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末年北周大一統已成定局,楊堅為何最終取而代之成帝君?

東漢末年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割據分裂的時代。這個時代竟延續了400年,這就是魏晉南北朝。

南北朝末年北周大一統已成定局,楊堅為何最終取而代之成帝君?

在這一時代中士族門閥勢力較為強大,士族利益集團相互暗中較量。在中華文化方面,在這一時期中也飛速發展,儒家文化衍生出玄學這一門類。社會秩序相對寬鬆。而這一時期中,民族大融合是主旋律,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相互融合促進了文化的大發展。而少數民族在和漢族的交融過程中逐漸漢化,少數民族政權相繼建立。

南北朝末年北周大一統已成定局,楊堅為何最終取而代之成帝君?

​到了北周的時候,社會相較於魏晉南北朝前期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一時期的書籍《齊民要術》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也帶給社會很大變化,士族門閥勢力在魏晉南北朝歷朝歷代的打壓下,已經衰弱到極點。

以北周為代表的黃河流域與以陳為代表的長江流域的國家統一已成定局,而當時北方勢力要遠強於南方,所以,北周極有可能成為統一南北的王朝,可為什麼北周外戚楊堅可以取北周而代之,而南陳又是怎樣防禦楊堅的呢?

一、楊堅背景強大

楊堅的祖先是漢族人楊元壽,楊元壽在當時是相當的厲害的,他是北魏武川鎮的司馬。也正是祖上的輝煌,才為楊堅後來的奪取北周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北朝末年北周大一統已成定局,楊堅為何最終取而代之成帝君?

當然,楊堅的父親也不是賴僧,他的父親叫楊忠,是過去鮮卑大貴族孤獨信的手下。當年楊忠追隨魏孝武帝進了關中,歷經戰事,竭盡全力輔佐宇文泰。正是他忠心耿耿,得到了宇文泰的賞識,封他做了柱國大將軍,當上了宰相,掌握了軍政大權。

同時,眾所周知,楊堅是北周的外戚,他的妻子就是孤獨信的女兒。而他的女兒又是當時周宣帝的皇后,所以說他就是後來周靜帝的外祖父,這樣與皇室糾纏不清的關係,使得楊堅有著極其高的政治地位,同時他還是當時關隴集團的軍事領袖。這樣的外戚關係與無與倫比的地位地位,使得楊堅可以稱帝,並且有機會統一南北。

南北朝末年北周大一統已成定局,楊堅為何最終取而代之成帝君?

二、北周皇室力量衰微,讓楊堅有機可乘

北周內部力量錯綜複雜,尤其是皇室內部的爭鬥更是有很多。這造成了皇室內部人才的大量流逝,其中很多人不是意外死去就是死在了爾虞我詐之中。最後竟然是僅僅八歲的宇文闡稱帝。宇文闡就是後來的周靜帝。小小的孩童,怎能和朝氣蓬勃的楊堅相較量呢?

南北朝末年北周大一統已成定局,楊堅為何最終取而代之成帝君?

其實北周皇族還有很多的支持者,比如說相州總管尉遲迥,益州總管王謙等等,他們都是皇室的堅定支持者。而且不僅有他們,還有當時的幾個王,比如趙王、陳王、秦王等等,他們也都是皇室的,堅實的支持者。但是他們這些人與掌握了軍政大權的楊堅相比,遠遠不是對手,楊堅相繼把他們這些勢力打敗之後,最後迫使周文帝禪位。北周最終滅亡,而楊堅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南陳了。

三、陳朝的腐敗奢侈

在楊堅統一北周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南下統一全國。而這個時候,南方的陳朝又是怎樣呢?南陳完全是奢侈浮華之風盛行的景象。陳朝的末代皇帝陳叔寶簡直迂腐不堪,他竟夢想做一個“無憂天子”。知道陳朝這段歷史的人大都知道臨春、結綺、望仙,這三個樓都是他建造起來的,可他目的可想而知。

南北朝末年北周大一統已成定局,楊堅為何最終取而代之成帝君?

整天沉迷於歌舞酒色之中的上層人士還在幻想著長江乃為天險,北方是不會打過來的。可誰知北方的楊堅早已經想出了十足的方法,打過長江,統一全國。588年末,隋朝設立淮南邢臺省,以當時的晉王楊廣為尚書令總領平陳戰役,並以楊廣,楊俊、清河公楊素為行軍元帥。就這樣一場浩浩蕩蕩的平陳戰役開始了。

而此時的陳朝後主陳叔寶還依舊在飲酒賦詩,聽樂觀舞。臣子們還在熱熱鬧鬧地為元旦大慶做著準備,隋朝軍隊已經打過來的消息他們全然不知。甚至,陳後主的親信施文慶生怕這個消息擾了陳後主的雅緻,不僅沒有向他彙報,而且把防禦工作也給推遲了。

南北朝末年北周大一統已成定局,楊堅為何最終取而代之成帝君?

​面對這樣的豬對手,楊堅怎麼可能不會統一南北進而一統全國呢?

總而言之,楊堅之所以可以取代北周,進而一統全國,不僅僅在於自身的能力才華,更多的是外在因素的加持。尤其當時北周皇室內部正值無人可用之際,而南陳也在奢侈享樂中忘掉了危險所在。正是這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終楊堅才會一統全國,建立了繼秦朝、漢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