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初見成效

從全市人大城建環資工作座談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發展理念,突出抓好水汙染防治、水生態環境修復和水資源保護等工作,全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初見成效。

  地表水環境明顯改善。對照全市水環境質量考核要求,2016年4月21日,市政府發佈了《亳州市渦河(義門大橋、嶽坊大橋)、西淝河利辛段水體達標方案》,對渦河、西淝河兩條劣V類水質的不達標水體,制定了限期達標措施。方案實施以來,全市地表水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17年,省水辦通報我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首位;2018年4個國控考核斷面均完成或優於考核目標,因水質改善較好,獲得了1900萬元省級生態補償資金,補償金額位居全省第三位;2019年水質持續改善,1-2月份獲得了350萬元省級生態補償資金。

  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居全省前列。為徹底改善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汙水處理廠17座,實際處理能力為每天48.2萬噸;建成鄉鎮汙水處理廠80個,新增汙水處理能力9.49萬噸;全市6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和13個省級以下工業集聚區均已完成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運行良好。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鄉鎮政府駐地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全覆蓋。

  農村環境治理有序推進。實施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120個、在建50個,預計到2020年全市可按計劃完成230個建制村的目標;各縣區均劃定了禁養區範圍,全市禁養區內308家養殖場現已全部關閉或搬遷,截至今年4月,我市共有2878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基本建成了治汙設施,糞汙處理設施配套率為91%,一直處於全省前列;認真開展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摸底工作,2018年全市排查出農村黑臭水體4167條,為下一步整治工作摸清了底數。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全市36條城市黑臭水體完成整治28條,其中市本級12條已完成10條,完成地級市整治80%以上的治理目標。啟動了渦陽道源國家溼地公園、蒙城縣北淝河溼地公園、利辛西淝河溼地公園和闞澤省級溼地公園等4個溼地公園建設工作;蒙城縣完成了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縣建設,建成了鯤鵬湖等4個水體公園,疏通白洋河等3條河道的水系;利辛縣實施了城區水系溝通示範工程,打造“八縱六橫”14條溝河交錯的水網格局。生態保護紅線涉及我市的有6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和引江濟淮輸水乾線清水通道維護區、茨淮新河、西淝河、澥河水體及200米濱岸帶等,目前初步達到生態紅線保護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