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進出口數據超預期,東盟成為中國第一貿易伙伴

4月14日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佈會,海關總署公佈了2020年一季度進出口數據。一季度進出口數據總體同比下降6.4%,但3月當月有所回升。

3月進出口數據超預期,東盟成為中國第一貿易伙伴

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983.3億元,減少80.6%。

單看三月份,按人民幣計算,中國進出口2.45萬億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額1.29萬億元,下降3.5%。出口額同比不降反升2.4個百分點,錄得1.16萬億元。好於預期,而早前路透社綜合31家機構預測中值,出口額預測同比下降15%左右,出口額預測同比下降10%左右。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分析指出,外貿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前期因延期復工積壓的出口訂單陸續交付共同推動3月進出口數據好轉。同時,隨著國內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逐步恢復,中國強大的國內市場潛力逐步釋放,內需也推動進口表現較好。

在地域分佈的亮點上來看,中國在今年一季度對東盟以及“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實現了逆勢上揚。尤其是東盟在一季度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一季度,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6.1%,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5.1%。中國與東盟在集成電路的進出口上實現了大幅增長,拉動中國與東盟外貿整體增長了3.3個百分點。其中,進口增長25.8%,佔自東盟總進口的23.4%;出口增長28%,佔對東盟總出口的7.9%,

中國與東盟的能源合作與貿易也在同時提速,拉動中國與東盟外貿整體增長1.7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中國與東盟原油進口和成品油出口增長合計拉動對東盟外貿增長1.3個百分點,煤炭進口拉動對東盟外貿增長0.4個百分點。

除了東盟之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也呈現較快的增長。今年一季度實現進出口2.07萬億元,同比增長3.2%,高出整體增速9.6個百分點。這一增長同樣反映在中歐班列的數據上。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數據,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了1941列,同比增長15%。

不過,受到疫情影響,中國對歐盟、美國等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均有所下跌。其中,中國對歐盟進出口下降10.4%;對美國進出口下降18.3%;對日本進出口下降8.1%。

從產品分佈來看,鐵礦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和肉類等重點民生消費品進口較快增加。一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砂2.6億噸,增加1.3%;進口原油1.3億噸,增加5%;進口煤9577.8萬噸,增加28.4%;進口天然氣2465.6萬噸,增加1.8%。此外,進口大豆1779.2萬噸,增加6.2%;進口豬肉95.1萬噸,增加1.7倍;進口牛肉51.3萬噸,增加64.9%。受疫情影響,我國進口醫藥材及藥品619.1億元,增長14.8%。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中國外貿進出口面臨的困難加大。海關總署將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努力穩定外貿基本盤,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