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錶萬言書

Hi,大家好,我是邵先森。

前段時間拿到了知乎給我的小米手錶評測,首先感謝知乎給了這次眾測的機會,作為一個現任米粉【正經科技粉】和數碼愛好者,我打算好好寫這篇文章,雖然你們已經看到各大數碼博主之前已經發布了相關的評測和視頻,但是畢竟我不是大佬,所以沒有辦法提前收到,只能儘可能的快的寫了這篇詳細評測。

本文圖文並茂,字數高達9000+,能完整看完這篇評測的我都敬你是條漢子.

在小米手錶還沒發佈前,知乎有個問題,叫做你對即將發佈的小米手錶有什麼期盼?原題很火,大家對於小米的新品類還是很有興趣。

當時我的答案如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861101/answer/873051374

我當初的這個回答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點,不過回答這個問題得時候關於續航我還是過於樂觀了,Garmin用戶都希望其他手錶都有和Garmin相同的續航【麻煩Garmin老闆找我結下帳,這條5毛,謝謝】。

發佈後沒有幾天,我看見網上很多鋪天蓋地的截圖和總結,我都大致看過了,那小米手錶是不是真的有那些問題?或者說是還有哪些優缺點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希望這篇帖子能讓大家對目前的小米手錶有足夠的瞭解。

關於小米這塊智能手錶,我打算按照我之前的回答來寫全文,於是我為此做了個思維導圖:

小米手錶萬言書

我直接把標題加粗了,大家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章節:

1.個人對於購買支持eSIM智能手錶的市場遐想

相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可穿戴設備已經不陌生,從小米手環到apple watch,這麼多年的產品已經很成熟了,所以對於智能手錶,大部分童鞋都已經很清楚了。

但我個人的觀點是,智能手錶本身就是個偽需求,思考一下,你用智能手錶幹什麼?接受微信,電話的提醒?監測心率?運動監測?刷地鐵?刷門禁?這些手環明明就可以做到了。。

小米手錶萬言書

那隻剩下為了更美麗,更裝逼這個重要選項了。okay,我是非常認同這一點的,我們完全可以擁有一個更好看更美麗更好用的智能手錶。所以小米就推出了自己的手錶,一點毛病都沒。

但其實支持eSIM的智能手錶市面上不多,因為絕大部分城市對於eSIM不支持,全國開通的城市三大運營商各支持七個城市(很大一部分重疊),支持的城市少限制了用戶群的發展,同時用戶群的呼聲不大(需求不大)也無法助推運營商開通更多城市。(個人覺得本質原因其實還是eSIM挺雞肋的

大部分用戶從來沒想過哪天會不帶手機出門,壯哉我大中國,不帶錢包鑰匙能出門,但是不帶手機出門是萬萬不行的,既然都要帶,那麼普通場景裡,藍牙智能手錶足夠了,這就是為啥eSIM需求不大的主要原因。

所以只有在運動時候和真不方便帶手機的場景,或者是手裡需要拿其他東西的時候,比如跑步不想帶東西,游泳的時候,或者是真的著急出門忘帶手機了,這時候才能體現出eSIM卡智能手錶的作用。

個人覺得小米在這個時候推出支持eSIM的小米手錶,一是小米沒有做過自己的手錶(amazfit不算的話),二是手環用戶的基數已經夠多了,可以給手環用戶更好的體驗和外觀,進一步擴展小米的中端可穿戴市場。三是小米手錶可以作為米家新的生態鏈入口和控制器。四是畢竟華為智能手錶都做了那麼久了,小米當然應該跟上,哈哈哈。

雖然小米出手表這事理所應當,但是智能手錶市場競爭那麼激烈,前有apple watch,galaxy watch,華為watch,後有不知道啥時候就會發布手錶的ovm,要啃下一塊蛋糕來,光有性價比可不夠,還要有差異化!你看小天才就做的挺好,所以怎麼在這個紅海里找到差異化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圖來自網絡:小天才手錶

小米手錶萬言書

現在的用戶都不是傻子,尤其是小米的用戶,可能是最精明的用戶群體之一(他們執著於同樣的參數有較高的性價比,較好用的智能,以及較完美的體驗)。(雷軍:我好難啊=。=)

那小米手錶到底怎麼樣,我試圖站在一個普通用戶的角度來做以下的一些分析

2.參數分析,價格分析,以及競品分析

對於購買智能手錶的用戶來說,如果不是為了eSIM,那麼其實整個市場產品的可選擇性會變得非常非常非常大,但因為本文是針對小米手錶的評測,我就不加入那些沒有eSIM的手錶一起來對比了。。畢竟時間有限,二是我確實也沒有同價位的其他智能手錶的使用體驗(俗話說得好,沒用過就沒有發言權)

那麼市售帶eSIM支持的智能手錶大概有哪些呢?他們分別怎麼樣呢?

於是我大概做了個圖(材料來自我自己的蒐集),如果下圖有一些參數或者描述不正確,還請麻煩告知,參數都蒐集於網絡。

小米手錶萬言書

基於我對於支持eSIM的智能手錶應用場景分析,個人認為如果支持eSIM智能手錶不支持游泳的話,其實相當於閹割了很大一部分實用性,因為eSIM的存在很大一部分是為了不能帶手機的時候而準備的,而游泳是不能帶手機的典型場景。(這時候有些鋼筋童鞋要說了,我手機防水,可以帶進泳池, 我的回答是:沒問題,你可以帶著游泳的。)

而如果你並不經常運動,我想,藍牙智能手錶可以滿足你,當然,你覺得有eSIM更好,那也毫無問題,因為理論上功能是多多益善的,雖然用戶不一定會用。

另外從上表格可以看出兩點:

  1. 在2000元以下,小米手錶有可能是安卓系唯一支持游泳運動模式的eSIM智能手錶(我不確定我是否有遺漏,所以用了有可能)。【後來發現游泳模式要到2020年初才支持,現階段只能游泳防水,哈哈哈哈】
  2. 在1300元價位,小米手錶是配置最高(參數最漂亮)的eSIM智能手錶(這點我基本確定)。

還有一些其他情況在上面表格並未特別指出,以下盡力補上,

  1. 大部分的”自由下載“app,因為受限於整個生態系統現有的成熟度,並不能做到真正的自由下載,甚至可以說,可下載的APP相當有限。包括可下載的APP的體驗也不一定很好。
  2. 三星的5ATM支持5個大氣壓防水(略等同於水下50米)(做了50米也不支持潛水模式)。
  3. Ticwatch的特殊雙層屏幕設計可以極大極大的提升續航,官方顯示最長30天!
  4. 小米的IoT是業內最強的,同時支持小愛同學和米家APP以及eSIM三位一體的目前應該只有小米手錶可以做到,華米支持小愛+米家。
  5. 同樣具有的吸引力還有小米和華為的全功能NFC交通卡是目前業內支持城市最多的,但小米手錶適配的城市還不夠全面(華為手錶的支持度我還不太清楚),但這個適配按照以往的經驗可以很快的覆蓋。

【題外:我突然感覺努比亞X也不錯】

我們現在買產品有時候並不是買產品,而是對於整個生態鏈的兼容性,無論是蘋果系統還是安卓系統,其實都是一樣,就像你買了華為手機就想買個華為筆記本,有了米家生態鏈的產品去買智能音箱就只會買小愛同學而不是天貓精靈,生態鏈的兼容性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的決策。所以在同價位的產品上,我個人一般會優先考慮接入米家的產品。

小米手錶萬言書

拋開要不要esim這個問題,在1299這個價位上,小米做到了性價比不熟任何同類競品,當然這也是小米一貫的技法和打法。

  1. 外觀,佩戴以及硬件體驗:

我們來看看這次小米手錶的外觀和佩戴效果,

首先站在我個人主觀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手錶給我的第一反應是厚,同樣,我也覺得沒有apple watch來的精緻,但是當我戴了兩天以後,我看它的眼神感覺跟帶了apple watch是一樣的,我問了兩個同事,他們也表示看上去感覺就是apple watch。這種感覺就像產品部門做這個產品的時候,設計師去休假了一樣,完全沒參與。雖然長方形錶盤也不算apple watch專利,但感覺就是覺得很奇怪。但我不排除也不介意有一部分用戶喜歡這樣的設計。

okay,我們先來看看外觀開箱:

手錶的包裝外殼有立體刻印,反正智能手錶包裝貌似都這樣

小米手錶萬言書

小米手錶萬言書

撕下原廠送的保護膜以後,手錶質感瞬間上升

小米手錶萬言書

全套配件如下:

小米手錶萬言書

觸點式充電,不用內置無線線圈可以縮小手錶體積

小米手錶萬言書

側面按鈕,分別是錶冠(可旋轉和可按)和按鈕,很像蘋果,按壓進入菜單。

小米手錶萬言書

側面這邊估計是揚聲器。

小米手錶萬言書

錶帶扣LOGO

小米手錶萬言書

錶帶材質非常舒服。

小米手錶萬言書

其實真的厚麼?並不是很厚,我們來和其他智能手錶做個對比,從左往右分別是Garmin Descent MK1(我的現任,apple watch(借的),小米手錶,Garmin fenix 3(我的前任),發現相比之下,小米的智能手錶並不是最厚的,它真的只是“感覺" 厚..

小米手錶萬言書

讓我們來看看上手效果,

男士上手效果如下(177cm,75KG的男士上手效果),一點不顯大

小米手錶萬言書

一位小女生上手效果如下(162cm, 44公斤的女生上手效果),看著有些大了

小米手錶萬言書

看見一部分評測說,小米手錶的屏幕不夠細膩,看得出顆粒感。我不想拿ppi說事(雖然大家都是326ppi),但反正我是看不出這塊屏幕不夠細膩(可能是我Garmin看多了,也可能是我沒那麼仔細去看),能看出不夠細膩的兄弟眼神不錯。

上張美圖

小米手錶萬言書

4.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的配對和使用:

在這一塊,安卓系統安裝小米需要下載兩個APP,分別是Wear OS(by google)和小米穿戴。

我萬萬沒想到需要下載兩個APP,我本能上是排斥的,越多的APP安裝就增加了物件使用的複雜性,我當然知道恨不得所有硬件只用一個APP控制的小米在本能上也是排斥這樣安裝的,我也知道華為也需要安裝Wear OS,但那我能說什麼呢?軟件廠商加油,爭取能有一天我們可以逃離google的魔爪。

在安裝完這兩個APP以後,配對小米手錶還是很簡單的,按照指示做就可以了。然後小米手錶會和手機進行藍牙連接,APP需要獲取你的身高,體重,年齡,以便於算法更精準的分析你的健康和健身統計。

小米手錶萬言書

而在iOS系統,尷尬的是,App Store暫時還未上架小米穿戴,但是可以下載wear OS,這意味著有一部分數據暫時無法在手機上查看,當然信息提示和電話提示還是沒問題的。(根據上個知乎問題的答案,小米穿戴將在12月3日上架APP store)

5.eSIM卡的使用體驗

關於eSIM卡,首先,全國三大運營商各自只支持七個城市,而且其中大部分城市重疊。但並不意味著你在其他城市就不能使用,只是你需要有一個歸屬地是如下城市的號碼就可以開通了。

開通很方便,線下和線上均可以開通,所以你不需要到如下城市來開通:

具體城市和費用如下:

小米手錶萬言書

我是聯通和電信用戶,開個聯通一機雙號給大家舉例:

至於怎麼開通,我就不寫說明書了,擁有以上7個城市歸屬地號碼的童鞋,打開小米手錶,裡面就有詳細的教程,同時附上聯通的教程:

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1NDA2ODM1Mw==&hid=17&sn=6e0d7b16289d793577db98cf976708aa

上海聯通用戶直接聯通APP開通(辣雞APP經常閃退)【聯通手機營業廳APP測試人員請回去開啟安卓端迴歸測試,這個提醒免費】,不閃退的話,前後只需要30秒不到,算上閃退,我用了兩分鐘。

目前一機器雙終端不產生任何費用,並且可以免費體驗12個月。

小米手錶萬言書

至於是否可以註銷?怎麼註銷?

在手錶裡可以直接刪除對應的esim資質,同樣也需要在上海聯通APP裡面註銷一機雙終端。

這樣的話你就成功換綁另外一個號碼了。

6.APP實戰使用體驗(重點)

在收到知乎的這隻手錶之前,因為已經開售的原因,網上很多朋友已經列出了小米手錶的目前存在的bug,當然,我其實對於一些軟件bug並不是很在意,因為軟件Bug是可以通過推送更新解決的,所以我以下列出的APP體驗僅僅針對在目前的系統版本後綴為001.XM030的小米手錶的軟件版本體驗,也僅為個人體驗,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對於手錶的使用方式和體驗也不同,我會在本章節去測試對於微信,支付,地鐵卡,運動,睡眠以及智能家居的體驗。

微信:微信這一塊做的還不錯,可以看到近期聯繫人,聊天記錄,可以回覆emoji,語音以及文字(語音轉文字),並且在實際使用中,語音和文字的輸入精準度都很高。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手錶雖然開通了eSIM,但是關閉藍牙的情況下,微信無法加載,也就是說,微信必須要靠手機藍牙連接才能使用,然後我查了下,說是微信暫時不支持獨立使用,因為微信官方暫不支持

小米手錶萬言書

小米手錶的一些疑問解答 - Deadpool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90534295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在手機在身邊的時候會選擇使用手錶進行微信回覆?

真相只有一個:評測或者是失了智的時候。

我打開了Keep,跳出了這段字。。

請問這是什麼意思?說好的獨立APP呢?

小米手錶萬言書

我又打開了QQ音樂,提示我,將開始使用流量播放,我選擇播放,終於,音樂響起了。感覺不錯。

支付:已經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毫無問題。(支付寶支持離開手機使用!即可以獨立eSIM使用,超棒!)

小米手錶萬言書

地鐵卡:(暫時支持還不全面,但以小米的速度和過往的經驗,支持城市應該提升的很快)

小米手錶萬言書

運動:暫不支持游泳模式!我滿懷希望的打開小米手錶,去找官方說的游泳模式,並且準備和Garmin一起下水,然後比對數據,用來做測評,當我打開小米手錶的運動模式,我懵逼了。。游泳呢?喂,游泳呢!我又去了一遍官網,這次我在官網下面看見了一行小字,游泳功能將在2020年初開放!

小字如下(那行灰色的,我故意截這麼大是因為不注意找真的很容易遺漏,這就是我第一遍為啥遺漏了這行字的原因)

小米手錶萬言書

我很傷心。因為對於我來說,游泳算是核心功能,或者說是差異化功能。。

當然得益於小米智能手錶的游泳功能還未上線,我可以少測一個功能了,不過我還是帶著去游泳了,我很開心的告訴你們,我遊了一個半小時,開心的告訴你們,沒進水。。放心吧。。

運動類我能測的只剩下跑步, 為了這次測量,我帶了四塊手錶出門,分別是小米智能手錶,Apple watch S4, Garmin Fenix 3, Garmin Descent MK1..(我太難了)

其中,Garmin Fenix 3的心率是用配對的心率帶來測量的,同時,我也將Fenix 3心率帶的數據作為這次測量的心率基準。(光學心率由於其原理以及算法,在精準度和即時性上遠落後於心率帶測量心率)

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我將小米手錶和Apple Watch分別置於左右手的最接近手腕處,Descent MK1至於左手小米手錶後面(理論上精準度要差很多,後來驗證果然是的),Fenix 3至於右手apple watch後面(心率帶測量不受手錶佩戴位置影響)

(粗糙的佩戴示意圖,上面是右手,分別是apple watch3和Garmin Fenix3,下面是左手,分別是Descent mk1和小米手錶)

小米手錶萬言書

出門,開始搜星(我發現apple和小米都是直接3,2,1,GO)只有我的Garmin才需要搜星,悲傷。

“表哥”出門跑了5KM(手錶磕磕碰碰實在是太難受了),貼出5KM的數據

小米(在這次跑步過程中,小米表現出了非常好的心率探測和算法,和apple watch不相上下,但是在最後小米出現了一段時間的心率偏低,可以看到下圖的心率有一個明顯的缺口,這個問題在我換手腕佩戴之後解決,應該是佩戴位置引起)

小米手錶萬言書

Apple Watch:(雖然數據不是特別詳細,但是心率測量最接近心率帶)

小米手錶萬言書

Garmin Fenix 3(得益於心率帶,Fenix3的數據非常全面,包括步幅,垂直步幅比,數值擺動,觸地平衡和觸地時間,你看到的波動是因為我停下來拍照造成的)

小米手錶萬言書

小米手錶萬言書

Garmin Descent MK1:(可能是佩戴位置的原因,Descent MK1光學心率刷新非常緩慢,我難以相信心率測量的表現不如蘋果和小米,和心率帶測量數據比,Descent MK1表現出了驚人的遲滯和誤差,起步時候心率比其他三個低了20!讓我很不爽,因為他最貴!)

小米手錶萬言書

關於這次跑步的總結: 心率帶是變化最快的(可以理解成刷新率最高,也最準確),其他手錶由於算法不同,佩戴位置不同,確實會有一些偏差,但是總體上區別不大,拋開最後一段不看的話,

小米表現非常良好,和蘋果一樣非常接近心率帶的數值,刷新也很快,下面是路途中拍的幾張圖。

左上是apple watch ,然後右上是Garmin fenix3 (心率帶配對設備),左下是Garmin descent MK1,右下是小米手錶,可見小米手錶的測量數據和其他手錶基本一致。

小米手錶萬言書

為了驗證小米最後一段掉心率的原因,我決定再跑一次,於是這一次我佩戴了心率帶和小米手錶,分別是左右手的正常佩戴位置,這次出門跑了10KM,小米未出現任何問題,上面的問題可能是我戴太多手錶互相擁擠導致位置不對造成的後果,這次的數據如下。

中間的心率配速驟降是因為我按了暫停,大家停下來分了個橘子吃。。嘿嘿。。總體問題不大。

但是這段路程可以看出小米的氣壓計計算高度的算法不對,中間有一座橋,Garmin的數據(綠色海拔高度)清晰的標明瞭我跑步路線來回經過橋的高度,而小米測量的高度可以說基本沒法看,再回頭看上次的數據,我在平路上跑的,小米手錶的氣壓計的算法可見不是很好。

小米手錶萬言書

小米手錶萬言書

計步:計步這一塊沒什麼毛病。

以下分別是Garmin和小米一天的步數統計,分別是下班之後的7000+和跑完步之後的14000+,其餘的幾百誤差可以忽略不計,我分別帶在左右手,會和每個人走路的姿勢也會有影響,但是總體還是很準確的。

小米手錶萬言書

睡眠:我一直覺得這個功能也很雞肋!我問了我幾個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沒有戴著手錶睡覺的習慣,除非是特地為了測試睡眠質量。大家都覺得能帶著手環睡覺已經是極限了,帶手錶睡覺影響睡眠。不過為了測試,我還是帶著兩個手錶睡覺了,分別是小米手錶和Garmin Descent MK1(我好難啊,硌得慌啊,害我一晚沒睡好!)

下面是數據對比:

睡眠是小米的更準確,因為我那天打農藥打到了12點多,而garmin有個設置,問你每天幾點睡覺,我填了11,所以Garmin這個不夠智能,反而是小米自動監測的更準確。

小米手錶萬言書

智能家居:

對於小米系的手錶來說,IoT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你別管我在家裡是用小愛音箱還是手機控制或者是自主邏輯控制,但是能在手錶上能加入口這種功能總是好的。但我依舊不能否認這個功能很雞肋。

因為在家裡的時候,我連手錶都不願意看,家裡有掛鐘,或者我用小愛同學就夠了,沒有小愛同學,我也傾向於用手機,在什麼樣的場景下我需要喚醒手錶,再用手錶去控制智能家居呢。

但是也很奇怪,我家一共有25個小米設備,但是手錶顯示是11個,5個在線。這個很鬼畜。不過我試了下控制,是沒問題的,不過確實不支持完整的功能,比如調光什麼的。(但是掃地機又支持模式選擇。。搞不懂)

小米手錶萬言書

7.充電和續航體驗

通常來說,對於一塊智能手錶來說,我們測試續航,應該分為開GPS和不開GPS模式。

得益於小米手錶的“大黑厚”,電池的容量相對於其他手錶是相當喜人的,570mah的電池在智能手錶裡是前無古人的。。

在實際測試中,無GPS正常使用一天:早上八點到晚上6點,電量下降21%,中間我有對手錶進行研究和操作,看來官方宣稱的36小時續航是比較謙虛的,這樣算起來,可以用40-50小時。

開GPS使用測試:第一次跑步5KM,35分鐘,耗電11%(從90%-79%),第二次充滿電出門,跑步10.3KM,1小時10分鐘,耗電21%,兩次數據穩定,由此推斷,小米手錶全程開GPS的最長續航在5小時左右。(中規中矩的表現,沒啥好吐槽的,Apple watch有時只能4小時。)

充電:充電有BUG。

為了測試充電,我熬到小米手錶用完了電,配合了原裝充電器,就是如下效果,以平均每小時10%的速度充電,並且在總體電量到達84%停滯不前。

小米手錶萬言書

而出現這樣充電問題的不是我一個,在小米手錶吧我確實找到了兩個相同的人

小米手錶萬言書

小米手錶萬言書

在我關機重啟並且重新將手錶放入充電座後,問題得到解決。

下圖可見11月21日早上開始充電,以平均每小時10%的速度,到達84%以後開始充不進電(間隔期顯示完全無電),在我重啟並且重新安置後,電量可達100%【從19點50分開始重新安置到20:07分的17分鐘內,電量已經從84%到達100%,充電速度明顯加快,我相信這是小米手錶正常的充電速度】(懷疑我故意拔掉的人,你可以看看你家的米家設備有沒有我多,咱們到底誰是真米粉。)

小米手錶萬言書

小米手錶萬言書

這時候有些鋼筋就說了,那肯定是你位置沒放好,所以衝的慢。

我只問鋼筋一句:當你看到手錶開始顯示充電時,你怎麼知道位置放的對不對?難道你盯著它看十分鐘,然後發現不對再重新擺正位置? 用戶只管有沒有顯示充電(充或者沒充),並不會去管在充的時候位置對不對,如果有問題,那一定是廠商的問題。

8.總結

在這短短的五天體驗中,我的評測報告可能沒有辦法做到特別全面,如果你還有什麼其他想知道的,可以在留言裡面說。

小米依舊是那個小米,性價比依然可以做到很高。

但我們先要思考,我們是否需要一個eSIM手錶,畢竟Wear OS的微信還不能獨立使用,也就是說eSIM只能擁有電話和短信。

軟件體驗:無論軟件使用的體驗怎麼樣,我問了身邊一圈的朋友,大部分智能手錶的用途就是提醒來電和微信,再查看個心率,最多配合個短跑,那麼其實無論是哪款智能手錶,都可以做到的。

在這些方面,無論是精準度還是體驗,小米都做到了第一梯隊

如果拿微信回覆,或者是keep以及其他app來說事,我還是那句話,生態系統的不完美和用戶需求的不廣泛導致了體驗差,而且其實我們在有手機的時候,是不太會單獨用手錶裡面的APP的。

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寶體驗不錯,不帶手機出門不會被餓死!

運動體驗等游泳開通以後,我願意把運動體驗打到4顆星,我認為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和場景。當然其他專業的運動還是應該要靠專業的手錶,我不指望小米可以做到潛水和滑雪。至少這兩年不指望。

續航和充電體驗: 續航其實是還算不錯的,不開GPS能用兩天綽綽有餘,肯定是超過官方說的36小時,開了GPS能堅持5個小時,這個成績算是中等水平。 但充電體驗實在是不盡如人意,加上網上其他人也遇到了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

小米手錶萬言書

綜合來看, 小米手錶真的做的很差麼?其實並不差,不然你想想,有什麼apple watch能做到的小米手錶做不到?1299的這個價位,幾乎擁有了所有能想到的功能,去對比1299的所有價位的手錶,小米也絕對不輸給任何一塊表。

但是小米手錶也遠遠不夠好,沒有創新,沒有特點,還不夠好的體驗,實在是太中庸了,我們想想MIUI的人性化,再去看看這塊小米手錶,體驗上還是差很多的。我戴小米手錶的感覺,拋開美觀和eSIM的話,我覺得還不如小米手環,小米手環操作更直接,更簡潔,續航更長,更輕鬆。

總結完上述的小米手錶表現以後,我個人對小米手錶依然有個個人建議:

既然小米手錶支持eSIM,為何不支持手機對手錶進行定位?為什麼不支持手機遠程連接手錶?

這個功能不難實現,如果實現了,意味著我可以讓老人和小孩帶上自己手機綁定的小米手錶,並且可以遠程通話,遠程定位,遠程查看老人和小孩的心率,防止走失。既然硬件上都滿足了這個條件,多做這麼一個暖心的功能真的很難麼?

每次在情懷上,我都很佩服老羅,很佩服錘子。在小眾用戶關懷上,錘子已經遠遠把其他公司甩在了後面。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一個人活著,我們有朋友親戚,我們家裡有老人和孩子,我們有太多需要關愛的人和事情,他們不如我們年輕人學得快,不如我們腦子清晰,他們甚至有些殘疾,但是不代表他們不需要關懷和照顧,不代表他們可以獨立生活的很好。還是希望很多公司在做商業的同時,能夠更多的關懷這個社會,比如頭條尋人就做得很好。(這僅僅是個人意見,如果你們對這條有異議,請你們自己保留,不然我會懟回去。)

最後,如果你想讓我推薦智能手錶,我其實是不願意推薦的,我還是覺得智能手錶本質上就是個偽需求,但如果你覺得為了美觀,為了方便,想要手錶而不是手環,我依然沒有答案,因為我只用過小米和Garmin(麻煩Garmin的老闆結一下款,這條五毛),但一個數碼產品,不去測試,不去真正使用和體驗軟件,光看參數是看不出設備的好壞的,尤其在智能手錶生態還不成熟的現階段,嚐鮮不錯,抱歉做不了推薦。當然,小米手錶如果修復了相關bug,確實也是一個很具有性價比的選擇。

好了,本次小米的手錶測評就先寫到這裡,看完全文的壯士們,我在這裡給你們鞠躬了。

寫了這麼多,求個順手的關注,我是喜歡數碼的粉絲很少的邵先森(還不快關注),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