遊戲主播和賽事資源,吸引了更多的用戶,也付出了更為巨大的成本代價。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7年Top1000的遊戲主播有33%入駐鬥魚29%入駐虎牙,2018年排名前100的遊戲主播,鬥魚擁有50位,排名前10的擁有8位。


如此大規模地包攬頂級主播,為平臺聚攬了大量的人氣。2019Q3,其付費用戶高達700萬,是虎牙的1.32倍,平均月活為1.64億人次,同樣領跑虎牙。


總結


儘管虎牙和鬥魚剛剛實現盈利,高成本低變現的問題也尚未解決,但遊戲直播的行業內部競爭已告一段落,目前形成了雙寡頭局面。鬥魚和虎牙的月活過億,付費率只有4.2%、3.6%。之後的遊戲直播賽道上,無論是老玩家虎牙鬥魚還是新勢力快手,獲勝的關鍵法寶都在於率先開發出剩餘90%多的付費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