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後,妾室有沒有可能轉正

古人民間常伴四大喜,一為洞房花燭夜,二是金榜題名時,三乃久旱逢甘露,再來有他鄉遇故知。而古人這四大喜之中,大多數人都必須經歷的便是洞房花燭夜。在封建社會時期,雖然女人地位比較低,男人還可以納妾,不過婚姻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約”,作為別人的妻子最自豪的無非就是明媒正娶。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後,妾室有沒有可能轉正

作為現代的男人對於“三妻四妾”的古代人婚姻生活肯定是羨慕不已,在中國封建社會中雖允許一妻多妾的,這個“妾”就不是明媒正娶了,而且這個“妾”也並非所有人都可以享之,而且相對於妻子的地位,“妾”的地位卻不盡人意,主要表現為: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後,妾室有沒有可能轉正

第一,“妾”無禮儀,男人納一個妾可以不用舉行任何形式的禮儀,當然也可以不用讓任何人知道,可見其實跟招聘一個高級點的丫鬟沒太大區別。《春秋》有記載“女為人妾,妾不娉也”,意思說的就是女人被人納為妾,無法享受像妻子那樣的娉禮等禮儀。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後,妾室有沒有可能轉正

當然很多人可能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還能看到很多妾跟正妻爭風吃醋,大多都是為了電視的收視率而編造的,就算有,那也是非常罕見的個案。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妾,都是巴不得相公的原配妻子好,要不分分鐘鍾名聲也沒有,飯也沒得吃,也沒地方住。唐朝女詩人魚玄機,嫁狀元李憶為妾,因為李憶夫人強悍,不同意,而且會經常毆打魚玄機,最後被無情拋棄,李憶連個屁也不敢放。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後,妾室有沒有可能轉正

第二,妾是可以用錢買來的,也可以賣給別人的。史料《唐律疏議》《禮記》中均有記載,“妾通買賣”““妾合買者,以其賤同公物也”,妾在古代被廣泛的定性為可交易的商品、物品,所以她們往往在完成傳宗接代任何後,就會被當作禮物送給其它人。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後,妾室有沒有可能轉正

而且在中國古代,這種以妾為禮的情況還普通存在,更被視為一種雅事,特別是在唐朝這種雅事破為多見。據史料記載,像歐陽修曾把二十多個小妾送人、蘇軾也曾多次將小妾送人、隋朝越國公楊素, 三次把小妾拱手送給姦夫等等。

第三,妾死後,無法入葬祖墳。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後,妾室有沒有可能轉正

即便是威風凜凜的袁世凱,也無法改變這個事情,他的母親不是正妻,而是妾,當袁世凱的母親過世後,袁世凱想把母親的靈柩送回河南項城老家安葬在祖墳,與其父合葬。可是,袁家的嫡子袁世敦輕輕地說了兩個字:不行。而像官二代譚延闓的母親也是同樣的遭遇。

看了這麼多關於妾的身份地位及故事,我們又來看看,古代男人的正妻如果死後,其它的妾室是不是有可以順利轉正的呢?答應是:不能。原因同樣有三:首先,古人雖可納妾,不過姓張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門當戶對”;再者古人男人心理門檻過不去,上文提到“妾”為商品,可交易,可贈送,而古代男人對於女子的貞操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怎麼可能讓一個妾終生陪伴左右,為正妻呢?最後,男人即便喪偶後,他們也寧願選擇一個良家女子為妻,也永遠不可能讓妾轉正為妻。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後,妾室有沒有可能轉正

而對於妾無法轉正的說法,還有更為權威的史料可以佐證,在《唐律疏議》有對妾室明文規定“以妾及客女為妻,徒一年半。”,一個男人怎麼可能為了讓一個“交易”過來的妾轉正為妻而去服刑一年半呢?

古代人原配妻子去世後,妾室有沒有可能轉正

綜上所述,妾就是妾,不僅身份低微,而且永遠不可能轉正為妻。可以這麼說吧,身為妾,男人可用、可寵,而妾好比臨時工,隨時面臨著被交易的風險。可以為身為人妾,一日為“妾”,會終身為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