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源牧民住房翻新顏: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中新社青海雜多4月15日電 題:瀾滄江源牧民住房翻新顏: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作者 魯丹陽 李江寧

在藏語中,“格桑”有“幸福”之意。地處瀾滄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震後重建的格桑小鎮,從高空俯視呈現出八瓣格桑花的形狀。

“格桑小鎮距離縣城8公里,是一個移民安置村,集中安置了305戶牧民。每戶牧民都住上了政府免費配發的80平方米住房,外帶一個小院。”雜多縣薩呼騰鎮黨委副書記尼瑪扎西介紹。

牧民尕誦周拉家的二層樓小院在格桑小鎮格外顯眼,鐵皮大門上裝飾有鎏金花紋,小院內乾淨整潔。屋內擺放著藏式實木傢俱,桌子上擺滿了新鮮水果和零食。

“2010年玉樹地震後,家裡土木結構的房屋牆壁開裂,政府把我們臨時安置到了救災帳篷內,後面政府又統一建設了格桑小鎮,我們一家人在2012年搬了進來。”尕誦周拉說。

住進新居後,尕誦周拉一家添置了新電視、洗衣機、冰箱等家電。格桑小鎮的水、電、網全通,道路、廣場、衛生所、幼兒園、社區等基礎配套設施齊全。

“搬來以後最方便的就是上學和看病,走路去幼兒園只有5分鐘的路程。我的心臟不好,前段時間剛剛去了西寧做手術,一天就能到,特別方便。”尕誦周拉笑著說。

出生於1949年的老幹部同共至今還記得1967年時第一次進縣城的所見,“當時縣城只有一條主幹道,路兩邊是面積不大的房屋。當年最漂亮的建築是縣政府辦公的紅頂平房,最氣派的建築要屬人民禮堂了,縣上有大活動時,牧民們經常聚在這裡。”

如今的雜多縣內,混凝土結構的樓房已多到數不清楚。小區內的住宅整齊劃一、臨街鋪面錯落有致。而同共家也蓋起了三層小樓,“我們一家在2019年時搬進了新房,在老城區內,也有不少牧民都蓋起了新樓。”

在雜多縣做了27年生意的高義國來自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他用一個“快”字總結了雜多縣城鎮發展進程,“地震後,新城區拔地而起,老城區也經歷了很多項目改造建設。現在雜多縣城面貌的變化速度遠遠超過我老家。”

雜多縣副縣長更松旦周介紹,雜多縣的牧民住房通過災後重建、美麗鄉村建設、農牧區危房改造、棚戶區改造等形式,實現了翻修或者新建。相關配套的垃圾處理站、汙水處理廠、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

據瞭解,玉樹災後恢復重建共完成投資447.54億元人民幣的1248個重建項目,16710戶農牧民住房和22439戶城鎮居民住房全部建成並實現入住,災區群眾的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