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放在今天,我們怎麼理解呢?

“不孝有三”放在今天,我們怎麼理解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很多時候都理解為沒有後代子孫,不能為家族承續香火,稱為“不孝”,並認為是最大的不孝。特別是在封建思想嚴重的農村地區,更為廣泛。

在早些年,我也是這麼理解的。現在才知道這是一句非常容易理解錯的話。現今社會對於“孝”與“不孝”的評論比比皆是,故事也舉不勝舉。

這句話的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那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到底什麼意思?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孝”,“三”,“後”幾個字的意思吧!在《說文解字》中,三個字的解釋如下:

孝,善事父母者。禮記。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三,數名。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

後,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廠之。從一口。

中國古典訓詁學,經文註疏學通常認為,"後"是後代的意思。《十三經注疏》,《四書章句集註》皆持該觀點。

綜合理解上述古文中,孝為事養父母。三為數名,很多的意思,並非三件事。後為後輩,晚輩意思。

“不孝有三”放在今天,我們怎麼理解呢?

舜二十歲時,以孝德聞名於天下

我們再來回到原文,意思說不孝的事情是很多的,其中以不能盡到後輩的責任為最大,舜娶妻子時沒有告訴他的父母,這是他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啊!事實上,舜帝的德行非常高。從他的生平事蹟可知他母親去世很早,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怎麼會是不孝之人呢?他的不告而娶應該另有原因吧!

後來孟子自己雙歸納有"不孝者五":"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 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當然,各種文獻中,關於這句話的解說也是非常之多。

在中國的國學之中,儒家的作品關於孝道的非常之多《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孟子》等等。闡明瞭古往今來,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放於四海皆為準。

“不孝有三”放在今天,我們怎麼理解呢?

孝是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國家安康之本。

現今社會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人心過於浮躁,道德滑坡,致使孝文化嚴重流失。

要提高我們自己的道德品德,我們應該要多學習國學經典,使中國的孝文化代代相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